新浪财经

桂浩明:油价成为影响全球股市第一要素(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08:19 理财周报

  油价妨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越南出现货币危机以后,很多人担心它是否会蔓延到东南亚乃至中国,也有人疑虑高油价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会严重吞噬企业的利润。这种担心与忧虑是有道理的,但现实情况却是未必会成为现实。

  原因很简单,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能够抗拒“越南式危机”。同时,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在5万亿元以上,而且本身也是一个产油大国,这就有条件让石化企业来独自承担原油涨价的压力。进一步说,中国现阶段具备承担因为实行低油价、低电价而产生补贴的负担。所以,即便是在高油价的背景下,中国并没有出现经济萧条。人们现在看到,上市公司业绩总体上还是可以的,比想象的好。于此,人们似乎对经济运行前景比较乐观,对于股市发展似乎也不太悲观。

  其实,问题恰恰也就在这里。因为中国能够承担得起补贴的代价,补贴的结果必然会使得一些产品价格出现扭曲。这种扭曲,导致了企业热衷于生产低技术且高耗能的产品,以在国际市场上谋取收益。虽然就具体企业来说,它的确有盈利,但这种建立在国家补贴基础上的盈利,并不是真正的盈利,而且企业还将中国的政府补贴转移到了海外。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需要进行结构转型的阶段,不能再以低价格、以消耗过多的资源和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样做的首要条件是进行价格体制改革,特别是调整资源品价格,从而理顺价格体系,使之不至于向生产者发出错误信号。

  就上市公司来说,同样面临不断提高生产率、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改变增长模式的问题。根据经济规律,如果我们的资源价格不改革,这个问题就不可能解决。成品油价格乃至电力定价体制改革,就是现在要素价格改革的关键。当然,改革需要相对宽松的条件,要避免引起大的震荡。因此,相对平稳的国际油价,实际上就是进行价格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外部条件。

  但面对高油价,这样的改革变得很难进行。前几年我国准备征收燃油税以取代养路费,但就是因为油价居高不下而迟迟不能推进。现在,油价比那个时候更高,此时进行成品油价格改革难度更大。对这一现状,大家都深有体会。

  由于价格改革推进缓慢,经济结构调整也就步履维艰。这固然保证了当前经济形势平稳,但是对于其长期发展很不利。作为投资者,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不进行价格改革,上市公司业绩很难真正经得起市场考验;在扭曲的价格体系下所产生的效益,是不真实的。近期,不少机构很看好石化、电力板块,其理由就是基于改革预期。

  因为高油价因素,拖延了改革,不仅使得人们调低对相关“放开价格受益股”的兴趣,还影响人们看淡其他上市公司。举个例子,中国的汽车行业景气度不错,但这是建立在低油价基础上的。在高油价的背景下,人们会对其未来十分放心吗?如果看不清的话,那么现在股市中的汽车板块,又能够有多大的上涨空间呢?显然,高油价阻碍了经济结构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因素。

  应对高油价股市该如何作出抉择

  高油价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虽然现在不乏认为油价泡沫很大的观点,但至少现在看来高油价的局面还不会马上改变。人们必须承认,“廉价石油”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已经跨入了高油价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股市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

  从实践来看,高油价导致通胀,所以第一应该充分认识到市场运行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主动降低对股市的预期,同时调整相应的股票估值。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操作上的主动。面对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就不可能沿用去年的操作思路与做法,而是要着重于去寻找“跌出来的机会”。

  第二,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由于高通胀会导致部分消费缺乏弹性的商品涨价,这样也就使得生产相关商品的企业处于相对较为有利的位置。一些投资者提出现在要买消费股,这或许有点空洞,因为消费股的概念太宽泛了。但是,其中确实会有一些上市公司因为其在消费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而具备了新的投资价值。对这些股票,人们应该有所重视。

  第三,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要素价格改革是必然的,国内外大宗基础商品的价格早晚会接轨。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就应该关注那些因为政策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盈利下降乃至亏损的上市公司。只要它们被扭曲的产品价格能够得到纠正,那么其业绩就会有很大的提升。现在,石化、电力板块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股票,而且它们的价格还特别低,这是一个不小的机会。

  应该说,高油价对中国股市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当人们充分认识了高油价影响中国经济以及中国股市的路径,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之后,还是有机会尽可能地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努力寻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这样,就不仅能够克服高油价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还有可能从中挖掘到好的投资机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