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股市在巨变中遭遇四大困扰(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其次是资金结构的变化与金融霸权的困扰。资金结构的最大变化是资金控制格局的变化与市场博弈方式的变化,这与利益集团的市场行为有密切关系。而金融霸权的困扰,则是市场巨头通过一系列市场、非市场手段,来引发市场震荡,从而牟取超额利润的又一手腕。

  现在,如果我们把市场利益关联方做一个简单排序,除了管理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外,大致会有这样几股力量,一是上市企业,二是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三是社会公众投资者。这其中,谁是主导呢?显然,社会公众投资者如一盘散沙,不可能主导这个市场。而机构投资者凭借其资金与筹码实力,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与博弈来赚取利润,这已成为其重要的谋生手段。因此,市场的宽幅振荡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这一群体的利益。

  而在这个市场中,最重要的角色则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一方面公司通过上市获得巨额廉价资金;另一方面,自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有了上市时间表,而新上市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大股东一手握有可以变现的股权,一手掌控着企业,同时还有再融资机会,因此无论在股权上还是在资金上都有绝对的话语权。这种金融霸权地位,很容易使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牺牲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近几个月来市场对大小非解禁的最大担心所在。

  再次是市场功能的变化与制度缺失的困扰。市场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回归。这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普遍希望看到的结果,但由于制度缺失或滞后,这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具体而言,至少在三个方面还没有体现出市场本身的公平选择机制。一是在一、二级市场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异,这并非是市场的选择,而是制度缺陷的结果。二是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其主要目的不只是为上市公司融资服务,而是为公众投资寻找好公司,并通过相应规则,要求公司给社会投资者以可持续、可预期的分红回报,特别是现金红利回报。三是市场本身的运行,也应体现资金运转的效率,而不是徒劳的资金消耗。

  这种最基本的资源优化配置与资金运行效率要求,在我们的市场中还很难得到保证,特别是还没有得到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比如,一些公司只注重到市场来融资,很少考虑给投资者以稳定的红利回报。从而使市场资金的净流出比如印花税与佣金耗费等要远远高于净流入比如现金红利的水平。使这个市场呈现出典型的短线投机博弈特征,而不是一个有效的投资市场。

  此外,还有思维取向的变化与思想苍白的困扰。思维取向的变化表现为市场上的利益关联方和不同投资者对现实利益的关心,以及对市场噪音的厌恶。而片面、僵化、苍白的思维方式仍在困扰着市场信息的准确有效传播。

  本来思维问题并非是市场的问题,但由于股市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市场,而信息处理与传播方式又与思维方式有关,加之特定的思维方式确实对市场产生着导向性影响。因此,思想的苍白对股市的扰动也无处不在,并时常诱发股市出现不正常的扭动。

  典型如“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拿中国股市与其他市场作简单类比,且不分历史成因,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机械地寻找上涨或下跌点位,从而影响市场信心,干扰股指运行。还有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片面强调甚至夸大某种局部或短期因素,影响公众的投资心理,进而诱发市场出现过度反应。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这些信息噪音,有些或出于思维问题,有些或出于某些机构的商业计算,这也说不定。而过杂过烂的吆喝,确实对公众投资与市场运行会有潜在的困扰。

  拿什么来呵护这个市场

  本轮股市巨幅波动,是上述多种因素共振的过度反应,与经济基本面没太大对应关系。现在要问的是,如何来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化解市场面临的上述困扰,规范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以保障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权益,减少市场的消耗性波动,不仅关系到市场运行的效率与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市场的信誉,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大局。

  只有尊重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借助市场调节手段,对市场利益关联方的行为加以规范,并对市场资金的流量流向进行有效疏导,拿出切实措施,才能避免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使市场与经济发展保持均衡,走上健康向上的运行轨道。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