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融资两张脸:去年闻风而涨今朝一碰触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6:48 理财周报

  与2007年初再融资备受市场热捧的局面形成巨大反差的是,2008年自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以来,二级市场特别是机构都纷纷离场,抛售股票。

  所有采取公开发行融资方式的11家上市公司中,10家上市公司都在1月份发行,除康缘药业增发后股价异常上扬外,其余九只股票股价在公开增发后纷纷“落马”,所有公开增发股票增发后半个月平均跌幅达15.7%,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山河智能,半个月平均下跌40.73%。上证指数也因此遇上单月跌幅最大的一个月,上证指数2008年1月份单月区间跌幅达16.04%,短短一个月下挫843点。

  融资额最大的上市公司金融街,因再融资复牌后首日股价下跌2.58元,跌幅达8.19%,连续5日,四日领跌,后半个月跌幅达19%,打破了此前20日积蓄的18.4%的区间涨幅的上行走势。

  名流置业1月17日公开发行,复牌后连续两日跌幅竟达14%,把此前半个月累积的19.92%的涨幅消化殆尽。并在此后半个月内持续低弱走势。宝钛股份在1月7日再次公开发行股票后其股价也大幅跳水,一个月时间每股平均下跌9.83元,股价缩水13.85%。

  项目成长性分析是避险唯一途径

  据理财周报统计,目前已通过增发预案但尚未实施的上市公司有47家,其中包括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等近期身陷“再融资门”的蓝筹权重股。其中证监会审核通过并已经通过股东大会即将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有13家,此外,35家上市公司的增发进程仅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尚待证监会审批,福耀玻璃因公司大股东担心因增发摊薄股东权益已于2月29日宣布停止增发。

  在已经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并进入实施阶段的13家上市公司也因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的“搅局”而风雨飘摇。

  中投证券分析师熊艳向理财周报记者分析,投资此类再融资公司,特别是在当前的股市下必须非常谨慎。再融资对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有益的,但是有些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期在半年、一年左右,不少企业于是将资金购买国债,或存于银行,或参与新股配售,有相当多的企业因为要进行再融资,才不得不将前次募集资金“突击”使用完毕。由于不能按计划完成募资投入,为寻求中短期回报,上市公司纷纷展开委托理财业务。如此往复,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不但没有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反而造成了资金使用偏离融资目的和低效使用等问题。

  熊艳认为,企业再融资投资项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购优质资产,另一种方式是开发新项目,前者投资收益周期短,对公司业绩提升作用显现较早,且对股东有着明显利好,投资者在分析此类投资时必须关注收购的是否为可持续盈利的优质资产,若该资产有着高于该企业平均盈利水平的长期盈利能力,则此类公司就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如国电南自和许继电器其收购的资产就具备这样的品质。而对于采取开发新项目的方式,则需要考察新项目在行业内是否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特变电工,其所投资的风电产业及新能源开发均属于较为前列先进的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另据广州证券分析师张广文向记者分析,目前,对于公开增发的公司,投资者应当尽量避开。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定向增发方式再融资的股票,投资此类股票可以把自己和该公司大股东的权益拴在一起,所有安全系数会相对较高。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