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的深圳使命:唱多珠三角(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工会秘书长王守仁认为,在当前宏观调控紧缩的情况下,创业板对于企业意味着有了创业后持续发展的机会。早在2000年10月,深圳市政府在第二届高交会上高调宣布了一张包括深圳市科兴生物、太太药业(后转道A股上市)、万德莱等在内的首批15家推荐登陆创业板名单;此后几个月,意犹未尽的深圳市政府再次将推荐创业板上市名单增加至23家。时隔8年,现在部分当年有前景的企业已经因为资金瓶颈而难寻踪迹。

  王守仁说,当年的部分企业,如果创业板早些推出,或许能生存下来,“说不定会活得很好。”

  但亦有不同观点。巴曙松表示,从理论上来讲,“创业板”对珠三角以及对其他区域所带来的机遇是一样的。但他同时也认为,创业板为资本带来更大的杠杆效力,会激发有优势的企业的创业热情。

  杠杆效力:创投业进退之间

  2008年,平安证券正在伺机而动。据平安证券副总经理兼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薛荣年介绍,如果深交所创业板推出,平安证券投行部将专门设立创业板小组来开展创业板的投行业务。

  业内人士介绍,尽管创业板企业融资规模有限,但是许多投行已经开始为创业板做准备,招兵买马处在进行时。

  而比券商反应更快的是创投公司。

  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创业投资实践的城市之一,从1994年就开始策划建立风险投资市场体系。1999年受到深交所筹备科技板(亦称创业板)消息的刺激,创投机构迅猛发展。根据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2001年统计,当年年底,专业性创业投资及相关机构124家,创投机构迎来第一个春天。

  在2001年,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工会乐观预计,创业板市场无论上市公司数量还是累计融资额,均不低于主板市场,并成为创业投资撤出的“黄金通道”。当时预计,在2005年,创投公司创业资本总额要达到500亿元。

  然而创业板一拖再拖,创投的第一个春天立刻转变成冬天。2002年至2005年,本是围绕着创业板建立的创投公司大批倒掉。到2006年,有经营活动的创投机构仅剩27家,管理资本总额111亿元。

  创投业的颓势在2007年受到“创业板”将要推出的消息而逆转,再加上中小板退出效应的影响,全年仅深圳地区新设立的专业创投机构就达到35家,管理资本100亿元。

  据王守仁介绍,在本土创投企业中,深圳创投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管理资金,都占到了全国的2/5,赶超北京。

  因为这些创投公司,全国各地资本向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地区流入,企业即使还未上市,就已经在一级市场获取了持续发展的资金。这种创业板隐形影响已经对深圳乃至珠三角的实体经济拉动明显。

  而由此产生的人流、物流也会在润物细无声中为珠三角的GDP做出不小贡献。

  破解深圳区域金融中心的

  “体制性障碍”

  从2000年以来,创业板“难产”给深交所带来的是难言的“痛苦”。

  2000年8月,在创业板即将在深圳推出的强烈“暗示”下,深交所实质停发新股。经过4年的漫长等待之后,2004年,中小企业板的开通让深交所久旱逢甘露。

  但是,中小企业板远远难解深圳之渴。2007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了100家,但企业IPO的融资规模却只有上交所的4%。

  “创业板”寄托了深交所发展的期望。坊间传言,创业板首年上市数量将达到500家,依据这样的速度创业板在2009年上市公司数量将超上交所主板。

  然而更宏观些来看,数量上的优势不足以表现出“创业板”对区域金融中心的意义。巴曙松认为,深圳创业板的推出将完善深圳的金融产业链,使深圳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明显。

  有相当多的金融业界人士认为,放眼全国其他金融中心,没有一个地方有深圳这样完整的金融产业链。金融实体机构有:零售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私募等;金融交易平台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产权交易所等。

  因为创业板,深圳的金融有了对抗其它金融中心乃至世界金融中心的基础。

  另一方面,创业板是改革推进的引擎。

  创业企业大多是民营经济体,然而在传统的金融体制中,民营经济的融资在阳光下大多是间接的银行贷款,因为,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体在现在的金融体制下,天然缺失贷款所必须的、有较高偿债能力的抵押物,如土地、厂房等,中小企业融资长期在现有金融体制下遭遇不公平的歧视。

  而过高要求的主板及中小板市场让大量的民营经济体望而却步。据深圳市政府有关人士透露,甚至曾经有不少准备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要求找相关政府机构开具相关信用担保证明。

  深圳一位学者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将会有助于建立资本的退出机制,在完善的市场手段推动下,将大大推动VC(风险投资),以及各种民间资本向成长性高的民营企业汇集,建立多渠道的融资路径,“这就可以绕过体制上的障碍,另辟蹊径。”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