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的深圳使命:唱多珠三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曹元 丘慧慧 

  从海口到深圳往返超过五次。天涯在线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邢明从没有像去年那样花如此多的时间来深。

  对于这家中国知名网络社区董事长来说,深圳的吸引力在于“创业板”——从2000年起,这块板就在打磨中。在业内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创业板”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因此有志于在这块板展现身手的各路资本以及企业开始在2007年紧张布局。

  相应的是,“创业板”虽未推出,但已经在为深圳创造GDP,比如邢明来深圳坐飞机、住酒店、购物、吃饭至少为深圳贡献上万元。又如在资本市场方面,根据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工会不完全统计显示,在2006年10月份前,深圳就新吸引了35家创投机构,管理资本100亿元,投资项目92个。该公会陈文杨表示,他们(创投公司)很大程度是对准“创业板”来的。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秘书长黄云认为,从产业角度,创业板对于深圳乃至珠三角这样高科技企业密集、民营企业质量较高的区域来说,推动作用明显;但更重要的是,创业板将根本打破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障碍,从而激活一大片产业集群。

  而对于深圳这样欲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向记者表示,创业板的推出意味着深圳金融产业链条的完善。

  “政策红利”被瓦解:

  创业板“唱多”珠三角

  “深圳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开创中国新时代的幸运儿。”5年前,在<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中,呙中校第一句话如是说。

  然而在文中,呙中校的文字更多的是论证了深圳发展过程中比较优势的渐渐衰退。

  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向内地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圳的“最惠市”待遇逐渐失去优势。事实上,2007年对于珠三角等企业而言,是不折不扣的政策“收紧年”,<劳动合同法>、加工贸易、企业所得税等各项政策调整事实上瓦解了深圳过往的“政策红利”。

  另一方面,“过去发展产业的各项资源要素现在也已经不存在了。”黄云介绍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华为、中兴通讯创立之初,均是贸易类起家,能够迅速发展成中国知名的高技术企业除了得益于当年珠三角在土地、财税等政策上的优惠外,也受惠于当年“孔雀东南飞”在珠三角人才聚集效应。

  加之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凭借毗邻香港的优势,珠三角在电子贸易产业配套、以及物流、商业等环节,亦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电子产品集散地之一,从而形成了最为完整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完善的加工链条。

  20年之后,珠三角的模式早已被长三角、乃至环渤海一带复制,高科技企业的生产要素已不为珠三角所独享。

  这一背景下,“创业板”的推出,对过去几年中经常被“唱空”的珠三角,其实是一剂强心剂。

  黄云认为,“创业板”对于珠三角而言,其优势并非在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实际上创业板的推出是和深圳本身的经济结构、企业结构相对应的。”他指出,广东的民营企业质量总体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而深圳在民营高科技企业中的优势则更为明显。

  深圳市政府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07年上半年,深圳出口产值中,达到16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22.9%,这是深圳的独有现象。而创业板的推出,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之后,必然会放大珠三角的此种“天然”优势。

  黄云同时透露,深圳市新技术产业协会近期正在着手一项“创业板上市资源研究课题”,该课题统计,仅深圳地区就有近300余家符合条件的公司。

  此外,创业板设于深圳的“地利”之便亦能显现:一方面,因为地缘位置,以及围绕创业板的各个机构企业习惯聚集在珠三角区域,珠三角的企业将更先获得行业内信息,并节省信息交流成本;另一方面,前期的发展使得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企业,有非常丰富的上市资源,并且容易产生“榜样效应”。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