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周边市场重压 A股牛头何时重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07:15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峰

  在“黑色星期一”的5200点、5100点,以及5000点重要关口相继失守后,昨日上证综指继续一路杀跌,连破4800点、4700点、4600点等三大关口,而沪指大跌355点,以点数计算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与此同时,深证成指暴跌1215点也创出深市单日最大下跌纪录,整体下跌幅度超7%。分析人士指出,在欧美经济将陷入衰退的忧虑情绪冲击下,全球股市暴跌愈演愈烈,引发A股市场跟随恐慌性抛售,个股呈现罕见的大面积跌停,外围股市的集体加速跳水成为推动A股持续大跌的主要动力之一。

  从昨日盘面观察,沪市前二十大权重股无一上涨,其中有13只跑输大盘,而巨额募资的中国平安出现了连续第二次跌停板,并带领中国人寿中国铝业等均封住跌停。全日两市仅有24只个股上涨,而达到跌停价的个股多达964只,其中非S类个股达850只,占有交易个股总数的六成。从分类指数看,各类指数都出现了7%以上的巨大跌幅,其中,上证180、深证综指、沪深300分别下跌7.13%、7.66%和7.62居分类指数的跌幅前三名。

  与此同时,因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全球股市全线暴跌。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称全球或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而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

  1月21日,尽管美国股市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休市,欧洲股市遭遇全线暴跌。伦敦富时指数下跌323点,低收于5578点,跌幅高达5.5%,创9·11以来最大跌幅;巴黎CAC40指数下滑6.8%,收于4744点,法兰克福DAX30指数跌幅高达7.2%,低收于6790点,反映欧洲股市整体走势的道琼斯泛欧600指数跌幅亦高达5.4%,低收于309点。

  受欧美股市的持续暴跌影响,投资者对美国经济衰退忧虑加剧,亚洲股市也继续全面下跌。部分指标显示,亚太股市自去年高点的回调幅度已超过20%,在技术上达到了进入熊市的标准。

  昨日东京日经平均指数继续下挫752点,跌幅达5.65%,日经指数最近两个交易日的累计跌幅创下17年以来最大纪录;韩国股市昨日再度暴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股指跌至八个月以来最低点,韩国首尔综合指数大跌4.42%,报1609.02点,为2007年5月以来最低点;印度股市早盘开盘即出现跌停,澳大利亚股市则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跌幅。

  备受关注的是与A股高度关联的香港股市继续随外围股市大幅下挫。昨日,继周一大跌后,香港恒生指数再度大跌2061.23点,跌幅达8.65%又一次刷新了周一创出的9·11以后最大单日跌幅的记录。有统计显示,自去年10月30日创出历史高点以来,恒指已累计跌去30%左右。

  总之,美国经济衰退仍是困扰A股的一大不确定因素,而全球股市连续跳水则给投资信心带来了沉重打击。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从基本面来看,这次A股下跌的空间有限,因为即便美国经济出现危机,中国政府自去年以来一直启动内需消费的政策因素会慢慢发挥效力,中国不可能出现股市或金融危机。

  受外围股市暴跌冲击,昨日上证综指继续一路杀跌,连破4800点、4700点、4600点等三大关口,外围股市的集体加速跳水成为推动A股持续大跌的主要动力之一。去年“5.30”后构筑的平台或4300点大关却有望构成较有力的支撑。弃大持小,调整持仓结构才是2008年市场的应对之策。

  暴跌的六种理由

  □ 广州万隆

  一、基金成暴跌推手。

  从主力资金的角度看,基金已成为本轮暴跌的主要推手。一方面,随着规模扩张遇阻,基金已经无力发动大规模资产重估行情,决定基金很难承受非流通股解禁的重压。另一方面,秉承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们,对周期性行业拐点到来不可能不知不觉,对政策面的危险信号也不会毫不理会。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基金们会在近期如此坚决的大规模减持大蓝筹板块,成为推动暴跌的主要幕后推手。

  据统计,在1月3日至14日期间,被纳入统计的基金专用席位(进入上交所个股龙虎榜前10名)合计净卖出40.75亿元,其中1月3日至8日期间为净卖出8.69亿元,1月9日至14日净卖出32亿元。

  二、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开始出现拐点。

  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等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意味着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业绩也将出现不可避免的拐点。我们认为,2007年年报公布很可能是大部分周期性行业业绩增长的最后表演,随后开始出现急速的回落。并且这一迹象则可能在年中报告达到高潮。实际上,大部分市场机构去年底已普遍认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出口增长受阻、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萎缩等确定性因素,而这些确定的因素不可避免带来大部分周期性行业的业绩增长出现拐点。目前看来,这种预期已经在股市上提前反映出来。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基金在核心资产板块07年业绩大幅预增的目前阶段,毫不迟疑的进行大规模抛售。可见,周期性行业业绩不可避免下滑已经成为主流机构的共识,目前要考虑的只是业绩下滑幅度有多大。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