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B股:中国股市最后一块价值洼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20:36 财经时报

B股:中国股市最后一块价值洼地

  本报记者 鲍迪克

  在A股大幅震荡和港股投资受阻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选择离场观望,此时,B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凸显出来

  近期,由于沪深股市大幅调整,不少投资者选择离场观望,而在此时,一些之前较为冷门的投资品种,如B股成为投资者重新关注的焦点。

  在人民币加息预期、管理层“建议”基金“只卖不买”、市场估值偏高,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下,11月12日中国股市的走势,显示出了“特殊中的特殊”。

  这一天,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综合指数分别下跌2.4%和1.5%,创下9月13日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和盘中低点。

  但这些理由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当天B股市场的跌幅会远远大于A股市场?当日沪深B股指数分别下跌5.7%和4.5%,跌幅分别约为A股跌幅的2.5倍和3倍!

  “人民币有加息压力,美元和港币却是有降息预期;基金目前仍然不允许投资沽值并不高的B股。”在浙江一家私募基金的操盘手丁胜看来,这些利空实际上对于B股市场而言,应该是中性消息,甚至是利好。

  在10月中旬成功从股市逃顶的丁胜,11月12日开始重新建仓,对于这次建仓,丁胜认为,“市场出现极端的消息面与技术面背离,往往就是整个市场见顶或者见底的信号。”

  但大多数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更大的背离:本轮中国B股市场的暴跌,是在中国政府最高层明确发出“港股直通车”将继续缓行的信号前后发生的,而在A股高位大幅震荡和投资港股通道不能畅通的情况下,B股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股市最大的一块价值洼地。

  B股最优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相比A股和H股,一直受冷落的B股是一块尚未开掘的价值洼地。

  以2006年年报数据为基准,目前沪市有A、B股的公司有44家,深市有42家。

  除海航以外,这86家公司的A股价格均高于B股,其中近半公司A、B股价差在1倍左右。

  若剔除微利股和亏损股,沪深两市共有60只同时具有A、B股的样本股。这60只股票的B股中有59家估值水平低于A股。

  同为一家上市公司,B股价格远低于A股价格,显然B仍有较大的投资潜力可供挖掘。

  此外,对比市盈率(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B股的优势更明显。

  “我认同深圳B股将是未来6个月内中国内地最具投资价值市场的看法。”海通证券B股首席分析师张崎向《财经时报》表示。

  据张崎的统计,当沪深股市在10月16日达到历史最高点时,沪市A股和B股的静态市盈率分别是70倍和62倍,深市A股和B股的静态市盈率分别是75倍和29倍,而当时H股的市盈率也已经达到了约31倍。

  这一系列数据对比说明了,深圳B股是目前唯一一个市盈率低于H股的股票市场。

  此外,近期国内股B股和港股出现的大幅下挫,让B股的价值优势更加明显。

  《财经时报》根据11月13日收盘价和2007年前三季度季报计算,沪深B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分别降至40倍和25倍左右。

  而从个股来看,沪市B股和深市B股分别有大约1/3和2/3的股票的动态市盈率已经降到了30倍以下。

  而30倍市盈率正是权威机构较为认同的股市安全边际。

  散户效应

  虽然B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得到机构的认可,但其只能是蹲在这一价值洼地岸边的看客。

  因为根据有关规定,目前只有境外机构、个人和国内个人投资者允许直接从事B股交易,国内机构尚无一家获得直接投资B股的资格。

  这意味着,目前中国股市除散户外的“七大主力”——公募基金、券商、保险、社保、信托、QFII和私募基金,仅后两者可以公开从事B股交易。

  正是因为国内机构投资者的缺位,直接造成了B股市场严重的“散户化”,这让B股相对于A股始终存在明显折价,且震幅颇大。

  据WIND统计,在2001年B股正式向国内投资者开放前,B股折价长期超过70%,此后也基本保持在30%至50%之间。

  在国内投资者被允许投资B股的6年中,只有海航B(900945)、万科B(200002)和振华B(900947)三只股票曾经出现过反超A股的历史,目前仅海航B孤独捍卫着B股的尊严。

  而从2001年6月1日B股达到241点的最高位,到2005年7月的51点最低位,B股下跌幅度达77%,远远超过同期上证指数56%的跌幅,而在近一轮的空前大牛市中,A股指数上涨约5倍,而同期B股指数上涨竟达7倍左右。

  这一系列数据都是B股“散户效应”的体现。

  洋退国进

  尽管没有明文放行国内机构,但B股市场同样不缺乏机构思维和机构行为。

  作为国内某著名证券市场专家的学术助理,王小姐对此颇有个人体会。在今年4月,有券商人士向王小姐推荐了伊泰B股(900948),并称“这个股票非常安全”,但当时在A股市场斩获颇丰的王小姐考虑再三,却没有开B股账户,理由是“B股没有概念,也没有机构”。

  半年后,当初不到4美元的伊泰B股涨到了20美元(复权)左右,而三季度季报显示,该股前10大流通股股东,全都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季报同时显示,该股每股收益达到2元人民币,成为深沪B股第一绩优股。

  更让市场人士荡气回肠的战例是在今年7月,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金色中国基金和金色中国增益基金“举牌”古井贡B(200596)后,该股在25个交易日内,拉出18次涨停!

  不过有关统计数据却显示,境外投资者从2006年12月开始,在B股市场的投资比重就在逐渐下降。

  而与上述境外机构凭借“合法权力”兴风作浪不同的,是国内机构的暗流涌动。

  尽管接受《财经时报》采访的国内基金和券商人士都拒绝透露目前国内机构“变身”投资B股的具体情况和案例,但也全都承认,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而最普遍的情况就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开户买卖B股。

  私募基金的操盘手丁胜则坦言,江浙一带的很多私募基金都在已经涉足B股市场。

  但他也透露说,从目前来看,前期出去做H股的资金大半都是碰得头破血流。同时也由于港股直通车缓行无期,今后一段时间,“炒H股的这笔资金会以回流为主,相当部分将流入B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