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参股券商 上市公司的金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 08:53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蒋娅娅

  上市公司对券商股权趋之若鹜,是今年以来沪深股市的一大特色———

  上市公司参股券商带来的投资收益,只能是现在时,不可能像投资新项目或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那样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难以长期支撑上市公司的发展。虽然,参股券商也可作为一种长期战略投资,但从眼下上市公司纷纷抢筹券商股权的情况看,更多的是出于对短期盈利的追求。

  一直独领风骚的券商概念股,成了眼前这波沪深股市调整行情的领跌板块。

  其中,长城信息、两面针华茂股份吉林敖东以及大众交通等众人追捧的“明星股”,在短短几个交易日里连续跌停,累计跌幅超过了大盘指数。“明星股”的明星效应,显然大打折扣。

  盈利诱惑

  上市公司对券商股权趋之若鹜,成为今年以来沪深股市一大特色。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240多家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参股资金平均达到4765.7万元,大大高于上市公司募股资金项目的平均投资额。其中,参股资金超过1亿元的有88家之多,雅戈尔、吉林敖东、辽宁成大豫园商城等公司的投资额均已接近或超过4亿元。不仅如此,上市公司在券商股东结构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截至目前,对券商控股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公司有10家,吉林敖东、辽宁成大、首创股份、豫园商城、深宝安等公司更是已经一跃成为参股券商的第一大股东。

  上市公司参股券商热情如此之高,理由多多。一年多的牛市行情,个股普涨、交易量屡创新高、新股密集发行等,早已使券商们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去年50家主要券商总计实现净利润180多亿元,平均净利润3.6亿元,其中,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去年净利润更是由上一年度的4亿元猛增至23.71亿元。而且这种赚钱效应,今年仍在延续,仅今年一季度,中信证券就实现了12.54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00%以上。券商业绩飙升,上市公司作为券商的股东,收益也跟着增长。如两面针等上市公司凭借着中信证券的股权投资,使公司获得了主业经营难以媲美的巨额投资收益。此前公布的两面针一季报显示,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62612.6万元,这正是4000多万股中信证券价值增值带来的。于是,两面针的每股净资产,由去年底的5元左右增至15元多。

  跟着券商走红的上市公司,也得到了市场的追捧。仅从今年3月沪综指有效突破3000点大关,到“五一”长假后股指强势站上4000点,期间最风光的并非业绩大幅增长的蓝筹股,工商银行只上涨了约10%,涨幅较大的中国石化也只上涨了40%不到。而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如吉林敖东股价增长了近两倍,一跃成为百元以上高价股,而其他如雅戈尔、华茂股份、大众交通等,也都实现了股价的翻番。

  不乏风险

  上市公司参股券商,在牛市中固然可以实现收入的水涨船高,但水能载舟,自然也能覆舟。

  1999年到2000年,沪深股市处于牛市行情。券商也是春风得意,当时,也有不少上市公司争先恐后地参股券商,希望能够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但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紧接着的漫长调整,不仅让券商陷入亏损境地,而且,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大鹏证券等券商违规一一曝光,并相继被托管或是关闭,在每一个倒下券商的背后,都隐藏着十多亿元甚至是数十亿元的资本窟窿。城门失火,自然殃及池鱼,券商风险不可避免波及到参股的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拥有证券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2004年报数据显示,这一年,这些公司在券商股权一项上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就已经超过10亿元。

  问题券商的倒下导致上市公司受牵连,或许还只是小部分。但业内人士认为,在任何一个市场,证券行业都是一个周期性非常明显的行业。更何况,我国绝大多数券商净利润的构成中,80%以上来自于自营和经纪业务收入。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也决定了目前券商仍难改变“靠天吃饭”的格局。牛市的火爆行情,固然可以让券商有更多收益,一旦牛市出现波动或是进入熊市,这部分收益也会立即随着行情的不再而消失。从某种角度看,上市公司基于参股券商的这部分收益也不乏“靠天吃饭”的风险,不可持续。

  不止是“靠天吃饭”,大部分上市公司持有的券商股权不能上市,流通性较差,只有在券商分红时才能得到利润。不仅如此,作为参股对象的券商质地不一,还有的上市公司持有券商股权有限,来自参股券商的利润贡献也十分有限等,但市场不去区分良莠,只要是参股券商的个股,就疯狂追捧。如此炒作,也加剧了市场风险。眼前,股市的震荡调整,券商概念股的短期大幅下挫,自然套牢了不少追涨的投资者。

  并非金矿

  不否认,牛市行情中,通过参股、控股券商,获取比较丰厚的投资回报,可以为上市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参股券商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并不能真实体现上市公司的成长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成长的预期。但上市公司参股券商带来的投资收益,只能是现在时,不可能像投资新项目或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那样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难以长期支撑上市公司的发展。虽然,参股券商也可作为一种长期战略投资,但从眼下上市公司纷纷抢筹券商股权的情况看,更多的是出于对短期盈利的追求。

  今年以来,随着非流通股的解禁流通,不少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将获利逐步变现。长城开发此前减持近500万股中信证券,实现收益1.48亿元。中信国安、雅戈尔、两面针等也都在陆陆续续减持变现。两面针在今年一季度减持中信证券变现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了逾800%,达到0.37元。目前,两面针仍持有中信证券股权4136.38万股,有关人士为其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目前中信证券每股股价近60元全部抛售,两面针能够获得的收益足以支撑其今后几年的业绩增长。但这也仅仅是两三年而已,况且市场还存在不少变数,一旦中信证券股价看跌,两面针未来能够获得的收益就会缩水。同时,中信证券的股权越来越多地被变现,市场对于公司盈利增长的预期也将下降。而上市公司如果过多依赖投资收益,缺少主营业务的成长支撑,那么投资收益一变现,公司

股票还有多少被看好的理由?

  暂且不论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参股或控股券商对上市公司来说也并非金矿,长此以往还不可避免弱化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能力。对整个沪深股市而言,当上市公司热衷于投资收益,而忽视了实业发展,那么市场的长期发展也将失去实体经济的支撑。如此的话,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