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关注绿色经济主题投资节能减排带来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21:15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王 晶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近期一些不和谐音符也随之显现,如高消耗和低资源禀赋之间的矛盾、高排放与低环境容量间的矛盾以及高增长与低效率间的矛盾等等

  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取决于木桶上的短板而非长板,消除经济增长中的不和谐音符,构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是和谐理念在经济层面的集中体现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是通往绿色经济的两条主要途径,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消费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

  狭义的绿色能源指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广义的绿色能源还包括储量丰富、有可持续性的石油替代产品,如煤基醇醚燃料、煤基汽油/柴油等等..绿色工业指通过技术改造、循环利用等手段达到节能降耗目的绿色工艺以及能够帮助其他行业或部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绿色产品,如建筑保温材料、照明节能设备、高等级输变电设备等

  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注重从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文化消费转变,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向人文资本密集型和服务、功能密集型的消费转变,如休闲娱乐、网络信息、金融服务、第三方物流、健康食品、保健咨询等等

  在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及各级政府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建议投资者关注四类投资主题:一是传统行业中的技术进步型企业;二是受益于节能降耗相关产品市场增长的企业;三是在节能降耗指标约束下得到相关政策扶持的企业;四是轻资产型企业新华社6月3日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知强调,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今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

  整个方案包括40多条重大政策措施和多项具体目标,涉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实施10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等《方案》还指出,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而且要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这将有力推动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努力去完成各自的节能减排指标“绿色经济”下的主题投资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完成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大国经济崛起的宏伟蓝图。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逐渐显现首先是高消耗和低资源禀赋之间的矛盾突出。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偏高。从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来看,火电供电煤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25%,乙烯综合能耗高31%。从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效率来看,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30%,比美国高10%;载货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其次是高排放与低环境容量间的矛盾逐渐突出。随着工业废气排放的增加,我国主要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等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远逊色于其他国际知名城市,呼吸道系统发病率上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仅次于前苏联据,美国能源署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在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境公约的约束下,中国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成本和作为世界大国应该履行的义务。最后,高增长与低效率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据统计,我国单位标煤的产出是785美元,美、欧、日对应的数字分别为2744美元、4672美元和7621美元,资源产出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是不争的事实。

  伴随着经济发展中系列问题的出现,如何消除瓶颈因素,构建一个绿色的、可持续增长的健康的经济体系变得异常重要,此次“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推出就是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一步。我们认为,通往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有二: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推动科技进步,引导合理消费,由注重从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文化消费转变,实现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向人文资本密集型和服务、功能密集型的消费转变。构建绿色经济的第二条途径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各级政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有四类投资主题值得重点关注:1)火电、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水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必须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向低消耗、低排放增长方式转变,一些技术进步型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如:宝钢股份中国石化华能国际新安股份星新材料柳化股份等;2)需求制造型企业,节能降耗将为相关节能设备和保温材料生产商提供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建议关注烟台万华双良股份;3)政策支持型企业,能源结构、电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定价机制改革的相继出台将使相关公司在政策的东风中迅速壮大,建议关注长江电力东方电机和即将IPO的金风科技;4)轻资产型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引导合理消费,人文资本密集型和服务功能密集型的消费类企业有理由获得更高的市场溢价,建议关注桂林旅游锦江股份歌华有线

  绿色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两年国内原油的进口依存度逐年增高,能源安全问题变得越发突出。2005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3.23亿吨,进口原油1.27亿吨,进口成品油3143万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44%,有关权威部门预测,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2010、2020年我国原油的表观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3-3.5亿吨和4-5亿吨,届时石油的进口依存度最高可达60%,而最新的国土资源局数字表明,我国原油和天然气的剩余探明储量分别只有24.45亿吨和2.6万亿立方米,对应的储采比为13.4和15.6,意味着如果没有新的油气发现,即便国内需求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我国的油气资源也只够消耗13-15年的。不仅如此,在中国强大的需求预期下,国际油价自2003年以来展开了一波凌厉的上涨攻势,最高触及80美元/桶的高位,目前维持在60美元/桶左右,中国的经济增长正为高价能源付出代价。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保障。我们对绿色能源的定义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绿色能源指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广义的绿色能源还包括储量丰富、有可持续性的石油替代产品,如煤基醇醚燃料、煤基汽油/柴油等等。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能源的首选品种,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降低污染排放的环保角度考虑,大力拓展水、风、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变得越发紧迫。中国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仅略高于化石能源储量丰富的中东地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16%。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在我国正式实施,这是国际上第五部正式的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法律。此外,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经并且即将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一共有12条。

  这些实施细则从产业发展指导,电价,总量目标,财税补贴,专项基金,并网发电等各个细节方面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予以支持和细化。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水电总装机达到3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为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30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总量达到443亿立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水电: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初步统计,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89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3.95亿千瓦,不论是水能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水能资源,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电的资源优势相当突出。但目前我国水电装机为1.1亿千瓦,仅占全国装机总量的23%,截至03年底水力发电量为2837亿kwh,仅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5%,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仅是22.3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开发利用水平。水力发电是清洁的电力生产,不排放有害气体、烟尘和灰渣,没有核辐射污染。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效率高,常规水电站水能利用率高达80%左右,而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只有30%—50%。水电站的水库可以综合利用,除用于发电以外,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城乡生活用水和工矿生产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发展水电行业有着巨大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我国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被列入其中,预计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增加1.9亿千瓦达到3亿千瓦,年符合增长6.5%。十一五期间水电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作为环境友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水电将是我国电源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建议关注水电龙头长江电力。

  风电: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我国可以利用的陆上风力资源达到2.5万亿千瓦,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的0.1%。2005年全世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1769兆瓦,比上年增加3562兆瓦,增长43%;新增风电总投资达120亿欧元或140亿美元。2005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前6位的国家,依次为德国18428兆瓦、西班牙10027兆瓦、美国9149兆瓦、印度4430兆瓦、丹麦3122兆瓦和意大利1717兆瓦,其中,丹麦电能供应的22%由风力发电提供。2005年底风电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的有11个国家,7个欧洲国家、3个亚洲国家(印度、中国、日本)和美国。我国风电发展速度05年居全球第一,达到65%,从2004年底的76.4万千瓦增长到126万千瓦。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十五年我国风力发电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5%。按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的实际速度,风电装机在2010年可能突破500万千瓦的规划,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2006年到2015年,保守预计风机设备类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了要培养大型MW级风机整机的制造能力,目前对风电场招标设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这为本土的风机制造商预留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风机体积巨大,风机受销售半径的影响较为明显,国内厂商在运输及后继维护方面具备成本优势。2005年世界前十大风机制造商中,西班牙和印度的风机整机制造商占到3家。中国迅速发展的风电行业将使得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成为具备竞争力的风机设备制造商,他们的崛起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预计我国的市场将能够容纳3-5家大型风机整机制造商,建议关注风电设备尤其是整机制造的市场机会以及相应的电网配套设备的机会,如湘电股份以及即将IPO的金风科技。

  光伏太阳能:太阳能是最丰富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相对于实际消费的能源总量20亿吨标煤而言,我国一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热量高达1.73万亿吨标煤。相对于其他能源,光伏太阳能的显著优势是:资源无限,污染较少,时间空间限制少,安全可靠,补峰节能,在建筑物节能应用方面具备广阔前景,是中长期潜力最大的替代能源。2005年,世界新增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为1727MW,新增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较2004年增长了44.5%,德国新增832MW,日本新增292MW,美国新增102.2MW。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导致目前主流生产技术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上游的多晶硅原材料供应日益紧张,零售价格从2003年的30美元/KG左右上涨到了目前的300美元/KG。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负面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多晶硅的成本给下游厂商造成了巨大成本压力,同时使得厂商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二是出现更具备成本竞争力的替代技术的可能性加大,现有多晶硅技术被替代的风险加大。但正面作用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优势厂商而言,部分优势企业与多晶硅原料供应商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垂直一体化,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多晶硅成本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得以转嫁,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另一方面,在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多晶硅价格回落后,多晶硅太阳能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的成本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极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建议关注配套逆变器,太阳能蓄电设备等太阳能光伏细分下游产品行业的投资机会,如天威保变等

  图5 2010年前世界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单位:万千瓦)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繁多,其中包括薪柴,农林作物,尤其是为了生产能源而种植的能源作物,农业和林业残剩物,食品加工和林产品加工的下脚料,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等。

  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均属于生物质能范畴。截至目前,我国“十五”乙醇汽油专项规划的目标已如期实现,国内四家燃料乙醇定点厂总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年,其中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10万吨/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30万吨/年、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30万吨/年和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32万吨/年,上述4个企业已累计生产生物燃料乙醇120多万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个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4个省的27个地市加以推广使用。十一五规划中再次确认了生物汽/柴油作为车用石油燃料的重要性。不久前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也明确了基于陈化粮的生物汽油和生物柴油将成为国家专项基金的重要补贴对象。但是生物质能替代车用油品发展的瓶颈在于,中国耕地面积有限,原料来源受限。目前相关的上市公司有G丰原,G北大荒,G甘化,华润生化,华冠科技,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实现盈利需要国家的补贴。

  除了可再生能源外,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格局决定了煤炭在替代紧缺的油气资源方面大有可为,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汽柴油在替代车用燃料方面空间巨大,因此煤代油/煤变油在广义上符合“绿色能源”的含义。

  中国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缺少的国家,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中,中国的煤炭占15%、石油占2.7%、天然气占0.9%,这就造成中国能源结构在相当长时期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必然事实。以煤气化为中心联产汽车清洁燃料(甲醇、二甲醚)不仅是我国发展汽车工业和清洁燃料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石油替代的必由之路。

  其实,我国有关甲醇替代汽油的研究较乙醇为早,有关腐蚀、溶胀等人们担心的问题在技术上也均有解决办法,在国内迟迟不能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仅政府与民间对其的认识有分歧,中央不同部委之间的意见也迥然有异,政府层面未能有力推动是其未能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最近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十一五规划赫然将“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纳入优化发展能源章节,且将“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等石油替代产品”列入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我们认为,如同十五规划推动了燃料乙醇在全国的使用一样,十一五规划将为甲醇在汽车燃料方面的替代开辟一条新路煤变油/煤代油:煤炭替代汽车油品的方式主要有煤变油和煤代油两种。煤变油是指在苛刻的反应条件下,将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成液体状的汽柴油。煤变油项目的特点是投资额巨大,技术风险高,产品品质存在不能达到使用标准的风险,另外,副产品较多,难与庞大的燃料油市场匹配。目前间接液化装置在南非、新西兰、马来西亚均有商业化运行范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南非sasol公司,采用间接液化法生产汽车燃料,占南非国内市场分额的20%,对南非GDP的贡献达4%,2005年盈利15.5亿美元,成为南非经济的支柱,但该公司的技术处于相对保密状态。截至目前,直接液化法煤变油装置世界范围内尚无商业化运行案例。国内神华集团、兖煤集团分别涉足直接/间接液化煤变油项目,一期将分别建成500万吨、100万吨的规模,万吨产能的投资额均在1亿人民币左右。煤代油是指通过煤炭气化技术生产甲醇、二甲醚等产品,后者再掺混到汽油、柴油中使用,达到部分替代石油、降低石油消耗的目的。相对于煤变油而言,煤代油在技术上更加成熟,因此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只要政策允许,市场拓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以2010年汽车消费油品1.3亿吨估算,10%的掺混比例则意味着1300万吨以上的市场空间。结合我们对国际油价的判断,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我们认为,煤基醇醚燃料在十一五期间可能获得较为实质性的推动,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国家发改委于今年6月15日在京组织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通过广泛讨论和交流达成4点共识,相关煤化工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CO2排放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36%和61%,我国目前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国,我们必须考虑作为世界大国应履行的义务,因此在发展煤化工过程中,节能降耗的煤炭洁净化技术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即将拥有和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企业会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是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的投资对象,如柳化股份和华鲁恒升绿色工业我国工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70%左右,提升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对于降低社会能耗、物耗指标意义重大。我们“绿色工业”的第一层含义即指通过技术改造、循环利用等手段达到节能降耗目的绿色工艺,第二层含义指能够帮助其他行业或部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绿色产品,如建筑保温材料、照明节能设备、高等级输变电设备等。

  表1十一五规划中十大节能工程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钢铁、建材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等石油替代产品在煤炭等行业进行电动机拖动风机、水泵系统优化改造石化、钢铁等行业实施系统能量优化,使企业综合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建筑节能,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产品等。

  绿色照明,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等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来源:国家十一五规划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一次和二次能源的最重要的部门,2005年我国煤炭消耗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68%,其中50%以上的煤炭被下游的火力发电厂消耗,因此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行业的节能降耗对于降低我国的整体能耗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电力行业能耗与GDP能耗的相关系数至少在0.45以上。

  截止2005年底,电力行业总体装机容量5084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38413万千瓦,所占比重达到75.6%,水电和核电分别为11652万千瓦和685万千瓦,所占比重分别为22.9%和1.3%,其他发电装机91万千瓦,所占比重仅为0.2%。电力生产总量24747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20180亿千瓦时,所占比重达到81.5%,水力发电和核电发电分别占3952和523亿千瓦时,所占比重分别为16.0%和2.1%,其他装机发电92亿千瓦时,所占比重仅仅为0.4%。2005年中国电力工业消耗煤炭约11亿吨,耗煤比重占煤炭21.90亿吨的50%以上,发电厂自用电量和供电线损量为3249亿KWH,占到电力生产量的13.13%,耗燃油达到1600万吨以上。燃煤发电在中国电力生产中占绝对主导地位,造成我国电力行业能耗指标偏高的主要因素有电源结构不合理、电厂技术水平落后、输变电线损率高等,具体表现为:1)

  2005年中国电力工业全国平均供电煤耗为374克/kwh,生产厂用电率为5.95%,电网综合线损率为7.18%,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按照2000年的数据比较,中国电力工业的平均煤耗约高于世界先进水平50g/kwh,平均厂用电率高于世界先进水平2%,线损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约4%。2)我国热电联产、燃油。燃气以及水电机组比重较小,燃煤电厂承担的功能不仅仅是基荷荷腰荷,甚至承担调峰荷备用功能,在负荷不稳定的区段运行,会导致燃煤电厂的热效率下降,煤耗升高。3)低效机组偏多,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有百万千瓦以上规模电厂128座,发电设备总容量19193.4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的37.11%,其中火电厂104座,总容量14525万千瓦,平均每座百万以上规模火电厂发电设备容量为141.99万千瓦。大量小机组的存在使得煤耗显著偏高,按照330g/kwh来测算,每年多耗煤1亿吨。4)

  发电运行技术荷设备欠佳,可靠性相对较低,非计划停运次数较多。电泵耗电量大,送引风机效率低,循环水耗电量大,火电厂自用电率增大。5)电网建设和管理落后。“重发,轻供”导致电网建设落后于电源建设,电网中超高压输电线路比重偏低,变电站布局不合理,高耗能变压器使用量太大,部分电网容载比不足。电网安全管理落后,重安全运行,轻经济运行,粗放型管理方式和观念促成线损率居高不下,在输配电环节中,降低变压器尤其是10KV以下的变压器可以使得输配电损耗率降低约30%,节能潜力巨大我们认为,未来国内电力行业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有:1)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采取强制性退出机制和“以大代小”方式,加快淘汰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凝汽火电机组和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小煤电机组和燃油发电机组。

  2)改变能源利用方式,积极建设60万千瓦以上的超临界机组,即大容量,高效率,高调节性机组,优化火电机组能效结构。高效率的超临界机组发电煤耗低至215g/kwh,到2020年,如果我国新增燃煤装机有3亿千瓦采用超临界技术,相应节约原煤量达到1.5亿吨。3)积极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和创新洁净煤燃烧技术,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现有电厂设备改造,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对传统火电机组进行新型技术改造。4)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

  特高压电网具有输电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走廊效率高和联网能力强的特点,促进电源集约化开发。

  目前国内大容量发电机组较多、综合能耗较低的发电企业有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等公司,提醒投资者重点关注

  钢铁行业:钢铁行业钢铁是国内高耗能和耗资源行业,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为0.76吨标煤、吨钢耗新水约12吨,钢铁行业的能耗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总体能耗指标的下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钢铁需求较大,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具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条件。中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也具备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条件。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而华东地区钢材市场潜力大,但钢铁企业布局过于密集,未来这两个地区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企业间兼并重组是发展主旋律。西南地区交通不便,西北地区铁矿石和水资源短缺,未来将以企业内部调整产品结构为主,不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

  国家关于钢铁的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要求钢铁企业发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钢铁产业政策目标是:到2010年行业平均吨钢能耗降到0.73吨标煤、吨钢耗新水8吨以下。今后十年,钢铁工业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和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实现总量适度发展。

  目前国内只有宝钢在能耗和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钢铁公司的在循环经济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鞍本钢铁集团、攀钢集团、包钢集团、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已被国家列入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钢铁企业。从中长期分析,随着国家对钢铁行业能耗及环保标准的更趋严格,拥有先进节能和环保标准的钢铁公司将具备更强竞争力,建议重点关注宝钢股份。

  化工行业:我国化工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一些产品的自给率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在国内化工产品长期处于供应短缺状态下,我国化学工业发展以外延扩张为主,忽视了结构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化工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一些产品的原料技术路线落后;二是科研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弱,自有技术少。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与国际化工科技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缺少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装备技术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三是化工“三废”治理率还较低,污染仍十分严重,环境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

  未来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应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单套装置规模,实现炼化一体化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石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目前业内龙头中国石化堪称此方面的楷模;煤化工应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大力推广洁净煤气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绿色环保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目前业内做得较好的有柳化股份、华鲁横升;磷化工应从磷肥、精细磷化工相互割裂的产业布局逐渐向以湿法磷酸提纯技术为核心的一体化布局过渡,减轻污染、降低产品能耗,建议关注六国化工;另外,绿色创新中崛起的国内有机硅龙头企业新安股份和星新材料值得重点关注。

  建筑保温材料:建筑能耗应指建筑使用能耗,其中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在国际上,它是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耗并列,属于民生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左右。由于建筑用能关系国计民生,量大面广,节约建筑用能是个牵涉到国家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的标准和政策,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使用节能型器具和产品,以提高采暖、供热、制冷、照明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保证和提高建筑物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建筑用能耗很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表现首先是建筑保温状况的差距。由于建筑标准的不同,我国建筑保温状况与发达国家差得很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复合的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能好的多层窗。如果以北京传统的37厘米砖墙的多层住宅作为代表,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建筑进行对比,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外墙、外窗漏风严重。因此,我们的单位能耗,外墙为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气密性为3—6倍。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05年已有房屋400亿平方米,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几乎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总和。而在这些新建建筑中,只有10-1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新增建筑面积中95%左右没有任何保温节能措施,目前我国空调高峰负荷已突破4500千瓦小时,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建成后的满负荷运转,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如果现在还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造成未来的能源危机。

  根据国家最新规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强制推行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深圳六城市,所有新建筑要一步达到节能65%的标准,"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要实现节约1.01亿吨标准煤,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16亿平方米,改造5.6亿平方米。在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以提高热工性能,是最重要的节能手段之一。从全国范围看,建筑保温行业预计几年后每年将诞生近2000亿元的市场,相关保温材料如苯乙烯、聚氨酯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将迎来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建议关注烟台万华和双良股份。

  照明节能设备:传统的照明技术有三种:火、白炽灯、荧光灯(以及高压气体放电灯),在过去的200年,这些照明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它们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能量转换效限制率在1%到25%之间,白炽灯的能量转换效率只有5%,荧光灯的能量转换效率已接近25%的上限。传统照明技术都存在缺点,白炽灯耗电,寿命短;荧光灯虽然转换效率高,但是灯内的汞会造成环境污染,频闪对人体有害。

  LED照明是一种全新的照明技术,LED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利用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直接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发光器件,当半导体芯片两端加上正向电压,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电洞发生复合,从而辐射发出光子,光子透过芯片即发出光能。

  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第一个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诞生以来,LED照明由于具有寿命长、节能、色彩丰富、安全、环保的特性,被誉为人类照明的第三次革命。,LED具有如下特点1)高效率:目前LED发出的红光效率是白炽灯(加滤光片)的10倍,白光是白炽灯的2倍以上,理论上LED发光效率可达到荧光灯的2倍;2)高可靠性:牢固的固体结构,寿命长达10万小时,安全不会发生意外灾害;3)设计灵活:色彩丰富多变,形状和大小可变,瞬时点亮,色彩可明暗调节;4)环保:废弃物几乎无需处理,不含水银汞,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照明节能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照明用电约占总电量的12%,保守估计2010年我国总发电量将达到30000亿度,照明用电将达到约3600亿度,如能节约一半的照明用电就是1800亿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照明节能产生了两方面益处:能源消耗的节约和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减少。

  首先是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在美国,约三分之一的一次能源用于发电,而电力的20%又用于照明,假设目前照明市场中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市场比例分别是42%、41%、17%,则合计的照明效率约在45-65lm/W。如果LED照明的发光效率能达到150-200lm/W的目标,并且全部取代传统照明,则合计的照明效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美国用于照明的电力消耗因此将减少一半,全部电力消耗将减少超过十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美国每年的电力消耗大约是52500亿度,以每度电零售价格0.07美元计算,消费者每年大约支付3500亿美元,因此使用LED照明每年可以节约用电5250亿度,消费者每年可以节约350亿美元。而对全球来说,这个数字将扩大3到4倍。美国一座核电站的年均发电量大约是720亿度(按每座1GW的发电容量,每年发电时间为365×24小时,发电小时利用率87%计算),节约5250亿度意味着节约大约70座核电站的年发电量。

  其次是减少的电力消耗对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美国现在的电力能源结构下,每生产60亿度电将产生大约1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假设在2025年美国仍维持现在的电力结构,则使用LED照明每年将会减少87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京都议定书》规定大多数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7%,或比2025预期值减少40%。如果LED照明能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并相应减少3%的温室气体排放,则LED照明将使美国朝着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前进了7.5%。即使不考虑京都议定书,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场,按照目前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出售5美元到25美元的价格,减少87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每年节省大约4亿至20多亿美元。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主要原因是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的比重超过70%,使用LED照明对减少我国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半导体光源(LED)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众多优势,是未来照明节能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绿色照明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相关公司将充分享受国内照明节能市场的增长,建议重点关注通过自主创新在LED方面取得成功。

  电力设备: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仅3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比世界先进水平低30个百分点,电源结构不合理及输变电线损率高是火电行业能耗较高的主要原因。优化电源结构、加大电网投资是降低我国火电能耗和输电线损率的主要途径,超超临界、超临界压力等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商面临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输变配电领域,关注更高一级电压输电技术和变电站技术以及非晶变压器技术。建议关注置信电器和东方电机。

  绿色消费和谐社会倡导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这并不是介于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间的折衷,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注重从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文化消费转变,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向人文资本密集型和服务、功能密集型的消费转变,如休闲娱乐、网络信息、金融服务、第三方物流、健康食品、保健咨询等等。

  东方

证券研究所推出“新兴消费”概念,指消费行业中符合消费观念或消费趋势变动的子行业或随着消费升级可能形成大的行业机会的板块,包括新兴消费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服务模式等。其特点是符合消费倾向发展、高成长和高收益,重点推荐医药商业、番茄酱、经济型酒店、传媒、品牌休闲服装、饰品、Mall和高档百货和金银饰品销售,详细情况请关注东方证券前不久推出的新兴消费专题报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