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稍息题材接力 行情转入敏感期

2013年03月24日 15:00  证券市场红周刊 微博

  《红周刊》作者 郝宁

  承接周三的大涨,经济数据的公布进一步激活了做多氛围,A股市场是否将重现暖意?本期,我们邀请南方小康产业ETF基金经理杨德龙[微博]、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宏波,聊聊A股市场的那点事儿。

  反弹信号仍需进一步确认

  《红周刊》:本周大盘回升,对后市你们怎么看?

  杨德龙:周三大阳线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后市震荡反弹的概率大大增加。二季度市场还会有一波像样的反弹,反弹高点将挑战前期高点2444点。现在还需等待成交量、资金流向等信号的进一步确认,2200点附近是本轮调整的低点。

  此外,FDI连降8月后首度增长,3月食品价格下跌及大中城市房价上涨,使得前期相关利空被逐步消化。监管层新批QFII额度及IPO重启被推迟,也减少了对资金面的担忧。随着“两会”后各行业扶持政策的逐步推出,我们维持市场中期向上的判断。

  张宏波:从国内宏观环境来看,3月通胀压力预计不大,短期通胀尚不构成货币政策的紧约束。目前妨碍持续复苏的不是通胀约束,而是企业生产和需求端的活力。3月底之前各地调控细则将陆续出台,但细则出台前市场受到传闻或未出政策的压力,股指向上将遭遇阻力。

  王亚伟“点金”环保股

  《红周刊》:题材股轮番上阵,这次又将成为主角?

  张宏波:从今年“两会”讨论中折射出的信息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被反复“咀嚼”,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水利设施等行业将不断受益,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合并是大文化整合迈出的关键一步,后续投资机会依然众多。

  杨德龙:环保、医药、农业等板块涨幅较大,目前获利回吐压力大增。市场风格会重新转向蓝筹股,二线蓝筹将迎来机会,重点关注汽车、家电、化工、有色、煤炭等行业。

  《红周刊》:主题投资接下来将如何演绎?

  张宏波:股指近期在下跌中企稳,接下来要看周末的经济数据如何。短线不急于对周期股重归乐观,但是金融、汽车值得关注。此外,医药医疗、文化传媒、食品、环保、TMT和绿色农业等板块,仍会有相对不错的机会。

  杨德龙:主题投资热潮降温,个股分化也将展开。一些持续受益于政策的行业将继续表现,如环保板块。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北京雾霾天气给参会的人大代表很深刻的印象,大力治理污染将成为不二之选。

  《红周刊》:看好环保股,是否跟王亚伟的一席话有关系?

  杨德龙:明星效应的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资金集体“追星”客观上形成了合力,推动相关个股股价的上涨。另外,环保确实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策受益的板块,与明星效应形成共振。“追星”本身没有错,但是不能盲目,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

  浮躁情绪引发基金“踩雷”

  《红周刊》:江淮汽车让基金很“受伤”,为何基金总是“踩雷”?

  张宏波:很多基金持有几百只股票是正常情况,踩中个别“地雷”也难以避免。有些“踩雷”事件属于天灾,风险并非基金自身可控,但也不排除一些是由于投资偏离而产生的“人祸”。事实上,行业排名的规则使得基金在投资方面存在浮躁的情绪,一些过分追求超额收益的基金,确实采取了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

  《红周刊》:为什么消费领域频频出现“黑天鹅”?

  杨德龙:消费领域频频出现“黑天鹅”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消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衣食住行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的。特别是食品安全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一旦爆出“丑闻”,社会效应会更为轰动,对股价也将造成巨大影响。

  《红周刊》:基金“踩雷”后一般会如何操作?

  杨德龙:基金“踩雷”后一般难以全身而退,多数只能通过研究来判断该事件对公司真实价值的影响。如果影响确实很大,公司股价还会继续大幅下跌,基金会果断斩仓,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没有实质性影响,或者股价下跌已经反映了利空,基金一般会选择继续持有,甚至可以趁机逢低吸纳,等待股价回升之后获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国足破9年尴尬纪录 连续两天登<新闻联播>
  • 娱乐旧爱挺人工D奶 婚宴拒请吴宗宪(图)
  • 财经十堰4500套商品房半价售给公务员惹争议
  • 科技马化腾:运营商应转向数据业务微信不收费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空前绝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徐斌:中国城镇化原动力是对外开放
  • 陶冬:塞国危机未解 联储承诺稍变
  • 梅新育:铁道部改革应始终坚持发展导向
  • 杨涛:税收增速下滑可能是好事
  • 李迅雷:如何让房价软着陆
  • 章玉贵:东亚经济一体化切勿掉入美国陷阱
  • 谢百三:我反对楼市国五条
  • 不是不好:电改重启的谣言为何又复燃
  • 郑风田:嘉兴死猪投江案的六点反思
  • 温晓东:尚德破产映照新能源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