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日前在北京开幕,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今年“两会”行情会怎么走?操作上该如何应对把握
历年“两会”期间股市涨多跌少分析今年股市“两会”行情,离不开对历年“两会”行情的回顾和参考。先来看最近15年的“两会”行情。据统计,过去的1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大盘上涨的有10次,持平1次,下跌4次,上涨概率67%。从波动幅度看,无论大盘上涨还是下跌,多数年份的涨跌幅均不大。“两会”结束后,1至4个月内,大盘上涨的概率超过90%,幅度从4%到34%不等。
再看热点方面。在过去15年“两会”行情中,涨幅靠前且频率较高的行业,并非之前投资者普遍看好的热门行业,如农林牧渔、生物医药等,而是事先并不为多数投资者所青睐的冷门行业,如房地产、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股市亘古不变的规律:多数人看好的不一定会涨,多数人看空的也不等于没有机会。
今年“两会”行情制约因素较多相对以往,今年“两会”行情的制约因素多且复杂,尤其是市场资金紧缺和企业业绩提升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周期的到来,企业业绩增长的预期较为强烈,而企业业绩的增长又会通过股市的持续上涨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虽然管理层多次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但从春节前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加上美联储突然宣布提高贴现率25个基点这些政策举措看,全球流动性收缩实际上已悄然而至。
在流动性收缩的同时,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却是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新股发行节奏未见放缓迹象,却呈加速态势。今年以来,新股发行速度不断加快,仅1月份,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就继续领跑全球,当月全球前10大IPO,中国企业占了7席。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国内股市融资总额可能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这对股市的资金供应无疑带来了巨大压力。
综合看,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业绩回升的态势日趋明朗,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趋势十分明显,但今年“两会”前后股市的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两会”行情向上拓展的空间。
把握“两会”行情还需未雨绸缪多年的投资实践表明,股市是个充满变数、机会与风险并存的特殊场所,既充满许多诱人的逐利机会,又包含无数潜在的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两会”期间的操作中,还需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准备,未雨绸缪。
适度控制持仓。对今年“两会”行情,既不应极度乐观,也不该过于悲观。做好两手准备,平静面对涨跌,才是应有之策。时刻提醒自己控制好仓位,做到进退自如,是理性的投资者永恒不变的“炒股经”,尤其是自大盘见底1664点以来一直轻仓、持股不多的投资者,更不能赌字当头、重仓出击。虽然在“两会”期间重仓,有可能获得暴利,但一旦展开调整,极有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不盈反亏。所以,在今年“两会”前后多空因素交织并存的情况下,投资炒股的第一要务是:控制仓位、保存实力,宁愿不赚或少赚,也要确保不亏或少亏。
精心选择品种。在控制仓位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整持仓结构,坚决回避涨幅已大的品种。一般来说,在一轮大行情启动初期,盘子小、股性活的品种,会抢先上涨,适度加大这类品种的持有量,有利于增加获利的机会。但在今年“两会”期间,在指数从低点起来已涨将近一半,许多题材股、区域概念股涨幅已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就需多一分理性和警觉,在部分资金配置小盘活跃股的同时,增加大盘股的配置比例,特别是盘子稍大、股性较呆、涨幅不大,但安全边际相对较高的品种,就显得尤为关键。
踏准操作节奏。在适度控制持仓、精心选择品种的同时,投资者还要把握好行情涨跌规律和实际操作节奏,做到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对持仓中的长线品种,无论大盘和个股怎么折腾,可以无惧波动,一路持有;对短线品种,一旦出现大幅拉升,就要敢于“杀涨”,以便回落到一定低位时再行接回;对预留资金,一旦发现计划买入的品种出现大幅杀跌,也要敢于“追跌”,以便买入的品种反弹到一定高位时进行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