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坚持“四稳” 熬过严冬(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8日 09:0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坚持“四稳”熬过严冬(3)


  A股市场积弱的另一个原因是,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在即,三季度的公司报表正在陆续披露。基于同比与环比基数的原因、三季度原材料成本仍高居但销售形势已滑落的原因、宏观调控刚刚松动在微观面还未起效等原因,不少专业机构也据此再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和公司盈利预期,从而使得市场在外部危机、差劲数据、预期降低的多重冲击波下达到信心的谷底,进而使行情在危机最剧烈的时刻、信心最低落的时刻、数据最差劲的时刻再次探底。

  现在的形势是,欧美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经济衰退的信心危机,我国宏调政策已迅速转向全方位地服务于“保增长”,经济重心正极力向内需经济转移。这带来的一个新命题是:我国早已过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道而驶的阶段,两者之间的兴衰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在股市融资功能搁浅、投资功能丧失的情形下,若要提振内需经济,股市不好怎么行?

  提振内需经济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投资规模,二是刺激内需消费。加大投资规模的前提是增大融资规模与拓展融资渠道,除了放松货币控制和增加信贷规模之外,股市直接融资渠道是否顺畅是至为关键的。目前的情况是,34家已过会公司发不出,178家已确定了增发价的待增发公司跌破了拟定增发价。显然,股市好不起来,直接融资的渠道不可能畅通,并且还会造成“不能融资就减持大小非套现”的恶性循环,形成虚拟资本转化不了实体资本,导致出现双输的局面。

  今年6月底行情跌到3000点附近时,某著名国际投行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作出测算:A股50%的跌幅使投资者损失了相当于年收入76%的名义财富,降低了城镇居民消费2.2个百分点,使得全国居民消费增长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并造成GDP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目前指数已跌到2000点以下,这对社会消费的折损不是减法而应是乘数效应。被股市消灭财富的是最有消费能力的社会群体,在6124点一周年时,沪深两市流通市值蒸发了10万亿,假如其中有30%能转化为社会的购买力,就能占2007年GDP总量的12%,超过了2007年GDP的同比增长额。

  因此,要提振内需经济,必须要让股市好起来!在欧美金融危机已开始演变为经济危机之际,在我国经济重心向内需经济转移之际,十分有必要在当前的非常时期通过更有力、更有效、更直接的非常规政策来恢复股市的活力,恢复股市的投资与融资功能,恢复股市的财富效应,让“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作为提振内需经济的重要手段。A股市场本来就有着政策市的“光荣传统”,在当前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市场高度关注也高度期待更有力的利好政策。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美国投资者:从担心金融到担心经济

  桂浩明

  10月的第三周,美国股市出现了极大的震荡。周初,受美国政府联手欧盟等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消息的刺激,股市大幅上涨,但好景不长,次日股市就开始回落,周三更是暴跌,周四仍上蹿下跳、宽幅震荡。就总体走势来说,仍然没有摆脱下行的压力。

  美国股市这次大跌始于9月份,当时一批大型金融机构因财务状况恶化或申请破产或被收购,由此引发的金融海啸极大地震撼了华尔街的投资者,人们在惊恐之余纷纷卖出股票。10月初,虽然政府出台了规模达8500亿美元的救市政策,但似乎仍然难以让投资者放心。因为搞不清楚金融机构的坏账到底有多少,还有几家会在未来的风波中倒下,因此大家对股市仍然没有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后来美国政府又强化了救市政策,包括购买金融机构的股权、对商业银行存款提供担保以及准备无限度地注入流动性等,应该说,这些措施的推出的确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投资者的担忧,化解金融机构不断破产的危机,恢复并提高其经营能力。本周一股市大规模反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浪财经-中证报联合多空调查

投票时间:当日下午3点至次日上午9点

下一交易日大盘走势判断

上涨           震荡           下跌          

您目前的仓位

空仓(0%)       25%左右       50%左右       75%左右       满仓(100%)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