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28暴跌揭秘 七大利空重创A股(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18:43 和讯

1-28暴跌揭秘七大利空重创A股(2)

  利空之四:创业板冲击主板?

  我国创业板早期筹建时,曾有“对主板冲击很大,将出现此消彼长”的说法,这种说法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创业板市场缓设的理由之一;而之后在创业板市场未推出的情况下,主板市场仍然一蹶不振并步入漫漫熊途,似乎创业板“比窦娥还冤”了。从客观上来说,在创业板推出初期,可能会对主板市场产生一定心理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暂时的。从市场的容量来看,在一定时期内,创业板市值很小,不会分流主板市场太多资金。截至去年末,我国证券市场的流通市值9万多亿,即使按创业板一年发行上市100只股票,平均发行规模3000万股,平均发行价20元,上市后平均价格30元估算,市场新增筹资额600亿,新增市值900亿;也就是说,创业板一年的扩容不及主板市场一只超级大盘蓝筹股的发行上市。从创业板新股发行的增量上看,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也不大。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有强烈的上市融资需求,但融资需求量占主板市场新增筹资额的比例不高,对主板市场存量资金的影响很小,中小企业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去年新股融资总额4470亿元,主板新股融资额4097亿元,中小企业板融资额仅373亿元,占7.5%。

  创业板市场可能分流主板部分存量资金,但它更可能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应该看到,目前有数以万计的一级市场“边缘资金”对市场虎视眈眈,由于当前市场在经历两年多牛市后处于高位运行,这些资金犹豫不决;创业板推出后,通过市场细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可能吸引更多的一级市场的“边缘资金”成为二级市场的增量资金。事实上,在我国如今流动性过剩时代,证券市场不缺资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良好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业务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B股市场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是资金匮乏吗?不是,而是缺少一个能有效吸引资金、推进市场发展的创新机制。

  制度创新可医治主板顽症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作为新创设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制度创新的角色,整个运行机制将踏上“国际列车”,将实行比主板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市场。创业板的制度创新不仅可以保障创业板市场自身健康发展,而且为解决主板市场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进行有效探索和经验积累。事实上,近年来主板市场实行的季报制度、保荐人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市场化发行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等,都是借鉴和采用早期创业板筹建时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对提高主板上市公司质量、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防范上市公司监管风险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建立的,制度设计带有历史的烙印,随着市场的发展,制度设计的缺陷不断暴露出来,诸多问题积重难返。主板市场由于自身发展机制和历史遗留问题的约束,已经形成一套固有制度体系,所有制度之间存在高度的依存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而创业板由于没有历史的包袱,可以吸取主板市场的教训和经验轻装上阵,借鉴国际发达市场的先进经验,通过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并将这些成熟和先进的制度运用于主板市场,从而推进主板市场历史问题的解决。

  与主板良性竞争互动

  创业板和主板两个市场的定位各有所侧重,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建设创业板并不是否定主板的作用,也不是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主板的定位是发展蓝筹股市场,服务于在国内各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而创业板市场将定位于自主创新能力强、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通过灵活的交易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进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因此,创业板与主板的良性竞争体现的是对技术、管理和制度的竞争,而不是上市资源和资金上的竞争。试想,如果一个市场缺乏有效的制度创新机制和规范体系,单纯依靠大量的资金推动,只会造成泡沫的不断堆积,最终给市场带来凶多吉少。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使命不同,各有优势,二者只有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并积极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汇集人才,形成资本、技术和管理相互促进的竞争环境,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才能达到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共同目标。

  可以预见, 推出创业板市场不但不会影响主板市场的发展,而且由于它们的天然内在联系,反而会促进主板市场的发展。单一层次的资本市场很难在机制创新与竞争力方面取得优势,只有通过多元化交易市场和交易制度的交叉作用,才会取得建设性的突破和发展,从而完善整个资本市场体系的功能,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利空之五:紧缩政策恐吓市场

  央行宣布于1月25日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本次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15%,这是2008年的首次,也是从2007年以来的第11次,这是央行为落实从紧货币政策,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具体表现。

  按2007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来计算的话,这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回收流动性约为1946.9亿,会对银行今年第一季度的信贷冲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央行之所以在新的一年再次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而非加息,主要是基于对美国经济走弱、美联储再次减息的强烈预期。因为目前中美的一年期存款利差仅为11个基点,而美国此时受次级债以及国际高油价的影响,消费和投资近几个月来已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再加上前日美国花旗银行公布其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98.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为花旗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以及美国12月份零售销售额数据的出炉,让市场大失所望。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是不会不顾及加息对热钱涌入的鼓励效应的。

  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微调,短期内的影响不大。如本月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将达9790亿,而提高准备金率只回收了1946.9亿。还有约7843亿需其他政策性工具来回收。但从长期而言,货币供应量的较高增长会因为政策调整得以缓解,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货币信贷仍将维持较高水平的状况。因此,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微调,对债券市场长期影响有限。短期内资本市场会有较大影响,但是由于银行资金面宽裕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我们认为这次调整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小。预计2007年连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积效应为约束银行信贷扩张的关键因素,再加之信贷调控的行政力量强化,2008年货币信贷增速回落势在必然。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2007年连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累积效应。

  考虑到2008年货币紧缩的基调,防止信贷增长过快,预计年内将还会采取提高准备金率的措施来管理流动性过剩,但可能在不同的银行之间采用差别性的准备金率,来更多地回收小银行的流动性,因为小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明显高于大的商业银行。但总体上准备金率预计还会提高约300个基点,达18%。(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国信证券)

  利空之六:大非抛售提速 第一解禁高峰58亿股下月到来

  “如果有一天牛市走向终结,那么大小非解禁一定是压垮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半年前说。

  如今,尽管很少有人敢说牛市已经走向终结,但是已经解禁或者将要解禁的大小非却越来越沉重。统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大非选择减持套现的次数达到143次,平均一个交易日超过7次,比前一个月的43次加速了2倍。而实际上,由于股改限售股解禁以及首发、定向增发股票解冻的大非额度在2008年超过3万亿元,这将成为牛市上空的最沉重的阴霾。

  巨额大小非

  大非汹涌!统计显示,今年涉及股改限售股解冻的上市公司有956家,合计解冻额度为1.6万亿元左右,涉及首发、定向增发等其他限售股类型的公司有251家,解冻额度约1.5万亿元,今年限售股解冻额度合计将超过3万亿。

  上半年的解禁高峰将在2月份,解禁数量为58.02亿股;全年解禁高峰将在7月和12月出现。其中,7月份解禁数量达到145.07亿股,占全年解禁数量的17.9%,12月解禁数量达到134.75亿股,占全年解禁量的16.6%。

  实际上,随着解禁股的累计,到2008年底,解禁累积股份数占沪深两市可流通A股总数的比例将达到37.67%,2009年底将达到90.1%。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虽然一般意义上大股东肯定会保证自己的控股权,但是由于股价已经明显高估,所以如果作出部分套现的决定,那一点都不奇怪,甚至可以视为理性的投资行为。”一位基金人士说。

  一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称,“我们暂时应该不会减持,我们相信公司所处的行业离见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对大部分公司而言,减持是最明智的。“因为今天高价卖,将来还可以低价再买回来。”上述投资部人士说。

  中国平安(601318)的千亿融资让市场人士相信大非们不会怜悯他们。“坦率地说,因为中国平安,我对超级大盘股已经失去信心。”前述私募基金经理说。

  3月1日,中国平安的解禁规模达到31.2亿股,按每股80元计算,这意味着2400亿元的中国平安股票将被推向市场。而去年6月,中国平安已经有2.3亿股一般法人配售股上市流通。

  “从以往的情况看,解禁并不意味着套现,但是宏观经济形势似乎正发生微妙的变化,大非的态度一定会受此影响。实际上,我们相信,大非解禁确实将对股价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一家重仓中国平安的机构人士说。

  除了大非,小非和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管理层的套现压力也正让市场承受更大的压力。由于小非持股比例低没有话语权,外加其持股低于5%套现可以无需公告,小非套现的可能性更大。尽管2007年小非解禁总数中仅有约5%的股份被流通股东套现,但是考虑考虑到很多上市公司业绩一般,以及当前的估值情况,小非找不到长期持有的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小非会从上市公司中脱身。

  大非减持速度在加快

  1月21日,敦煌种业(600354)、长园新材(600525)等8家公司集体公布大非减持的情况。敦煌种业(600354)至1月17日收盘,第一大股东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售出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4376246股,这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35%,实际上大股东目前仅有9298000股取得上市流通权,本次卖出的股份接近已解禁股份的50%。而长园新材(600525)的大股东也将已经取得上市流通权的超过20%在市场卖出。

  除了这两家控股股东减持外,马应龙(600993)第二大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减持马应龙(600993)143235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3%。金马集团(000602)第二大股东山东鲁能发展集团售出公司股票4311900股,占总股本的2.86%。ST松辽(600715)第二大股东上海中润也售出854.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1%。此外,中创信测(600485)、千金药业(600479)和亨通光电(600487)也于同日发布减持公告。

  实际1个月来,这种情况已经多次发生。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个月以来,上市公司大非选择减持套现的次数达到143次。而在此前的一个月,上市公司大非减持的次数仅43次,大非减持速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快了两倍以上。

  问题在于很多公司减持已经成为惯例。如民生银行(600016)第2大股东泛海控股已连续多次减持股权,敦煌种业、哈空调(600202)、鼎盛天工(600335)、中创信测(600485)也都是如此。尽管这当中不少公司股价正在不断创新高,但谁都不可否认大股东减持终究是利空。“有人甚至希望借大股东减持投机,他们认为大股东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股价不断走高,这样才能在减持的时候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这是不是有点一厢情愿?起码这绝不是稳健的投资思路。”机构人士说。

  利空之七:天灾给08经济蒙上阴影

  中新网1月27日电 中国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六点钟发布最高等级的暴雪红色警报,显示湘鄂豫皖苏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雪。

  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湖南中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以及浙江西北部等地有大雪,其中,湖南北部、湖北中东部、河南东南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雪。

  另外,贵州大部、湖南南部、江西中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出如下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浪财经-中证报联合多空调查

投票时间:当日下午3点至次日上午9点

下一交易日大盘走势判断

上涨           震荡           下跌          

您目前的仓位

空仓(0%)       25%左右       50%左右       75%左右       满仓(100%)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