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5000关前始现做空端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2:19 经济观察报

5000关前始现做空端倪

  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5000点,会是财富陷阱还是馅饼?问题没有答案。

  至上周三,在蓝筹的引领下,A股一路高歌猛进拉出九连阳,并攀升至4916.31的历史高点。不过,也就是从当天开始,A股开始下跌;至上周五收盘已是4656.57点,下跌259.74。

  A股出现明显回调迹象。

  这是一个开始吗?在全球市场因为美国次级债而股灾成片时,中国真能独享资本市场的盛宴?

  中国的投资者们忐忑起来。或许新高并不是问题,但这之后,他们手中的财富又会怎样变化?“股市一旦突破5000点,那些关于‘泡沫’的言论将会重现市场。”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说。

  表面上,国内投资者步调一致看多和做多。但私下里,已有机构出现做空的端倪。

  5000点,内忧加大

  当上证指数靠近5000点时,机敏的投资者发现,引领上涨的股票开始发生改变。

  “似有从‘二八现象’向‘八二现象’蔓延的迹象。”在观察了8月14日A股走势后,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说,“由于蓝筹股前期涨幅较大,股市上涨的接力棒从蓝筹股手中转移到题材股手中。”

  对“八二现象”能否支撑市场持续走强的怀疑一直存在。“交易量在减少,如这样则无法支撑股市持续上涨。”一些分析师认为。

  估值高企则是目前股市最大的内忧。王志浩认为,“5000点是足以引发泡沫争论的价位。”

  8月上旬,机构们还在步调一致地唱多蓝筹。

  现在,它在新的分析报告中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投资者情绪的波动一旦与对蓝筹股泡沫的担忧产生共振,将引发市场剧烈震荡。”

  前期,为了让所有投资者接受“蓝筹估值不高”的判断,机构们不惜用PEG(动态市盈率)替代了原有的PE(市盈率)估值标准。在使用PEG工具后,原来昂贵的股价变得相对便宜。

  但随着蓝筹股和股指不断上涨,即便PEG也无法解释A股的高估值。于是,机构们承认,“一些蓝筹股经过近期的大幅上涨后,估值优势有所降低。”

  泡沫争论的抬头和估值标准重新确立,让市场出现短暂的冷静。“但市场一旦冷静,大家会面临一个郁闷的环境,”银华基金对第三季度市场进行预测,“炙热的投机市场是无法平静的,就像深圳的台风天,夏季市场风云多变。”

  于是,市场出现两种新动向:一方面,市场在“二八现象”和“八二现象”间轮回。西南证券的张刚在观察了8月14日的市场走势,认为已向“八二现象”转移。第二天,就有其他分析师判断,刚收敛的“二八现象”又有抬头。

  另一方面,机构们绞尽脑汁地寻找新的估值标准即PEG。“如果以新的评判方法来看中国股市,目前国内很多资产的价格是十分便宜的。”嘉裕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方生说。

  外患加剧

  往外看,长期——中国经济的隐忧、中期——流动性紧缩、短期——次级债风波,这些都在成为A股市场的外患。

  一些国际投行开始对中国经济担心,正如渣打银行王志浩形容的,“中国经济就如希腊神话中雄心勃勃的伊卡洛斯越飞越高,飞近了太阳,终致蜡制翅膀为灼热的阳光所融化。”

  王志浩还认为,如果政策操作稍有闪失,中国经济极有可能在下半年重蹈伊卡洛斯的覆辙——尽管从经济数据看这一结论还很不明朗。

  如果宏观经济出现问题,那么,不久前被新华社有关文章认为刚刚成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能不受影响?而中期的流动性问题,它会强烈收紧吗?这困扰着所有投资者。

  目前的流动性足够充裕。招商证券在《和谐中国、和谐牛市》报告中乐观地分析,“中国城镇家庭投资股票的普及率在2006年突破10%之后,现在正在向50%的方向加速增长,居民入市带来巨量的资金,估计股市可以达到6000点,而达到10000点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很多机构却担心,流动性会不会在政府调控和投资者博弈中发生变化。

  在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和特别国债的发行之后,多数投资基金认为,不排除管理层继续出台打压股市的政策。华富基金的观点带有普遍性,“由于经济政策比较中性,我们对股市行情持乐观态度,但在操作上比较谨慎。”

  相比上述两个因素,美国次级债风波更迫在眉睫。

  更前一周,全球股市已经出现了大幅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先行下挫,欧洲、亚洲股市联动下跌。而上周的情况,同样不乐观。“外围股市快成为股灾了。”一位基金经理认为,美国股市很可能重现1987年的走势。

  此时,中国真能独善其身?

  分歧在加大。

  一种看法是:不会影响到中国。泰达荷银研究部总监梁辉认为,中国股市仍处相对封闭状态,国际市场流动性的收紧不会直接影响到A股流动性泛滥的局面。

  另一个看法是:肯定会有影响。港澳咨询陈晓栋称,对内地股市造成多大冲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恶化。

  但次级债风波还在蔓延。7月26日开始,港股不断调整,其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H股出现了10%以上的跌幅,而它们的A股却有20%左右的涨幅。

  8月15日,纽约三大股指继续大幅下挫。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幅为1.29%,收于12861.47点,这是今年4月24日以来道指首次收于13000点之下。

  8月16日,港股随之下挫,当天恒生指数、H股指数、红筹股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跌幅分别达到 3.29%、5.23%、4.99%和7.17%,当天A股市场也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后一个声音逐步在放大,“国内暂时被隔绝开了,但如果美国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肯定就要受影响了。”国内一些基金经理惴惴不安。

  散户热 机构冷

  散户投资者的行为依然激进。

  与2005年股市最低迷之时相比,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增长了约5万亿元,这个财富足以让游戏的参与者血脉贲张。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 《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7月,A股市场存量资金净增了740亿元;当月末,A股存量资金达到10800亿元,刷新历史峰值。

  即便如此,8月份日均开户数仍不断刷新纪录。8月14日,达到59.67万户。

  就在散户们热情依然时,机构的步伐突然放慢。

  短期内,多数机构表示“不敢做空”。“新基金发得太多了,总得投资吧,操作上只能顺着市场走。”一位基金经理说。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他们的基金仓位目前仍在92%以上。据了解,即使防守型策略的基金,仓位也在70%到80%。

  但中期,机构开始看空,“中线大家都没底,现在的走势早与估值无关,纯属资金推动型行情。”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说。而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称自己十分迷惘,“都不敢碰大盘蓝筹了,只好买一些题材股。”

  而其他市场上,同样也是散户激进、机构谨慎。香港发行挂钩A股市场基金时,就出现了散户热捧、而机构冷淡的局面。

  同样的,QFII和他们背后的客户也出现分歧。一些QFII背后的客户开始卖出股票,“很多进入中国的资金背后有着高杠杆的融资水平,这些资金很有可能因为流动性问题而抛售股票来应付危机。”贝恩资本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晶生这样解释他们的行为。

  而位于爱丁堡的基金管理公司 MartinCurrieInvestmentManagement主管克里斯·吕夫而(ChrisRuffle)透露,很多拥有QFII资格的外国机构现在正在向他兜售投资额度。不久前,找到有QFII额度的外国机构还是件困难的事情。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