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有股减持新规会再演6-24行情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张炜

  上周五下午的反弹,并非“无缘无故的爱”,国有股减持新规的出台是直接原因。

  国有股东3年内累计转让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的需报批、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按照市场定价、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对于这些普遍被视作利多的政策信息,投资者显然关注周一的进一步市场反映将如何?会不会再演2002年“6·24”行情?老股民亲身经历过,一则“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消息,曾在2002年6月24日使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出现9.25%和9.34%的大涨,绝大多数个股在当日涨停。当时的股市已从2001年6月的2245点跌落,一路跌至1339点,随后出现300多点的反弹,但又告失败。与如今从4300点迅速跌落800点左右的股市,在人气受损上有颇多相似。

  催生“6·24”行情的政策,在基本解决

股权分置改革的如今,已经成为了“历史文物”。但此次出台的国有股减持新规,与“6·24”行情时的停止国有股减持,在政策初衷上略有相似。把随意可减持国有股,改为减持需要报批,管理层显然不希望股市受到太大的冲击压力。后股权分置阶段的到来,给股市带来空前的潜在压力。统计显示,今年将有881亿多股限售股进入流通,市值合计达9347亿多元,2009年前后,市场将迎来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高峰。若听任减持行为自行其是,即便有的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信誓旦旦,中小股东也是难以放心的。国有股减持的后置风险不容低估,尤其在市场走弱的背景下,将使二级市场面临“雪上加霜”。

  “6·24”行情的形成,是因为当时的股市已经“积弱”,在政策利好出台后,很快“一呼百应”,且成交量明显放大。“6·24”行情的之前一个交易日,已经出现上涨迹象,上证指数上涨3.07%,成交量突然放大3倍多。35.77亿元、123.64亿元、531.98亿元的“三部曲”,造就了“6·24”行情。这也就意味着此次大盘能否再演“6·24”行情,需要密切关注成交量的变化。上周五只是较前两个交易日略有放量,本周的成交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盘的反弹高度。

  不过,“6·24”行情的结果并不完美,经过10多个交易日的上冲努力失败后,大盘重新出现连续阴跌,到2003年1月创出了1311点的新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出台国有股减持新规,会不会只是对大盘产生短暂的“安抚”效果?不少投资者存在疑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上调

证券交易印花税率、发行特别国债及利息税可能减免等“调控组合拳”下,沪深股市出现了明显的人气跌落,难道单靠国有股减持新规的出台,就能够“力挽狂澜”,实现股市的重新活跃,甚至股指的再创新高吗?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六由媒体正式公布的政策,与之前的市场传闻与预期存在一定差异。新规并没有限制国有控股股东抛售解禁后的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比例,其核心内容只是明确了国资委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审批权限。相比之下,之前的市场盛传上市公司国有股“连续三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5%”。有市场人士担心,上周五下午的上涨,很可能是市场提前“误读”了国资委的文件。给国有股减持设定审批规则,与引发“6·24”行情的停止减持国有股,是完全两码事。在政策出台前的市场跌幅及下跌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能否再演“6·24”行情,或许比当年的市场分歧还要大。如果是“6·24”行情一类的大幅上涨,则在此之后会面临一定获利盘兑现压力。

  2002年的停止减持国有股,被视作救市的利好政策。此次国有股减持新规出台,有评论称之为“政府出手救市的重大措施”。按照国资委的说法,通过行政审批程序调控国有股减持的步伐,目的是为了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如此积极的政策信息,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不过,在目前调整空间及时间尚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者仍然不可忽视短期市场震荡的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