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股价过高减弱大股东资产注入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6:55 新浪财经

股价过高减弱大股东资产注入动力

  广州万隆

  提要:上市公司股价过高将会减少大股东资产注入的收益,从而削弱其进行资产注入的动力。而这也很可能是为什么管理层(尤其是国资委)对目前阶段股市过热不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股价过高将会减少大股东资产注入的收益,从而削弱其进行资产注入的动力。而这也很可能是为什么管理层(尤其是国资委)对目前阶段股市过热不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不能成为股市上涨的泡沫,国企是做实业的,不是投机的。这句话就耐人寻味。

  一,上市公司股价过高减少大股东资产注入收益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产注入一般采取向自身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实际上就是以自身优质资产换取股份和加强控股权。这样大股东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持股比例,从而在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厚中争取最大利益,也可以为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后抛售更多股份和获取更多资本收益奠定基础。

  但是,上市公司股价越高,那么大股东在定向增发的过程中获得的股份就越少。这里可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一下,比如说大股东注入的资产评估定价为1亿,那么如果目前股价维持在5元左右,则大股东可以向自身增发2000万股,但是如果股价维持在10元左右,那么大股东只能增发1000万股。(在此我们将增发价等同于二级市场价格,实际情况则是增发价不得低于市场20日均价的90%。)

  也就是说,在大股东完成资产注入之前,并不希望上市公司的股价水平过高,一是不利于向自身定向增发套取更多股份,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空间,让大股东套利行为受到限制。

  当然有人会认为,可以采取向公众或其它机构定向增发套现的方式进行,股价越高,大股东需要增发的股份就越少,就越为有利。但是向公众增发一方面会减少大股东资产注入带来的上市公司业绩增厚收益,另外如果注入的资产质量不够好,可能会得不到市场认同,最终导致增发失败,这也是大股东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目前资产注入的主要群体---国有企业而言,向公众或者其它机构定向增发还要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增发导致控股比例被稀释,控股权可能受到威胁。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的一位官员就曾表示,央企整体上市不会削弱国资的控制力,这就表示高层不会以削弱国资控制力为代价来换取央企整体上市。

  二,保证央企整合顺利进行--须降温股市!

  按照目前国资委的计划,2008年将是央企资产重组的关键性一年(本栏目以前文章也曾提及)。目前中央直属企业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为12.3万亿和5.4万亿,但股票市场中的央企“窗口公司”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只有3.2万亿和0.94万亿,这也意味着央企资产整合还有很长的一截路要走。

  但目前不断被推高的上市公司股价,显然是不利于继续推动资产注入为主要形式的央企资产整合。 而对于采取私有化的方式整合上市公司的少部分央企而言,被私有化目标公司股价越高,则收购成本越高,其私有化的动力也就越小。

  所以,虽然股市活跃利于管理层推动新股发行,也比较利于部分已完成资产注入行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增厚收益,但是对大部分还没有完成资产整合的国企而言,则是极为不利的。

  一位熟悉情况的上海市国资委人士就说过:“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已经是2007年的投资主题,但这无论对上市公司还是对资本市场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为保证2008年央企整合的顺利进行--须降温股市!

  三,市场主引擎--资产注入会阶段性降温?

  今年上半年题材股在短短1个月内暴跌,我们认为这种集体上涨的背后,必然有大部分个股还是具备真实题材--即重组推动。但是根据本文的分析,由于股价疯狂上涨,大股东原来资产注入的积极性可能会被削弱,高层也可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其股价不能回落到一个合理水平,政策层面和上市公司大股东推动上市公司重组的动力可能减弱。

  而只有部分股价比较合理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行为,才会继续获得高层政策和大股东的推动和鼓励。

  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过高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资产注入)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旦大股东资产注入的积极性被削弱,那么市场上涨的动能就会受到很大冲击。虽然长期而言,资产注入依然无可置疑是推动市场增长的主动力,但目前阶段股价过高导致泡沫过多的状况,无疑会影响很多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进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