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12:5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亚枫 北京报道 暖雨睛风,雪渐消融,这个缺少激情的时代再次燃起了希望: 自7月19日开始,一轮涨势把沪综指从1004点拉至1100点之上,这也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小步快走,价量齐飞”。
牛市真的要开始了吗? “酿造”牛市 “牛市”,自打2001年6月以来,就成为中国股市的一个愿结。而当这个结似乎行将解开的时候,热望中的人却怀疑了:什么是“牛市”?什么是“反转”? 一投资人士认为:“如果市场中的企业正在创造价值而不是在破坏价值,并且,创造的价值导向了股东,这个市场的内在价值在不断提高,而且,被低估的价值向正常的价值回归,就可以造就牛市。” 而在技术派的市场人士面前,“牛市”的答案再简单不过,“底部抬高,成交量配合价格的上涨”。 资深市场人士孙成钢解释说,“反弹”是涨后再见新低,“反转”则不然。震荡过后,不见新低,就可以确立是个筑底的过程。 四年来,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监管层一直致力于“酿造”一轮牛市。 自从上届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将中国的资本市场定义为“新兴加转轨”之后,新兴的味道渐淡,转轨的意趣渐浓,监管层也一直朝着“成功转轨”的方向前进。 今年5月开始,股权分置改革之箭满弓射出。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一系列事关资本市场未来的政策接连出台,同时,还有一批政策正在制定。 实际上,这些政策不外乎五个方面的内容: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是为了恢复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机,是为“基础支柱”;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生长支柱”;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资金支柱”;健全法律法规,是“监管支柱”;而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中介支柱”。 这五个方面的政策为中国股市真正迎来“转折年”打下了基础。 “‘转折年’绝对不是简单的‘熊转牛’或者是‘牛转熊’,而是中国股市发展到今天,改革走进‘深水区’之后,迎来的机制、模式、估值、策略等内涵的转折。”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表示。 近期,监管层又在市场的长期稳定的合规资金供给上大做文章。 7月5日,中国第一家获证监会批准的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合资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在京成立,这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了两个月。下来的8月、9月,交行与建行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也将投放市场。 8月2日,企业年金“选秀”工作结束。而QFII6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额度也呼之欲出。 同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对价标准预期逐渐形成,市场从前期“寻宝短期逐利游戏”回复到关注公司基本面和合理估值水平上来。中金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的市场尚未完全反映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带来20%-30%的股价含权因素,因此对于看好一个公司长期盈利增长的长期投资者来说,目前有些A股股价即使考虑到短期盈利波动,也极具吸引力。” 统计显示,回购利率在7月中继续创出新低,显示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供给充裕,同时,央行回收货币放缓,使得市场短期资金面宽裕的局面得以继续。 G股神话 近期市场的上涨中,充当多头司令的是大盘指标股,而“急先锋”非G股莫属,G股似乎正在创造一个“神话”。 7月27日,G三一(600031)和G金牛(000937)双双涨停。此后G紫江(600210)加盟,更是涨势凶猛,4天来最大涨幅超过20%。G股的换手率急剧放大,显示有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地介入。 8月4日,吉林敖东(000623)和传化股份(002010)加盟G板,复盘之后,吉林敖东非但没有自然除权,反而高开5个多点;8月5日,浙江龙盛(600352)、凯诺科技(600398)也将成为G股。随着第二批试点公司股改方案陆续进入表决,一个全新的G板横空出世。 从G股的自然除权到目前的资金追捧,从当时的害怕G股,到下批股改试点股的抢权,透露出市场对G股的预期已经开始转向乐观。 “G股的填权也反映出市场对其股价定位的预期开始变得比较明确。在实施股改后,市场行为将成为判断股价的主要因素,价值投资的环境将从此得以改善。从目前G股的走势看,其内在价值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业内人士分析说。 然而,这个世界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神话。 景顺长城投资总监岑伟昌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给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买10股就可以送2-3股。实际上,市场上有些股权的分红率已经达到了6%,远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而如果考虑到对价因素,某些股票的分红率已经达到了7%,甚至更高。而现在,国内15年期的国债的年利率3.5%还不到。” 如果再考虑到对价因素,如果以平均10送3的对价计算,实施股改后G股的投资价值比原先显然要高出很多,因此,G股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而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G股无疑将成为受宠一族。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广东省证券市场改革座谈会上指出,今后政府的各项政策都将明确向股改后的企业倾斜,不积极参加股改的企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实际上,现有的G股表现也将为后来者的股价定位形成估值标杆。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现有G股能产生填权效应,将对新G股股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如果G股的市盈率能够达到20倍,那么,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也将水涨船高。尤其是长江电力(600900)、宝钢股份(600019)等大盘指标股一旦股改实施后出现填权,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将对市场的人气起到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QFII“抢果果” 让国内机构投资者羞愧的是,当我们正在为股权分置改革给股市估值体系带来冲击而无休止地争论的时候,QFII们却实实在在地“抢果果”了。 半年报显示,两家QFII——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和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掘金申能股份(600642),分别持股10405807和6218154股流通股,分列第三和第八大流通股股东。 瑞银、美林国际、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分列浙江龙盛第六、第七、第八大流通股股东,分别持有4442590、4096184、3215049股。 亨通光电6004877月29日的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显示,雷曼兄弟国际已经以399980股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而在其半年报中并未出现QFII的身影。 据报道,七匹狼002029在7月15日股权登记日的公司股东名册中也首次出现QFII身影。 东方明珠600832则集中体现了不同的QFII在不同时段介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全过程。在7月18日股权登记日后,该公司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五家QFII的名字,分别是摩根士丹利、瑞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花旗和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 岑伟昌分析说,与国内的投资者不同,QFII看中的是中长期的投资机会,他们在寻找的是赚钱的机会。 巨田资源优选基金基金经理冀洪涛认为:“QFII的理念是专一的,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随着他们对于国内投资的延长,会形成对国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很好的一个参照系。” 孙成钢相信,随着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成熟,四五年之后,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QFII在投资理念引导上的作用将会逐渐降低,“在这期间,还是个学习的过程”。 公司治理窘境 “中国的公司治理实在是个让人难以放心投资的大问题。”一位刚刚外出调研回来的基金经理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据他透露,他本来是怀着满腔热情去几家他心仪的公司调研的,但是回来之后却是满腹辛酸。 “一家本来比较好的企业,一个地产项目可以带来几个亿的收益。这么好的项目,却以几千万的价格卖给了其他企业。还有一些业绩很好的医药公司,不是在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通过大规模的关联交易,将收益转移至国外。” “如果不能切实地将公司治理问题解决,这个市场还是个没有希望的市场。从个人来讲,我也不希望现在能走出低迷。因为当股市向好的时候,公司治理问题很可能会被掩盖在繁华背后,而得不到重视与解决,到时候,还会成为一颗地雷。”他认为,“这才是这个市场最为‘沉重的肉身’。” 业绩的持续增长问题也相当严重。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300家重点公司中期业绩同比增长12.3%,与2004年同期56.1%相比回落幅度较大,估计8月中报披露总体会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而2005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不良预期更成为股市扭转趋势的障碍。“没有业绩支持的上涨行情是难以持久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