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公司债破冰 券商险资获益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0:37 财经时报
公司债获准发行,不仅拓宽了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同时还为券商、保险公司带来新的掘金机会 众望所归,8月14日公司债如期而至。 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下称“《试点办法》”),标志着公司债这一新品种终于启航。 证监会按照“先试点、后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将公司债券的发行从上市公司入手。初期,试点公司范围仅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及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债获准发行,不仅拓宽了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同时还为券商、保险公司带来新的掘金机会。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公司债在发行额度和评级制度上存在不足,不能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债券持有人和发债公司的利益。 大型公司先行 “已经有一些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的上市公司为发债做好了准备。”中投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殷岩峰说。 据了解,在公司债试点初期,净资产规模10亿至15亿元的大型上市公司发行无担保公司债或将先行,其后中小公司在采用担保、质押等手段提升信用基础上的发债将逐步跟进。 《财经时报》汇总从保荐机构和上市公司得到的信息发现,三种类型的公司对发行公司债的积极性较高,分别是:电力、交通等公共设施类上市公司、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和一批绩优的中小上市公司。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长江电力有望拿下公司债发行的第一单,发行规模约在80亿元左右。 “我们的观点是,在帮助企业策划最优资本结构的同时,让企业在股本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获得平衡,从而为公司股东谋取最大利益,提升公司价值。”中信证券一位保荐人表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为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筹措资金,这也将使得资本市场更加活跃。” 券商掘金 由于公司债发行需要引入保荐人,作为公司债市场的机构参与者,很多券商,尤其是那些在债券承销市场上有一定基础和规模优势的大中型券商,都在积极备战公司债。 “之前由于企业债发展较为缓慢,债券承销在中信证券总收入的占比一直偏低。”中信证券资本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债的推出对于券商而言是一个利好。” 对于券商而言,债券市场规模扩大,承销债券的收益将会非常的可观。一方面券商承销公司债可以向上市公司收取承销总金额3%左右的承销费;另一方面,同股票市场类似,公司债向公开市场发售之后,还可以有增值空间,券商还可以通过所承销公司债的增值来获利。 据了解,相对券商传统的自营、经纪和投行业务,承销债券这种固定收益业务对于很多券商而言,并不是核心领域。 此前,中国市场上大型券商,如中金、中信、国泰君安等,占据着大部分企业债的承销业务,很多中小券商往往只能是参与企业债的分销。 “实际上,目前国内的一些中小券商也在积极努力,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承销公司债的业务中来。”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表示,“有大量的券商也希望自己能够发行公司债,来进行融资。” 谁来买单 公司债发行启动后,最大的问题是谁买公司债。 在当前股市火爆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收益的预期明显提升,“与基金、股票相比,一般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很难接受公司债的收益,保险公司可能是企业债最大的买家。”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教授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 “公司债的发行,总体来说对保险业是利好,首先是拓宽了投资渠道,同时由于公司债券利率相对较高,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可望提高。但从产品角度讲,之前购买投资型险种的投保人可能会转而将资金投向公司债,从而造成保费的分流。” 据了解,保险机构作为较大规模长期资金的持有人,目前已成为国内债券市场上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2006年,保险资金投资债券9451.45亿元,占到当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53.14%,成为保险资金投资的主渠道。 债券市场一直是保险机构投资的最主要领域,美、英、法、德等国保险业的固定收益债券市场投资比例高达60%至70%。 “相对于国债和金融债,公司债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较高,因此,投资公司债的关键是控制风险,保险公司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测和管理手段。”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左季庆表示。 政策完善 据悉,继《试点办法》颁布后,证监会还将就公司债券所涉及的申报文件目录、募集说明书制作、债券持有人会议、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和债券受托管理人执业规范等方面,陆续出台5部的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公司债市场发展的关键是评级机构的选取。” 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李志强认为,“根据《试点办法》透露的信息,评级机构将主要由通过证监会认可的机构担当,是否会引入更具公信力的机构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此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博士认为具体的发行额度还有一定问题。 “如果一个企业的净资产占总资产的40%的话,那么这个公司最多只能发行总资产的16%。按照国际惯例,一般不会做这样的规定,发行公司债应该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来自行选择,这样的限制对打算发行公司债的企业不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报记者 崔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