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等待寡头的日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14:43 《资本市场》
“目前证券行业变化很快,但具体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我一时也说不清楚。”中信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部门经理表示。“不过,可以肯定,证券业正处在一个整合分化的过程中。” 4月1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2006年度证券经纪、股票承销等业务指标排行榜。对于这次公布的排行榜,各方反映并不一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表示,中国证券业协会每年都会发布一个行业业务指标排行榜。今年的排行榜和往年的排行榜比较,仅能说明市场的交易量、交易规模本身扩大了,无法反映券商的竞争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某些券商的经纪业务量增加,也只能说明其仍然在靠天吃饭,遇到了市场行情比较好的时期而已。 长城证券研究所研究人员郭晓亭则认为,始于2003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在2006年取得了显著成效,证券公司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正在向大品牌券商集中。 两大力量提升集中度 事实上,也确实没有数据能证明某个或某几个券商正在成为全能冠军。但有大量的数据支持,在券商的某些业务领域,市场的集中度正在提高。例如,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业务指标排行,2006年,证券承销业务的垄断格局已经出现。2006年共有36家证券公司获得证券承销份额,但与发行规模的两极分化相对应,获得承销份额的券商也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中金、银河和中信等传统优势券商保持了在大盘股承销以及金融股承销方面的优势,垄断了工行、中行和人寿等大单的发行,并借此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承销额排名上,他们分别以25.9%、19.1%和18.6%分别列前3位。 又如,沪深证交所券商经纪业务排名显示,2007年2月份排名前十位的券商股票基金权证交易额占市场总交易额的42%,1月份这一比例为41.66%,而2006年这一比例为40.29%,保持小幅提高的趋势。承销方面,2007年前两个月,市场份额的分化趋势相当明显,前4名券商IPO承销金额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以上,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垄断竞争格局。 推动券商在某些领域集中度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的因素。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政策因素。郭晓亭告诉记者,2005年初,中国证监会与央行牵头,会同其他几大部委联合成立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专题小组”, 在“分类处置,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监管层对一些存在严重生存危机的中小券商和所谓“元老级”的券商,实行了关停并转,同时对优质券商进行了注资输血,并鼓励这些优质券商通过收购、托管等方式做大做强。这对证券业的业务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2005年6月,中央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共同出资70亿元,以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平台重组银河证券,使银河证券起死回生。2005年9月底,汇金公司又分别对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进行了25亿元和10亿元的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达到37.3%和21%,成为申银万国的第一大股东和国泰君安的第二大股东,使这两家券商的经营实力大为增强。 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还有广发证券。2005年,广发证券托管了武汉证券,并收购了其25家证券营业部、4家证券服务部;2006年1月,广发证券又受中国证监会委托,进场托管了河北证券37家证券营业部和31家证券服务部;2006年5月,广发证券通过市场化手段正式收购第一证券公司证券类资产;2006年9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正式受让长财证券下属两家营业部。通过这四次托管和收购,广发证券共获得80家证券营业部和40家服务部。使得广发证券在经纪业务等领域的实力规模迅速膨胀。 还未进入寡头时代 “中国的证券行业可以说仍然处在一个较初级的阶段,未来不可能维持券商多如牛毛的状况。”4月17日,记者在北京某房地产论坛上遇到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哈继铭告诉记者:“未来证券行业将进一步整合,行业集中度必然将提高。在这一点上,很多行业的发展规律都是一样的,例如美国的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洗牌之后,目前只剩下了三大汽车制造商,而中国目前却有数十家汽车制造商,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证券行业,未来都将走上整合重组的道路。” 但当记者问及未来哪些公司将在整合中胜出的时候,哈继铭表示,现在还不好说。 尽管有媒体高呼,经过三年综合治理的洗礼之后,证券行业的整体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券业的“寡头”时代即将来临。但左晓蕾表示,这次证券业综合治理所引发的政策性重组仅仅是券商并购重组的开始,未来行业整合的道路还会非常漫长。 左晓蕾认为,目前所提供的统计数字,如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06年度券商业务指标排行榜,充其量也只能说明一些券商经过治理整顿,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丢掉了历史包袱,加强了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意识,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优化。从监管层的层面来看,则是由于加强了对市场各方的监管,使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如在第三方存管制度的推动下,券商挪用客户资金等危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得到了遏止,进一步活跃了市场,使市场交易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但从历史的角度和行业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只有相对的变化,而没有绝对的变化,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相比较而言,无法看出来哪些券商在哪些领域的竞争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强化。” 左晓蕾表示。 当然,在综合治理尘埃落定以后,面向国际化的大环境,所有的券商都明白,只有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下去。而因为大牛市而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的券商,将会积极追求形成规模与协同效应的市场化重组。 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赖海峰曾经撰文指出,综合治理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券业问题的彻底解决,从综合治理进入常态监管后,有理由相信,管理层有关提升市场效率的举措仍将持续。而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资质好、规范经营的券商的优势将会显现出来,市场资源也会向优势券商集中。 赖海峰期待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之后,证券业会出现合理且有效的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三点:一、3家左右治理完善、具备强烈企业家精神的国内大型证券控股集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二、外资券商、金融混业集团下的券商、独立商业银行各自占有一席之地;三、高效的地方经纪商、小型特色券商蓬勃发展。 赖海峰预计,未来券商格局在持续竞争中将被反复改写,最终将迎来证券业服务水平实质性提高、参与者全面受益的大好局面,本土券商的实力在竞争中将得到提升,证券市场的效率也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谁将出现在第一方阵 长城证券研究所研究人员郭晓亭也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银行业都经历过一个由小型化、分散化,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演变的过程。由监管部门推动的券商综合治理引发的政策性重组只是券商并购重组的开始,追求规模与协同效应的市场化重组,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未来,航母级的券商将在以下三类券商中产生:第一类是具有强大股东背景支持的大型券商;第二类是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银行系券商;第三类是即将成为国内主流券商之一的合资券商。 郭晓亭进一步分析,中金、中信、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以及重组后的银河证券等证券公司,目前已经是证券行业第一方阵中的成员,在一些业务领域,如证券承销业务、经纪业务领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垄断性特点,并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图谋,未来这些券商都有可能成为超大型、具备垄断特点的券商。 当然,这中间还存在着很多的变数。主要的挑战者可能来自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是商业银行将来也有可能成为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目前,信达、东方、华融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托管了汉唐证券等6家券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都开始向投资银行转型,以便获得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投行部门,并不断加大投入。对于迫切需要寻找更多利润增长点及进行综合经营的银行来说,进入券商领域是早晚的事情。与券商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在资金实力上,还是在客户规模上,商业银行都拥有巨大的优势。 另外,外资投行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市场,虽然目前外资投行进入中国还受到严格的受控,但未来的市场开放则不可避免。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外国投行的优势都是不可低估的。已经获得在中国开展证券业务牌照的券商,如高盛和瑞银,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业务都取得飞速的发展。 未来,具备国际化和混业化背景的一些券商,如中银国际、高盛高华等,也有可能会陆续加入到第一方阵中,参与市场竞争,谁将成为强者中的强者绝对难以预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