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下半年战略任务是回避大调整(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17:00 新浪财经

下半年战略任务是回避大调整(下)

  提要:大调整大都在下半年,都有重大利空、尾声都有加速下跌。大调整导致投资者产生重大亏损的,是死亡地带,是一定要回避的。我们的方针是:战略上全力回避大调整,战术上争取捕捉一些中小机会。

  其二,大部分大调整都产生于下半年。如96年是发生在12月,99年是发生在9月,00年是在11月产生的。当然也有发生在上半年的,如97年5月就开始大调整了,98年是6月就起动
了。熊市中的大调整,02年发生在7月,03年发生在6月,04年发生在4月。一般地说,大调整发生在下半年的机会较大。

  其三,大调整都有重大利空。96年的大调整是由重大利空导致的,这是众所周知的。97年的大调整尾段爆发了亚洲金融风暴。99年下半年的大调整后期,出台了国有股以配股方式减持的政策。00年有中小板将推出。每一次大调整都有重大的利空消息。

  其四,大调整尾声都有一次恐慌性加速下跌,并最终迫使市场低位抛出。每一次大调整的结果都是令市场阶段性绝望,无论投资者前面如何信心坚定,如何顽强看多,最终都被彻底击败,阶段性看空。并引发市场加速下跌,形成大调整的最后一跌。从历史上大调整尾段看,往往在高位唱多最坚决的人,也是低位唱空最利害的人。

  四、大调整——广大投资者的鬼门关,伤心地。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在上半年的大行情中都能赚到钱,都能或多或少有所斩获。只不过技术高的赚多一点,技术少的赚少一些。在大调整中,则所有的投资者不但把前面赚到的钱,全部亏回给市场。更多的是把本钱也亏掉了。导致投资者产生重大亏损的,不是大行情,也不是震荡造顶的阶段,而是大调整!是它绵绵不绝的跌势,是它远远超出市场意料之外的下跌空间,是它凶悍的最后一跌。可以说,大调整是广大投资者的鬼门关、伤心地,甚至是死亡地带。所以大调整是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回避的行情,也是广州万隆理财网大牛市指路专栏多次强调要警惕,要有风险意识,的根本原因。

  五、在估计大市步入大调整之后,尚须经历震荡造顶的阶段。

  我们说大市久升必跌,今年指数已上升6成,目前大市已处于相对高位,一定要有一个彻底调整的过程。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另一个方面:

  其一,主力尚未完成派发。虽然主力目前重仓的个股获利十分丰厚,如有色金属板块平均超过两倍的获利空间。而市场也敢于看多,敢于全仓买入,场外资金也不断地进场,主力已经具备派发的条件。但是具备了派发的条件,不等于马上就能完成派发。这里需要一个相当的派发过程。尤其是由于主力手上的筹码太多,如有色金属板块,估计主力手持8、9成的筹码,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派发。这就导致了这一次派发的过程,要比一般的派发阶段时间更长、更复杂,我们估计它可能要长达3、4个月,比一般的2、3个月要长。

  其二,由于五一节后疯狂的加速上升中,二八现象十分典型,即大市的上升集中在极少一部分主流热点上。而其它的个股升幅不大,这就导致有相当部分的股票具有很大的上升潜力,从而使大盘有足够的力量维持较长时间的震荡。所以我们认为大盘将经历一段大约3、4个月震荡造顶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就是给主力完成阶段性派发的,之后大盘才正式步入年度大调整。

  六、下半年的战略任务是回避大调整,战术任务是利用震荡捕捉中小机会。

  如果说,上半年战略任务是全力以赴、满仓操作,捕捉升幅高达6成的大行情。那么下半年的战略任务就是回避大调整,这是我们下半年最高的战略目标。当然由于一方面我们也同样预见到大市需要一个较长的震荡造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少的中小机会。另一方面,在前面主升过程中投资者获利不多,都希望能更好地把握这些中小机会。所以我们的逃顶计划,既不采取慌不择路的方法,立即全部离场。同样也不准备采取满仓操作,直到最后一刻才总撤退的,极端贪婪,极高风险的操作手法。而是采取一方面利用震荡造顶的机会,高抛低吸,把握好大市上升最后阶段的中小机会。另一方面,逐步撤出资金,逐步减少操作的仓位,从而逐步减少承受的风险。我们认为这种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下半年的大调整,全力以赴回避大调整。同时,在战术上注意捕捉中小机会,尽可能利用“最后晚餐”的机会,有一定收获的方针。是最适合目前大市所处的发展阶段的,是比较符合目前行情的客观实际的。

  (广州万隆 成长投资顾问群)

  相关链接

  下半年战略任务是回避大调整(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