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07:34 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10月11日),韩国三星电子宣布,在全球范围停止销售和更换Galaxy Note7智能手机,并称出于安全考量,建议所有消费者停止使用该款手机。

  在此背景下,不仅三星公司股价大跌,A股投资者也对事件影响表示担忧。媒体记者注意到,在A股上市公司互动平台上,多家三星手机产业链上市公司近期被 投资者询问,不少公司表示,上述事件对公司没有影响。同时,有券商发布研报称,或有部分ATL产业链的A股公司将从中获益。

  上市公司都说没影响

  10月11日,韩国三星电子宣布,在全球范围停止销售和更换Galaxy Note7智能手机,并称出于安全考量,建议所有消费者停止使用该款手机。而在此之前,10月10日,三星电子已经宣布暂停Galaxy Note7全部生产。

  随着Galaxy Note7的大规模召回以及后续事件发酵,三星电子已遭受重创。在“爆炸门”发生后,9月12日,三星电子股价曾一日大跌7.2%;10月11日,在宣布 全球停售后,三星电子股价收盘时再度重挫6.5%,而瑞银分析师预计,如果三星从此停售Galaxy Note7,将总计折损1900万台的手机销量,并给这家公司造成近170亿美元的营收损失。

  虽然对于爆炸起火的原因,三星目前尚未给出官方说明,只是表示正与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一起调查。不过外界普遍认为爆炸的原因可能与Galaxy Note7的电池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Galaxy Note 7的最大的电池提供商正是三星自己的旗下公司三星SDI,A股不少手机供应链上市公司与三星SDI有业务往来。随着事件发酵愈演愈烈,不少投资人开始担心这些公司会不会受牵连,并纷纷在互动平台上询问公司相关情况。

  媒体记者注意到,10月11日就有投资者询问信维通信(300136)“三星暂停销售Note7,对公司业务有影响吗?”而信维通信也立即表示“公司客户的某个机型停售只是阶段性的影响,该款机型的市场份额也必定由其他国际知名品牌去填补,对公司而言更多是不同客户之间业务的此消彼长。”

  此前的9月27日,新宙邦(300037)在回答相关问题时也表示,“在公司客户结构中,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动力电池类客户,三星电池事件对公司业务没有明显影响。”

  9月26日,格林美(002340)董秘在被问及三星电池问题对公司有何影响时回答道,“公司提供给三星SDI的大颗粒球钴产品,是专门针对盖乐世系列S6和S7的定制产品,与三星发生问题的NOTE7手机分别属于不同的原料生产和供应体系。”

  此外,包括当升科技(300073)、同益股份德赛电池(000049)、欣旺达(300207)等多家上市公司也被投资者询问相关问题,不过其均表示三星电池事件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券商:ATL产业链公司或受益

  如上所述,不少A股公司纷纷撇清三星“爆炸门”事件对自家公司的不利影响,那么,有无A股公司将受益这一事件呢?

  10月8日,方正证券(601901)发布研报称“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件……最受市场关注的除了三星SDI电芯的爆炸原因以及爆炸事件对三星手机未来发展的影响之外,就是另一家电芯供应商ATL了。”

  9月21日就有投资者如此询问胜利精密(002426)(002426,SZ):“有消息称三星电池爆炸后,三星Note7手机全部转向ATL电池,导致ATL目前向公司控股的捷力公司隔膜订单大幅增加。请问是否属实?”胜利精密表示:“苏州捷力目前来自ATL的隔膜的订单需求量大幅增加。”

  方正证券研报也指出,ATL供应链的龙头公司主要有生产电解液的天赐材料(002709)(002709,SZ);生产铜箔的诺德股份(600110,SZ);生产锂电设备的先导智能(300450,SZ)和科恒股份(300340)(300340,SZ)。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何必对支付结算严苛立法喝倒彩?

不管措施多严,打击力度多大,毕竟都属于一种防范措施,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不要被不法之徒得逞,多掌握点支付的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的“皮夹子”、“钱袋子”才是上策,又何必要为这些政策“喝倒彩”呢!

抓住这个机会你可能超越马云

在中国,谁能控制一系列的类似于淘宝的金融交易平台,就将成为比马云的阿里巴巴更加具有影响的机构。中国经济的所有参与者,都应不断审视这一新格局,牢牢把握金融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合理应对并立于不败之地。

金砖国家辜负人们的期望了?

金砖国家的成长和发展的潜在障碍是多方面的,包括抗菌素耐药性这类健康威胁,教育方面的挑战,在全球治理机构中代表性不足以及一些短期的周期性问题。而全球政策制定者必须致力于拆除这些壁垒,以令金砖国家最终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

不应长期抑制楼市投资需求

限购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是一种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的非常规调控手段。如果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其负面作用较多。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抵制投资需求,不仅会影响合理的需求,还会减少正常的供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