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明星金融工程分析师谈期权之一
ETF期权于现货市场流动性影响分析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刘富兵、陈睿
随着上证50ETF期权上市日的临近,这一国内证券市场的全新品种所受到的关注正日益增加,尤其是其上市后对于市场各个维度的影响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所在。目前市场对ETF期权推出后于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有一定的疑虑,而我们认为ETF期权的产品属性以及海外市场的实践经验均表明这一担忧是毫无必要的,与此相反,ETF期权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进而形成衍生品市场—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正向反馈作用。
一、早在1974年,美国著名的《南森(Nathan)报告》就对期权市场的功能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结论认为期权交易有助于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此后,美国证监会[微博]SEC的《关于股权类期权市场的特别研究报告》以及SEC和美联储的联合报告《期货和期权交易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均对于金融期权增强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功能予以了肯定,上述三份报告的推出基本在美国市场实现了监管层对期权于现货市场流动性为正面影响这一认识的统一。
根据海外包括美国、欧洲、韩国等在内的各主要市场的实践经验,在推出相应的期权品种后,无论是以短期还是中长期的视角来观察,期权交易都不仅没有分流原有现货市场资金,相反对于现货市场的成交活跃度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大效果。同时随着市场各类投资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期权逐步发挥出其市场稳定器之作用,提高了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现货市场流动性的深度、广度以及宽度均得以提升。
ETF期权的推出将显著改变当前国内证券市场的风险收益结构,提升相关现货标的的配置价值,现货市场的潜在交易人群将有效放大。从产品属性来看,指数期权在海外更多的被作为交易和风险管理工具来使用,多被机构投资者用以对冲市场风险;而股票期权更多被用在投资组合中作为配置资产,用来改变投资组合回报的线性结构。作为兼具指数及股票交易特性的ETF而言,基于其之上的ETF期权的功能性将更为全面,所吸引的投资群体以及围绕其构建的投资策略都将呈多元化发展。
二、2010年之前,国内证券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单边市场属性,投资者只有通过市场上涨才能获利,而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则难有作为。这一尴尬局面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相继推出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股票市场由此迈入双向交易时代,但此时仍只能基于市场的方向变化而进行交易,交易策略所能触及的市场维度相对有限,投资者的交易类型相对单一,市场流动性难以得到进一步地拓展。但是当期权推出后,这一局面将彻底为之改变。期权的非线性结构为投资者打开了波动率、相关性乃至时间维度的交易空间,大量的非方向型交易者将提升其配置期权相关标的的可能。如ETF期权的转换与反转换套利、波动率交易都在不同程度上需要介入现货市场交易,这些资金都将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提升贡献力量。同时,随着期权标的未来的进一步拓展,ETF期权还将逐渐与指数期货、指数期权以及股票期权市场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现货市场流动性地提升。
此外,由于国内股票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相对缺乏,投资者的长期持股兴趣一直难以提高,而期权的推出将有力地改变这一局面。例如当ETF期权推出后,如果投资者看好现货的长期持有价值,但同时担心短期价格波动时,既可通过相应的认沽期权交易对现货进行风险保护,也可通过卖出认购期权来增强持有现货的收益。现货长期持有者的风险管理和收益增强手段得以增强,由此将导致长期资金对现货的配置需求提升。
三、ETF期权推出后,资产管理机构设计与期权标的相关产品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而随着这些产品的不断丰富,将为现货市场带来新的参与力量。例如以备兑方式卖出认购期权的策略构建相应的指数基金或ETF产品、130/30指数增强型产品等都将有望在国内市场一试身手。此外,ETF期权的推出也将改变市场现有量化基金只能依靠沪深300指数期货构建相应策略的困境,提升量化产品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能力,推动量化产品系列的进一步壮大。同时,ETF期权也将成为设计各类结构化(尤其是保本类)产品的有力支撑,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通过这一方式进入证券市场。
四、ETF期权的实物交割制度也保证了其对于现货市场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实物交割方式导致无论是基于投资还是投机目的参与期权交易的资金对于标的的需求都将较之以现金交割方式的期权更大,从而更为有力的推动现货市场的交投活跃度上升。海外期权市场的统计数据也表明,采用实物交割方式的期权与现货标的在成交量上大多呈现较强的联动性,因此国内期权交易的活跃将有望带动现货市场流动性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ETF期权具有的强力而全面的工具特性,将极大地促进国内证券市场未来的多元化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类型的资金投入现货市场,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并进而提升证券市场的运行质量,促进证券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