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马刚:房地产局中局 本质上是一个大骗局

2014年05月04日 11:15  环球老虎财经  收藏本文     

  齐鲁证券研究所基金评价业务负责人 马刚

  近期房地产又一次成为市场焦点,各种楼盘打折降价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媒体重要版面,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关系着许多行业与宏观经济。本文探讨了中国的房产的本质是7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就类似股市上的权证。权证刚上市时,感觉一两年非常漫长,于是疯炒,远远超过其内在价值。但当快到期时,便会加速归零。70年,似乎很漫长,这个国家没有人为70年之后的未来考虑。

  近期有关房地产的话题又是一个热点。话题热跟“话题的标的”冷热有时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标的热一般会催生话题热,而标的冷也往往会导致话题的热,如近期的房地产话题,就是由该行业的“冷”所导致的。这种“冷”体现字媒体的报道,体现在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统计数字,还体现在资本市场中地产股的表现。

  房地产业的研究困局:数据的罗生门和各种不靠谱

  说实话,我是对有关房地产的媒体报道和统计数据不信任的,靠谱的不多。先说媒体,现在媒体记者的口碑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长期以来,财经媒体基本上被地产商所豢养,完全是地产商的代言人和传声筒,房价永远上涨、只涨不跌、刚性需求的神话和扯淡,都是通过媒体启蒙和洗脑的。另外,在新闻报道业务中,媒体也缺乏起码的职业素养和新闻道德,为吸引眼球不择手段,不去探究事实真相,以偏概全,无限放大个案而不去做整体上的事实真相的求证。无论是宣言房地产的低迷还是火爆,无论是预言涨和跌,媒体基本上都无法站在客观立场,宣言涨或火爆,是为了推波助澜,宣言低迷是为了给管理部门施加压力。有的所谓的降价或涨价原本就是开发商的噱头或极端个案,或是说托的行为,被媒体有意无意放大成普遍现象。

  至于统计数据,同样很扯淡,没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主要有以下原因使得它不可信:首先,数据来源是不可信的,因数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地产商的主动申报,所以参考价值肯定要大打折扣;第二,平均房价往往以行政区划来作为计算口径,而行政区域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的有居住价值的区域;第三,统计方法不透明、各地不统一,没有可比性。

  虽然上述两个最基本的信息来源是不可信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很多现象来宏观、总体的把握这个市场的冷暖。另外,还有相当可靠的数据可供参考,如宏观经济方面,1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由去年4季度19.9%大幅降至16.8%,其中3月单月增速降至14.2%。更值得关注的是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3月房屋销售面积大幅下行,单月增速已降至-7.5%,新开工面积单月增速仅为-21.9%。股市上有句名言:“任何东西都是可以骗人的,唯独成交量是骗不了人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房市,而且更深刻反映了房市的本质。

  再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相对靠谱。4月28日晚,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发布2014年首季度财报,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5.0 亿元,净利润 15.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32.2%和 5.2%。

  这是12年以来,万科首次出现一季度同比下降。从2002年起,万科一季度净利润一直保持同比增长,即使在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滑22.40%,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7.63%,当年净利仍然实现24.66%的增长。

  另外,如果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所谓“救市”措施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土地财政收入锐减,这当然反映了房地产产销的不景气。4月28日晚间,南宁市下发文件称,为配合北部湾经济开发,从2014年4月25日起,属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

  虽然上述数据相当公开、透明、靠谱,但如果说目前房地产市场进入熊市或景气周期的下行通道,我仍然是不相信的,如我常驻的城市济南,10几年来,从未听说过房价有下降的时候。虽然2008年以来房价涨幅相对弱于其他省会城市,但从未出现下降的时候,直到现在仍然如此。

  但是,去年以来,有关房市拐点出现的声音不绝于耳,在20多年的时间内,虽然不断有人惊呼“狼来了”,但“狼”从来没有来过。房价在泡沫声中坚定不移的走在牛市的不归路,不断刷新人的预期和可接受的底线,以及政府调控的结果就是越调越高。但这次,狼或许真的来了呢?

  本文的目的无非是两个,如果狼真的来了,本文就作为摧枯拉朽的力量,在残桓断壁上面踹上一脚;如果房市到顶论仍然是虚惊一场,那就作为盛世危言,作为阳光下的一丝阴影和树上的乌鸦,给大家敲敲警钟:该来的早晚会来,你承不承认,泡沫就在那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定位于“箴言”,不是论文,很多论据缺乏数据,只讲道理不做详细论证。你若相信,就自己补充数据,你若不信,权当笑话,一笑了之。

  以供求说事,不是误入歧途就是别有用心

  中国目前的房市,是一个投资或投机主导的市场,这是解开中国房市之谜的一把关键钥匙。这是一个准金融市场,这种市场,与供求关系不大。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任何判断和调控都将误入歧途。想想股市,何时与供求关系有关了?老八股时代,股市有暴跌,2000只股票了,能上6000点。

  只要是市场的交易的东西,就跟其成本或“价值”没有关系,无论是股票、封闭式基金、服装还是房子。如果价格肯定能覆盖成本,世上就没有亏本的生意和生意人了。所谓内在价值也是扯淡,不同人对价值的认同根本就不相同。

  拿供求关系说事,是地产商的常用伎俩,那是给政府施压或转移视线。其实,盘子越大,越能吸引大资金介入。如果现在股市还停留在老八股时代,可能有规模上千亿的基金吗?现在大企业都介入房市,也是因为盘子大了。筹码越多,大资金才越介入。

  影响投资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是预期或赚钱效应,而不是什么供求。想想看,中国船舶300多块每股也有人疯抢,隔年就掉到30多,基本面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6000点时,股市成交4000多亿,到2000多点,才1000多亿。房子疯涨,也是赚钱效应使然。如果大家预期变了,熊市就开始了。

  由于预期永远上涨,房产投资者手中的筹码锁定率都很高,这就类似股市的单边上升。一旦有朝一日预期变了,大家还记得连续跌停的情景吗?不要跟我说城市化、供求这类胡话,不要忘了一个前提,中国的房市,是一个投资市场,和供求没关系。

  房地产是有周期的,不可能永远上涨,中国的房市还没有经历过大跌,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你想想看,现在啥人买房子都挣钱,啥时买都挣,不需要任何知识和技术,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投资渠道。

  其实投资房地产就存在根本的内在的逻辑缺陷:投资房地产的人或者持有房子长期不卖的人,一般相信房价永远会涨;由于这个“信仰”,所以他永远不会买,永远不会有现金流收入。或者他把房子出租,但租金远不如把房子卖掉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合算;当他意识到房价不会永远上涨的时候,已经晚了。

  中国的房地产,本质上是一个大骗局

  中国的房地产,本质上是一个大骗局。70年的土地使用权,和租70年有什么区别?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土地都是私有的,产权可以永远传个子孙后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房价和国外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前期还讨论土地到期之后如何处理貌似还引发了讨论和恐慌,我就纳闷了,土地到期收回不是天经地义吗?要不干嘛还有70年使用权这种说法?难道是为了好玩?在中国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政府、炒房者,从不讨论这个问题,有意无意回避它。这是为什么?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房产就类似股市上的权证。权证刚上市时,感觉一两年非常漫长,于是疯炒,远远超过其内在价值。但当快到期时,便会加速归零。70年,似乎很漫长,这个国家没有人为70年之后的未来考虑。

  考虑到投资市场的提前预期,一定存在某个时间点,在这个点,房地产权证会迅速归零。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房产,怎么会抵御通胀?怎么会永远上涨?怎么会持续升值?

  是租房合适还是买房合适?对于买房自住的人来说,买房本质上仍然是组。所以买房和租房的成本是可以计算的,这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假如一套房子100万,以目前的5年期利率5%计算,不计复利,5年就是25%,70年就是14个25%,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自己成本。每100万每年至少有5万元的低风险收益,远能覆盖房租,更何况,在大城市,100万的房子也已经很难买到。组什么样的房子,一年房租会有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

  城市化和刚需,是支持房价的两大忽悠

  支持房价上涨的理由,历来有两大忽悠,一是城市化,二是刚性需求。就城市化支持高房价来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连城市白领都买不起房子,农民的“需求”怎么能推高房价?恰恰相反,是高房价阻碍了中国伟大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受阻。

  由于人口增长或改善居住条件导致的刚性需求确实存在,但这种需求至于导致房价一年翻番吗?如果没有投资投机因素,这是不可能的。难道某一年出生的中国人会比上年翻番吗?刚性需求或许每年都在增加,但这种需求是逐步、缓慢释放的,单纯的刚需是不可能是房价的疯长的。

  如果出于未来刚需增长的预期而提前介入,导致房价上涨偏离刚需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容忍的,但也会有个限度,它的效应只能是房价有限上涨,把未来的涨幅“贴现”或透支。但如果过于偏离这个限度,而且未来还会继续涨的话,那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了,和刚需没有关系了。

  现在中国的现实是,恰恰刚需者买不起房子,而买得起房子的人都是不需要房子的、有数套房子的。拿上海来说,2013年上海的平均收入不到5036元每月,一套房子300-500万元是正常,上千万房子比比皆是,这和刚需有关系吗?

  对于房价的高低,老调常弹的是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等,这些指标确实很有说服力、很严谨,毕竟有数据,还有空置率,是更有说服力的指标。但因房价、空置率等等从官方从来不会有准确的、正确的、真实的数据,因此,谈这些毫无意义。

  用刚性需求没法解释09年之后的房价暴涨,难道09年进入婚育年龄的年轻人数突然翻番?难道09年老百姓的收入突然暴涨,以至于都有改善居住条件?而08年成交量的低迷恰恰说明,在那个价位,刚性需求没有这么大。也就是说,目前的房价降到08年的水平,也不会激发刚性需求的大幅增长。

  更何况,刚需完全是一个伪概念,是中国地产商发明出来的忽悠人的概念。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不会不知道啥叫需求曲线吧?需求完全是跟价格和收入相关的概念。如果说真有刚需的话,馒头、米饭才是刚需,因为贵到天上也要买,这属于价格弹性很低的商品,这才是刚需。如果不是“不买就死”的商品,就更“刚性”毫无关系。月收入800元的人,公交车才是刚性,宝马[微博]降个5万、10万跟他没有半毛关系;月收入8000,他可能会买辆10万左右的车了;年收入百万,可能要换宝马了;要是有上亿或者几亿的资产,私人飞机才是刚需。

  地产商很明白,目前的房市跟刚需根本木有关系,所有才死扛不降价。如果降个一两千,量上去,能提前回笼资金,是个正常的企业都乐意做。但一个投资投机市场,一旦预期变了,一旦投资者觉着房价不会永远张,那就不是降一两千的问题了,房价会一泻千里。

  中国经济已经悄然越过刘易斯拐点。2004年以后出现的“民工荒”是农村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拐点。中国2004年以来的失业率下降、农村居民工资增幅上升、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双升与60年代日本刘易斯拐点之后的情况如出一辙。中国进入人口红利窗口逐步关闭期。

  本次人口调查数据确认,中国劳动人口存量将于2015年前后开始下降,即确认人口红利的消失。2015年人口红利窗口就要关闭。人口增长所导致的刚性需求谎言已经没法再撒了。

  1996年到2008年。全国小学64.6万所减到30.09万所。1996年招生2524.66万人,2008年招生1695.72万人。 考虑到全国小学入学率已经很高,小学入学人数基本可以代表当年适龄儿童人数。近几年的数据正在搜寻。

  据教育部下属“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高考生源呈持续下降趋势,且下降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的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末路狂奔:中国房市的实质

  一个投机市场,只会有暴涨和暴跌,不可能有稳定。泡沫的趋势是越来越大,最终破裂。如果没有干预的话,房价继续暴涨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世界上没有永远上涨的商品,最终的暴跌是难以避免的宿命。泡沫破裂的后果是可怕,不会只限于经济领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无解的,没有根本的解决之道。如果真要根本解决的话,那要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变革,那可能吗?没有政府职能的根本变革,怎么会有土地财政的退出?如果还是有那么多人吃回扣,怎么会减少工程和投资冲动?空房子都在有权调控的人手里,他们会希望房价下降?

  因此,房价就像《生死时速》中的客车,不能停下来,只能奔向死亡。调控的努力和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比方说限购等,直指投机。调控者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在体制内的调整。有人以合法性为由指责调控,真是可笑和幼稚。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有哪个环节是合法的?哪个环节不充满了赤裸裸的非法掠夺和血腥?

  但调控能根本解决问题吗?不能。如果行政手段有用的话,30年前开始的改革就没有必要了。由于强大的利益集团作祟,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作梗,调控很可能会半途而废,就像原来数次调控一样,一旦出现这种局面,房价必然会再次疯狂。

  即使调控真能顶住压力坚持下去,投资者的预期必然改变,资金会流出房市,房产的持有者会松动筹码,就像我说的,投机市没有平稳,房价必然会暴跌。而暴跌的后果会严重到政府再次刺激房市。

  如果调控没用,房价也是暴涨,最终结果也是末路狂奔,死路一条。因此,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没解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再次暴涨之后的死亡。没办法,吸毒上了瘾,再戒就难了。

  我的观点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何时破裂?我声明,不知道。就像中国股市早晚有一天要突破6100,但何时?不知道。或许在这之前,再次探底1000点也有可能。我对房地产的看法,说说而已,毫无投资指导的意图,在此申明:无论你投不投房地产,都不是我的建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重庆人大副主任被查或因三峡移民工作
  • 体育国安越位球1-0泰达 恒大7连胜 鲁能1-2
  • 娱乐恭喜小主是格格!孙俪香港产女微博报喜
  • 财经保定副都概念渐褪色:部分楼盘盛况不再
  • 科技创始人响马忆西祠兴衰:不是个资本好故事
  • 博客让西宁书记毛小兵落马的“小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神老师精通三外语 女生狂呼都教授(图)
  • 龚蕾:巴菲特接下来会投资啥
  • 周天勇:地方财政体制经济和社会危机
  • 陶冬:美非农超预期 日通胀低过目标
  • 天天说钱:李克强文章的7个看点
  • 江濡山:长江经济带战略听起来很美
  • 冉学东:反腐败是房价的“扰动因子”
  • 栾中校:退休年龄问题教授不要叫
  • 张化桥:股市的铁底在哪里
  • 钮文新:中国金融稳定最大的敌人是谁
  • 罗天昊:青山绿水到底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