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粉饰人力报表 保险公司费用成本人为虚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9日 03:03  上海证券报微博

  黄蕾

  某些保险公司却因为种种私利,在“人为”推高着费用成本。根据本报调查了解,通过粉饰人力报表,将“死”人力做“活”,以“协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完成考核,已开始在一部分保险公司中“流行”开。

  费差、利差、死差——这本是保险公司的利润三要素,但如今股市深度调整,利差“益”已成奢望。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保费增速放缓的现实下,严控成本、创造费差“益”,便成为摆在各保险公司面前的严峻命题。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难生态下,某些保险公司却因为种种私利,在“人为”推高着费用成本。根据本报调查了解,通过粉饰人力报表,将“死”人力做“活”,以“协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完成考核,已开始在一部分保险公司中“流行”开。

  这样的做法,不仅令保险公司成本“人为”虚高,同时亦掩盖了企业“人力流失”的窘况,这无异于鸵鸟把头埋在了沙子里。

  激活“死”人力

  尽管一些保险公司不愿承认,但种种迹象已表明,“人才流失”已成为人身险(寿险、健康险)行业一个不争的事实,“增员、留存”两难已是行业共性。

  本报从相关渠道拿到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7月,上海29家人身险公司中,个险人力规模普遍出现环比负增长。除个别新兴公司人力环比增长外,20家公司环比负增长。其中,环比负增长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工银安盛人寿、昆仑健康险、华泰人寿、信诚人寿、中德安联人寿。

  “这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衡量人力的指标还有两个:活动率和出单率。”目前,根据多数人身险公司的“基本法”,保险代理人三个月内至少要卖出一张保险单,才被视为“有效人力”;反之,则为“无效人力”(业内俗称“死人力”),一段时间之后“自动脱落”。

  劳动力结构变化和保险佣金收入吸引力不升反降,导致目前人身险公司深陷“既吸引不了新人、又留不住老人”的困境。此番窘状,令人身险公司“有效人力”规模大大降低。而这恰恰是考核大部分人身险公司高管、主管的重要指标。

  一家上海老牌合资寿险公司人士向本报曝料称,该公司已连续两三年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激活人力”。具体的操作方式是,该公司营销团队主管将联系团队中的“无效人力”(即长期没有产能的代理人),劝其卖出一单保费较便宜的短期意外险,相应的,公司会提供一笔近乎等额的奖金给他,基本可以抵消一单保费。

  简单的操作之后,一张几十元至几百元的意外险保单,便轻松地将一个“死人力”激活,人力报表被成功粉饰。

  “人力净流失”被掩盖

  “粉饰人力报表,通常出于两种目的。”保险业人士透露称,一是为了实现高管一己之私利。因为“有效人力”是保险公司对高管的一大重要考核,直接与其薪酬与奖金挂钩。

  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分支营销机构“做了手脚”。沪上一家寿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对旗下营销机构的资源配置,职场租多少面积,投入多少资金支持,都是根据有效人力来分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营销机构当然希望有效人力越多越好。”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目的,粉饰人力报表,将“死人力”激活,无疑直接推高了保险公司原本就高企的费用成本。不利于保险公司在“费差”上赚取收益。

  同时亦掩盖了企业“人力净流失”的窘况。这样一来,仅从人力报表上来看,股东和投保人根本不会发现公司现实存在的问题,公司管理层也形同把头埋在沙子中的鸵鸟,自我麻痹暂时忘却了现实中面临的增员压力。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有效人力”来说,人为激活“死人力”亦有失公允。“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公司与其拿出大量资金花在根本没有产能的无效人力身上,不如花在激励有效人力身上。长此下去,会打击有效人力的信心,也会吞噬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一家寿险公司代理人感慨道。

分享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两名日本人非法登上中国钓鱼岛
  • 体育欧冠-C罗90分钟绝杀 皇马2度落后3-2曼城
  • 娱乐梁洛施与俊俏新男友就餐被拍(附图)
  • 财经多家在华日企放假两天 称暂不考虑撤资
  • 科技阿里完成76亿美元股份回购
  • 博客马未都:日本何时会说钓鱼岛是中国的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北京小升初混战:给孩子报7个奥数班
  • 育儿女童幼儿园校车内死亡疑遭性侵犯
  • 健康宝宝腹泻传染爸妈? 爱生气真会得癌吗
  • 女性高圆圆国际范衣品 十二星座的最潮IT墨镜
  • 尚品古董双年展上天价珠宝 全球最贵奶酪拼盘
  • 星座测试手指测邪恶指数 你哪种爱情英雄
  • 收藏和田玉30年涨千倍 80万买回两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