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唇亡齿寒悲剧正上演 建筑业急催应收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 09:1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樊婷/文

  唇亡齿寒的悲剧正在上演。日渐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向上游行业传导,房地产建筑企业首当其冲。

  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是房地产下游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建筑施工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且往往给地产商垫资,再加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旦房地产商资金断裂导致拖欠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款,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这一环节最有可能触发政府出手拯救房地产市场。

  《证券市场周刊》调查发现,建筑施工业务量已经出现明显下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工程延迟开工的现象。然而业务量并非建筑企业关心的重点,不少企业表示对资金链的管理和控制才是重中之重。

    加紧催讨应收账款

  “我现在的工作重心就是催收账款。”接受记者采访时,唐先生正在前往上海某客户处催收工程款的路上。唐先生供职于一家地产建筑施工公司,主要从大型建筑企业承接部分建筑工程。唐先生透露,上海建工集团是他们主要的上游客户之一。

  “虽然账款拖欠之类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的普遍现象,但现在大家已经越来越谨慎,尤其是我们这种小公司。信贷紧缩后,开发商很难从银行贷到钱,现在楼又不好卖了,我们接工程时不得不考虑能不能收到钱的问题。”唐先生说。

  唐透露,承建中国民生银行大厦工程后,上海建工也还未收到工程款。“连银行都没钱付。”唐先生戏谑道。但这一传闻未得到上海建工集团的证实。上海建工证券事务代表李胜向记者表示,公司的建筑业务庞杂,房地产建筑只占很小的比重,而且涉及到各级承建公司,自己并不清楚财务上的细节问题。李胜强调,上海建工是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对象主要是有实力的开发商,资金不存在问题。

  同处上海的龙元建设也自信公司的资金不存在问题,但已经将应收账款问题列入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龙元建设的证券事务代表张丽表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就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为工作重点,每周都会召开专门例会。

  与上海建工等建筑类上市公司不同,龙元建设的业务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房地产建筑施工。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龙元建设的冲击远大于其他建筑类公司。

  华泰证券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房地产的供应结构、商品房价格增幅和国家调控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短期来看,2006年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实施、2007年针对房地产企业的清算土地增值税政策的颁布和多次加息,给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与开发商、银行的日常业务往来中已经察觉到变化,银行方面明确表示将会限制放贷。为了降低风险,我们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张丽说。

  龙元建设2008年半年度报告指出:应收账款问题是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房产开发商资金紧张导致出现延迟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尾款的情形,又加上建筑行业施工周期和结算周期较长等原因,公司应收账款的回笼周期加长。

  据了解,龙元建设采取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两项措施来应对。在事前控制方面,龙元建设加强了客户选择,将应收账款的安全性作为评判项目、选择客户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倾向于选择资金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大型客户;在事后控制方面,龙元建设采取的方式是执行项目经理项目考核制度,将项目的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与项目经理的业绩直接挂钩。

  另外,为加强应收账款的催讨工作,龙元建设常务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管理工程应收款的催讨工作,组成应收账款催讨领导小组,将应收账款逐笔进行分等分类落实到个人。

  从8月12日龙元建设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其主要财务项目发生了很大变化。应收票据和预付款项分别较期初减少了97.01%和30.48%,应付票据和预收款项较期初则分别增加了48.028%和70.57%。

  华泰证券的报告指出,政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影响较小,应该更加关注于调控给企业现金流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对建筑企业而言,一方面,行业竞争激烈,垫资施工等不规范现象屡见不鲜,融资能力已经成为竞争手段之一,紧缩货币政策会加大企业的融资难度,给公司带来较强的资金压力,资金实力不强的公司可能会面临一些业务收缩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行业特性,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比重较大,紧缩货币政策会加大业主的资金压力,工程施工款的支付延后或拖欠,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笼速度,使得企业的现金周转恶化,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005年-2007年,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当年主营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45%、16.27%和18.21%,其中2007年该比重上升幅度较大。未来宏观调控的紧缩力度如超预期可能会给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更大负面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