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心理压力多过实质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13:52 顶点财经

  西南证券 赵君

  投资摘要:

  三大银行投资美国次级债占资产业务的比重小。次级债危机对三大银行的正常经营与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小。

  持有银行需要对贬值的美国次级债资产进行相应的减值准备计提,或在所有者权益中记录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这对2007年盈利造成一定压力。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受不利影响小,预计计提美国次级债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最大不利影响分别为-2%、-4%。2007年两大行盈利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中国银行2007年次级债减值损失约达200亿人民币。中国银行国内业务发展迅猛,预计能够消化该不利影响,2007年净利润有约14-25 %的增长。

  考虑到美国各级债券历史违约率的情况,次级债实际造成的损失可能显著低于市场公允价值下跌造成的账面损失。因此不必过于夸大次级债的影响。

  一、次级债危机对三大银行的正常经营与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小。

  1月14日以来花旗集团与美林证券相继宣布去年第四季度亏损超过98亿美元,全球股市全面下跌,A股市场未能幸免。上证综指从1/14日的5497.90下跌至1/28日的4419.29,跌幅为19.6%。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A股价格下跌幅度分别达20.1.%、20.0%、19.4%。

  根据2007年第3季报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持有数量不等的美国次级房贷支持债券。整体看,次级债投资在资产中的比重小于1%;其中。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持有数量小,次级债投资占权益比例未超过2%;中国银行持有数量相对较大,次级债投资占权益比例约为13%。

  次级债投资额占三大银行的总资产比例、占权益的比例低,即便出现极端情况,即次级债投资损失率为100%,该损失额也不足以影响三大银行的正常经营,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同时次级债资产净额与2007年前3季度的税前净利润之比表明,即便当次级债投资损失率达100%时,三大银行07年前3季度税前净利润亦足以消化该损失、且有富余。其中中国银行2007年盈利可能会受到次级债的较大影响,但不太可能出现年度亏损情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次级债危机引发了银行经营者对风险管理、杠杆经营与金融创新等的重新审视。风险意识加强、业务运作规范化有利于银行稳健而长远的发展。整体看,次级债危机对三大银行的正常经营与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小。

  二、次级债危机对三大银行2007年盈利的影响

  次级债危机使得次级债价格大幅下跌,且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善。持有银行需要对贬值的美国次级债资产进行相应的减值准备计提,或在所有者权益中记录该证券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这对三大银行2007年盈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大行没有公布所持次级债的发行时间;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于2006年10月、2005年10月、2006年6月发行H股;预计三大行所持次级债的发行时间主要集中于2006年。统计指数表明发行时间靠前的次级债下跌幅度小于发行时间靠后的次级债下跌幅度,且A级及A级以上的债券下跌集中表现在2007年下半年。因此以2006年下半年发行的次级债指数在2007年下半年的表现作为计算次级债资产亏损的主要依据,其中AAA级债券下跌幅约为22%;AA级债券下跌幅约为49%;A级债券下跌幅约为64%。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