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机械行业:维持高位运行良好的成长前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1:30 齐鲁证券
齐鲁证券 孙绍冰 投资要点 依然维持对机械制造业仍处于高景气周期的判断。从整个世界产业布局来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进程业必然促使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升级。这也说明了:在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振兴加工制造业的背景之下,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乃至崛起的时机已经成熟。 机械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2007年1-4月份机械工业经济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整体运行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生产高位增长,产销大体平衡,进出口活跃,主要生产指标增速均在30%以上 我们在关注上市公司良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目前公司估值的合理性。 重点关注:工程机械行业、机床行业、矿山石油开采设备等行业。 风险提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未来继续维持对机械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的判断 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迅速,全行业年均销售收入仅30%,年均净利润增长在40%以上。展望未来,我们依然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并认为“十一五”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首先,国家为振兴机械制造业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按照一般的理解,重化工业一般包括机械、冶金、电力、石化和建材等行业),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十一五”规划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再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植力度一环紧似一环,并且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目标: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能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政策支持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对于行业内具有自主创新的企业,国家给予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和市场扶植,使其摆脱长期以来的洋品牌压抑,实现内生性增长。 其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浪潮也赋予了我国机械行业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因素决定了中国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终极目标。历史上每一轮产业转移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制造中心的诞生,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莫不如此。以日本为例,1965-1971年日本主要制成品产量增长占全球产量增长的比重依次为,钢铁54%,造船54%,汽车46%。毫无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必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然后,从历史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首先是消费结构升级,就产生了对汽车等这些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其次是中国正在大规模推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南水北调、奥运会、新农村建设。世博会……),这些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城市化建设必然会产生对重化工业产品(包括机械)的需求;然后是产业发展方面的需求,例如,从产业角度讲,轻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特别是消费品工业、生活资料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需要制造生产消费品工业的机械、生产资料,也就是需要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最后,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市场的空间也很大,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8.25%,而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为45.9%、10.2%和8.20%,此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更是无可比拟,因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还大有潜力可挖。 总之,机械工业的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在当前我国所正在进行的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的机械工业在面临着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机械行业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发展态势。我们对机械行业评级是“推荐”。 二、2007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2007年上半年,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机械工业经济机械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高位增长,产销大体平衡,进出口活跃,主要生产指标增速均在30%以上,整个机械行业继续高位运行。 2007年1-4月份,机械工业总量机械增长,工业总产值达到20541.06亿元,同比增长31.38%,工业销售产值19863.06亿元,同比增长31.26%,这说明机械工业产销同步增长,两者衔接良好;新产品产值4093.57亿元,同比增长36.42%,新产品产值快于总产值增长,这说明了机械行业新产品开发明显提速;另外,出口交货值增速也快于总产值增速(图表1)。 同时,机械产品产销率机械保持稳定。1-4月份机械产品产销率为96.70%,略低于去年同期96.78%的水平。分行业看产销率完成较高的依次是:工程机械行业99.15%、文化办公行业99.10%、机械基础件行业97.57%、内燃机行业97.30%、汽车行业96.94%、机床行业96.44%(图表3)。 三、我们的投资策略 机械行业细分行业较多,我们选择这个子行业而不是选择另外的行业主要是考虑行业的成长空间是否广阔。同样,我们在某个行业中选择一些重点公司而不是其他的,主要是基于几个标准:首先,我们要看公司在行业或者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其次,我们要看行业的成长空间;然后,我们也比较看重公司的研发能力或者说是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公司的管理水平;最后是看目前公司估值的合理性。但也不是绝对,如果公司目前股价已充分反映了公司的价值,但如果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因而公司也理应享有高成长所带来的高溢价。 在这里需要区分一下由于一些偶然性事件所导致的利润增长和由于内生性增长所带来的利润增长。这样的偶然性事件主要指的是由于非主业(比如投资收益等)而导致的公司的业绩大增,这样的业绩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而且这种偶发事件具有不可意料性,因而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只有内生性的增长才具有可持续性,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气氛中,由于大量缺乏价值鉴别的个体投资者的大量涌入,因重组、投资受益非正常大增等偶然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反而超过企业内生性增长所带来的,这也是市场的一种非理性。从长期来看,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才是公司的价值所在,我们的目标也是找到这样的公司,希望在未来能够跑赢大盘。 四、子行业投资分析 由于机械行业涵盖广泛,而且推动各个细分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我们只对我们重点关注的子行业进行分析。 工程机械行业:将继续处于高景气周期2006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全行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8.4%,出口50.12美元,同比增长70.5%,2007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继续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虽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已有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一些不足: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以低端产品居多,智能化、信息化、机电信液以及人性化的高端工程机械产品太少;自主知识产品、专利保护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少,多数技术是跟踪技术或者直接“克隆”;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和液压件的自制能力差,很多需要进口。这些也是困扰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然而,历史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首次,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是构成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最大需求。保守估计,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起码还有十年的快速发展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没有完成;城镇化水平仍然不高,城乡建筑业方兴未艾;新农村建设为工程机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等等。当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所波动,各个小行业的发展也会有所差别,但总体发展趋势是不会变的。 其次,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恰逢国际产业转移这个大背景。工程机械行业不是简单的资本货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产业转移的目的除了我国低廉而熟练的劳动力,更在乎的是我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因而这种产业转移应该是个长期的过程。 综观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图表4),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货币信贷政策的变化都会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影响。2007年7月20日,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对于这项政策,我们该如何看待呢?应该说,我们依然维持对工程机械行业长期看好的判断,这主要是基于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工程机械行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二,工程机械行业需求受“三驾马车(即国内需求、海外需求、进口替代)”的强烈驱动,国内需求主要是由国家大型基建项目、新农村建设等这些瓶颈领域所构成,而这些需求是不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的,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扩大出口,减少国内政策波动风险已成了主要公司的共识。因而对于此次加息要理性看待,不能处于政策恐惧而错失投资良机。 机床行业:产业升级和政策扶持带来投资机会 2004年11月,温总理在辽宁省视察期间召开的企业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国产数控机床”。温总理的讲话概括了机床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重要地位。国家还制定了《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支持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提高数控机床的研发能力,其目标:到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将占国内市场需求的50%以上,而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2%,要达到此目标,未来几年我国数控机床年均增速在30%以上。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家电、电子技术、机械、汽车等产业不断转移到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这样对机床需求业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数控机床已成为现在机床市场消费的主流产品,我国汽车、航天航空、船舶、铁路机车车辆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数控机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断对数控机床在数量、质量和水平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从目前我国机床市场来看,对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对低档、普通机床的需求将趋于平稳。 矿山石油开采设备:受益于资源类市场需求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再加上中国、印度等国家对石油等资源需求的增加,全球的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结果导致了全球能源勘探和开采活动的持续高涨。 占有资源就意味着把握了未来,为此,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增加勘探开采支出。以中石油为例,用于油气勘探的资本支出由03年的523亿元增长到06年的10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最近,我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资源发现,如10亿吨原油地质的河北冀东南堡油田、5000亿立方米地质储量的四川龙岗气田、2亿吨左右的新疆塔河油田12区等,这些发现都会进一步刺激油气勘探的热情。在这种联动作用下,石油煤炭等开采装备的需求也进入到一个较长的景气周期当中。 煤炭装备业主要是为煤炭开采和煤炭加工利用提供配套设备,故煤炭开采、加工等的要求决定着煤炭装备制造业的景气程度和发展方向。一般而言,煤炭开采所需主要装备包括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简称“三机一架”),煤炭加工利用需要的主要设备是洗选煤装备。 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国煤矿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大中型矿井主要指标装备陈旧,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指标落后10-15年,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在政府对煤炭安全日益重视的条件下,煤炭行业技术升级带来的市场机会很大。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2010年大、中型煤矿采煤技术化程度分别要达到95%、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3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比2005年提高50%;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40%以上……,“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煤炭开采机械和安全设备普及和更新换代的高峰时期。 轴承行业:受益与机械行业景气周期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轴承大国,但还不是轴承强国。我国中低档次的轴承约占总产量的80%,而各类专用、精密、高可靠性等高技术含量的轴承产品只占20%左右。国内主机需要的一般通用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而部分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却不能完全满足主机发展的需要,只好依赖进口,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轴承进口额不断攀升的原因。2007年1-3月份,我国轴承出口值达到32503万美元,同比增长19.3%,进口值达到37883万美元,同比也达到了15.8%,这也说明了我国轴承行业的现状: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轴承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行业集中度低。世界八大跨国公司占据全球销售额的75%-80%,德国两大公司占其全国总产量的90%,日本五家占其全国总量的90%,而我国十家最大的轴承企业的销售额占全国的销售额不到30%。 第二,研发和创新能力低下。当前我国的设计和制造基本是仿制,虽然对国内主机的配套率达到80%,但高速铁路机车、中高档轿车、计算机、空调器等重要主机的配套和维修轴承,基本是靠进口。 第三,制造技术水平低。由于在原材料、热处理以及加工方面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多差距,结果导致了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而影响了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天工程、数控机床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传统家电业的更新换代,对作为机械基础件的轴承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的同时,也给轴承产业带来了机遇,到2010年,全行业轴承总产量将达到80亿套,产品品种达15000种,销售额840亿元。 五、风险提示: 投资须承担风险,投资机械行业也不例外: 首先,机械行业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紧密,而固定资产投资又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在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机械行业能否依然保持高景气周期运行,这可能是比较引入关注的问题。虽然,目前机械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以及受国内重化工业阶段所产生的强劲需求而处于高增长阶段,但我们仍不能排斥某种可能:某个细分行业由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后而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的状况。 其次,钢铁是机械行业的主要原料,未来钢铁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会压缩厂家的利润空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最后,我们在肯定机械行业美好未来的同时,也须正视机械行业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机械行业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差,企业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机械行业的主要厂商与国际行业巨头差距甚远,缺少中国自己的卡特彼勒、斯凯孚(SKF)、马扎克(MAZAK)等。同时国外公司也在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企业的竞争环境将会日益恶劣,如果应对不当,我们可能永久被定位于行业的低端市场,装备制造业的做大做强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