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机械行业:快速成长投资价值提升 推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13:48 银河证券

  银河证券 鞠厚林

  投资要点:

  2007年一季度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613.90亿元,同比增长31.94%,完成销售产值14046.66亿元,同比增长31.15%。行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同步加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我们认为支持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快速发展是机械行业成长的基础;2、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是机械行业加速增长的动力;3、国际产业转移和出口增长是机械行业增长的亮点。

  工程机械行业加速增长,2007年第1季度销售增长率达36%,重点产品中,超重设备、混凝土设备、挖掘机等均保持高速增长,未来1-2年仍将看好。同时工程机械的出口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机床行业受相关的产业政策影响明显,2007年一季度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继续呈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27%,预计未来2-3年,机床行业仍将保持25%-30%的增长速度。

  船舶工业2007年1季度的三大指标中,造船完工量增长19%,手持订单和新船订单量分别增长86%和67%,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完工量。由于该行业的生产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因此预计未来2年内行业的景气程度将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在2007年第1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在2006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所加快,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0%和60%以上。

  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和造船行业上市公司在2006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1季度继续加速增长,收入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48%、158%,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0%、234%和195%。

  我国机械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为25-30倍,高于美国17.9的水平,但由于我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美国,未来盈利的增长空间较大,我们认为,目前的市盈率比较合理。

  总体上,我们给予机械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重点关注中集集团中联重科沈阳机床广船国际

   一、机械行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007年一季度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613.90亿元,同比增长31.94%,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7个百分点。全行业完成销售产值14046.66亿元,同比增长31.1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89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行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同步加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2004年以来的机械行业一季度增长情况对比如下:

  根据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的内外部环境,我们认为,从行业成长性的角度看,机械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从周期性的角度看,行业目前处于从周期性询问复苏后的繁荣时期。我们认为,在行业成长性的影响下,周期性的波动相对弱化。

  总体来看,支持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快速发展是机械行业成长的基础;2、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是机械行业加速增长的动力;3、国际产业转移和出口增长是机械行业增长的亮点。

  1、经济快速发展是机械行业成长的基础

  机械行业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延续2006年的走势。2006年,机械行业受调控的影响减弱,机械行业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局面。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形成机械行业高速增长的最重要支撑。

  2004年以来,我国GDP增长与机械行业总产值增长对比情况如下:

  预计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宏观经济仍钭继续保持较好的运行态势,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石油化工、建筑、矿山、钢铁、电力等行业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仍将是机械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2、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是机械行业加速增长的动力

  在2005年国家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水平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装备制造业在突出“自主创新”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下发展目标:“发展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满足工业、能源、交通、国防等方面的需要”。

  根据国家的规划,相关部委开始陆续颁布相关政策和相关细则,将使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在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培育大型优势企业、技术进步和财税政策支持方面获得实质性好处。

  国家的上述政策将在技术升级、扶持国内企业和产品等方面起到明显的支持作用,对机械产品的进口替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进口产品基本是中高端产品及附加值较高的核心部件,在国家提高产品自主化的背景下,技术较为先进的龙头公司的高端产品将逐步被国内用户采用,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将会有明显的上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将通过进口替代政策降低对国外机械产品的依赖度。目前,我国重大设备投资的60%以上依赖进口,2010到年前后,争取降到30%左右的水平。

  3、国际产业转移和出口增长是机械行业增长的亮点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国内产品出口高增长也是近年来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我国机械等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二是机械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近两年纷纷走出国门,制定了积极的国际战略,取得较好的成效。

  2007年1季度全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73.13亿元,同比增长34.70%,增速比去年同期(23.09%)提高11.61个百分点,呈强劲增长态势。

  未来1-2年,随着机械行业的主要企业技术升级的加快,以及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行业的出口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

  二、重点子行业的发展情况工程机械

  (1)部分产品国内需求旺盛2006年-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进入“十一五”战略建设时期,工程机械行业面临旺盛的市场需求,2006年1-12月和2007年1-3月,机械行业的销售增长率分别达到37%和36%的较高水平,比2005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重点产品来看,根据2007年1-2月的数据,超重设备、混凝土设备、挖掘机等均保持高速增长,这些产品的由于技术含量较高,符合我国目前制造业和建筑业产业升级的需要,未来一两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超重设备和混凝土设备由于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相关企业受益的程度较大。

  (2)国际竞争力初步形成,出口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2004年以来,工程行业出口年均增长率将近70%,远高于销售总收入的增长,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们认为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速,工业体系较为完善,一批优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已经初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同时生产成本比竞争对手低30%左右,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企业实行“走出国门”的战略,取得较好的成果。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占全球贸易额的比例仅为2%左右,国际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未来5年,国内多数工程机械公司确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在产品布局、销售渠道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预计未来2年出口增长仍将保持30%以上的较快速度,不过应当注意国际贸易磨擦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机床(1)数控机床发展前景看好数控机床是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我国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

  国内数控机床企业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国内外机床行业的技术差异主要来于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差异,国内中高档机床的数控系统和滚珠丝杠、高速电主轴、刀库、机械手、全功能数控刀架等功能部件的80%以上依靠进口,德国西门子(SIMENS)和日本法那克(FANUC)两家公司基本垄断了我国市场上中高档数控系统的供给。

  “十一五”期间,受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的影响,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进口替代将对中高档数控机床产生明显的支持作用。同时国家将设立两个数控产业基地,沈阳和宝鸡将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数控机床基地。

  (2)数控机床产量持续增长2007年一季度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继续呈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27%,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30.43%。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和数控金属成型机床增速明显高于普通机床平均水平21.48和23.9个百分点。我们预计未来2-3年,在装备制造升级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机床行业仍将保持25%-30%的增长速度。

  造船行业

  (1)我国造船行业的国际占有率持续上升由于我国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国内造船企业,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步伐,接单能力逐步增强。按造船完工量计算,我国占全球市场的比例由2000年的5.5%,迅速提高到2006年的19%。

  2007年1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仅为18%,虽然略低于2006年全年的水平,主要是受我国春节因素的影响,如果与2006年第1季度15%左右的水平相比,则有较为明显的增长。手持船舶订单量和承接新船订单量的占有率分别达25%和43%,其中承接新船订单量大幅度增长,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首次超过韩国和日本。占有率比2006年全年的30%提高了13个百分点。可见造船行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

  (2)国家鼓励造船行业提高自主化水平在“十一五”规划中,船舶工业被明确列为国家装备升级的重点产业之一。2006年8月,国家发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根据规划的内容,要加快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将集中力量建设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形成以大型船舶工业集团为主体,以三大造船基地为依托,各类造船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国家不再支持新建造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现有造船生产企业通过结构调整,改组改造等方式发展。

  按规划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自主开发、建造的主流船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产量达到1700万载重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专业化生产企业,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到2015年我国船舶行业产量将达到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超过日本,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到2020年超过韩国,真正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因此,未来10年,中国船舶工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我们认为,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相关部门将出台具体的产业政策,鼓励造船行业在数量得到发展的同时,更要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先进的造船能力,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3)未来2-3年造船行业将持续看好2007年1季度,我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中,造船完工量为287万吨,同比增长19%,手持订单和新船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86%和67%,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完工量。而且单季度的新船订单1243万载重吨远远大于同期造船完工量287万载重吨,说明行业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该行业的生产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因此预计未来2年内行业的景气程度将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承接新船订单中,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占总量比例分别为71%、14%、10%。散货船为896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的近5倍;集装箱船为16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90%;而油船占总量的比例降幅较大,同比降低72%。

  上海长兴、广州龙穴和青岛海西湾三大造船基地接单能力进一步增强。龙穴基地在去年年底手持4艘VLCC订单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落实4艘23万吨大型矿砂船(VLOC)

  建造合同;海西湾也签订了4艘18万吨散货船的建造合同。

  在产业规模迅速提高的同时,船舶行业的产品和技术升级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2007年,一批代表当今国际水平的船舶产品的建造进入关键阶段。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首制船攻克了诸多建造技术难关,生产进度稳步推进;我国迄今为止承造的吨位最大、造价最高、技术最先进的海洋工程——30万吨FPSO拟于5月前完工交付;自主设计的8530TEU集装箱首制船建造进展顺利,后续船相继开工;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的13500立方米挖泥船也进入下水后调试阶段,将于今年内交付。

  一批自主开发的新型船舶顺利进入市场。国内目前最大吨位的23万吨大型矿砂船签订4艘建造合同;新开发的6600箱集装箱船签订4艘船建造合同;18万吨散货船签订意向20艘,已生效8艘;承接了全球目前最大的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

  三、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分析

  1、整体增长较快从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看,2007年1季报的数据基本上反映了全行业高速增长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在2007年第1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在2006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所加快,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0%和60%以上。

  按大的分类看,专用设备公司2007年1季度比2006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税后利润的增长速度从2006年的45%左右增加到2007年1季度的75%左右。

  通用设备上市公司2007年1季度的增长势头也好于2006年全年的水平,尤其是利润的增长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由2006年全年的20%左右提高到40%左右。不过与专用设备上市公司相比,通用设备公司的增长速度偏低。

  2、各子行业分化明显

  在机械行业相关公司业绩整体快速上升的情况下,各子行业的增长也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在上市公司相对集中的主要子行业中,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和造船行业上市公司在2006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1季度继续加速增长,这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收入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48%、158%,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0%、234%和195%。总体上看,这三个行业上市公司呈现了收入和利润同时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利润的大幅上升,远远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港口机械的两家上市公司,2007年1季度的收入增长很快,但利润增长速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中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80%左右,但由于上年同期冲回存货跌价损失2.2亿元,导致2007年1季度利润同比增长仅为12%左右。

  机床行业2007年1季度收入保持平稳的增长,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受昆明机床加快好转和ST通科扭亏的影响。代表性较强的沈阳机床等公司的业绩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增长。

  纺织及服装机械的上市公司中,绩优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都较为平稳,不过由于中纺机和二纺机的收入出现负增长,而净利润出现大幅的增长,导致该板块的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

  内燃机行业收入呈现小幅下降,虽然利润出现大幅增长,但主要是由于部分公司在受期间费用、投资收益等影响较大。我们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行业加快增长的趋势。

  2006年-2007年1季度机械行业各子行业上市公司的增长情况如下:

  四、行业的国际估值比较

  与国际市场上机械行业的估值水平相比较,我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25-30倍的市盈率偏高,以美国为例,机械行业重点上市公司2007年的市盈率平均为17.9倍,明显低于我国的估值水平。

  不过,通过对比行业的增长速度,增长前景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我国机械行业的增长速度。与美国机械行业相比,我国的增长速度较快,且净利润的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说明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

  同时,我国机械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在在20%左右,低于美国31.5%的毛利率水平,表明我国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企业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将有持续的提升。

  美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2007年估值水平如下:

  五、行业投资策略及重点公司

  (1)投资策略机械行业未来1-2年仍将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上市公司的业绩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各子行业的重点公司在未来1-2年仍将保持不低于25%-30%的增长率,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股价目前基本在合理的估值范围内,未来随着业绩的增长,股价将有30%左右的上升空间。因此给予机械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2)重点公司中集集团公司集装箱业务在2007年将出现显著的增长,专用车业务由于市场广阔以及公司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在2007年将持续高速增长,未来2年专用车业务的增长,不但是公司重要的增长点,也将淡化公司的周期性,公司的投资价值更加突出。

  预计2007年每股收益为1.25元,2008年1.5元左右,按25倍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合理股价为38元左右,投资评级为“推荐”。

  中联重科2007年以来,公司面临的市场形势十分有利,起重机和混凝土机械需求旺盛,1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净利润增长187%。此外公司将收购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等资产将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预计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为1.20,2008年为1.6元,按30倍市盈率计算,股价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沈阳机床公司将通过增发募集资金,建设高档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和功能部件产业园项目,公司未来2-3年的增长十分看好。

  预计2007年每股收益为0.50元,按此业绩,公司2007年市盈率为50倍,处于较高水平,但考虑到我国机床行业的巨大成长空间,以及公司的龙头地位,我们认为公司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将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给予“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广船国际公司目前订单充足,未来2-3年内任务饱满,同时公司的订单价格比呈现上升的趋势,毛利率逐步提高。

  预计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为1.10元,目前市盈率达39倍,处于较高水平,不过由于公司未来2-3年内业绩的高速增长可期,给予“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