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民航运输:成长性行业 走出贫困式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14:58 联合证券

  联合证券 陈建生

  04-06年民航运输业经营和盈利情况出现背离,油价高启并不是中国民航出现贫困式增长的首要原因。

  在高弹性系数和高GDP增长率双重推动下,中国民航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并具有很强的刚性特征。

  民航运力投放受民航总局有力调控,我们认为投放速度平稳适中,近两年并不会出现市场担心的运力过剩局面。

  行业同质化竞争和航空公司内部整合不力,对收益管理理念的经验缺乏和重视不够,是中国RASK低于美国同行的主要原因。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有限的市场供给、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格局更为合理以及航空公司管理层加大重视力度的共同驱动下,中国民航业有望提升票价控制力(RASK)。

  人口红利使中国民航业具有突出的成本优势,人民币升值使行业燃油成本、飞机保有成本和飞机维修成本具备下降空间。

  在目前的航油作价方法下,国际油价波动不会对燃油成本带来显著影响。

  人民币升值为国内民航业带来巨额投资收益,据测算,若2007年人民币升值5%,则分别为国航、南航、东航带来16.75、25.12、16.15亿元,折合EPS为0.103、0.392、0.249元。

  我们认为中国民航业应定位为成长性行业,以P/E为基础的估值体系最为适用于中国民航业估值。

  中国民航业增长和盈利出现背离

  民航运输周转量保持高速增长

  2000年以来,中国民航周转量保持高速增长,2001-2006的复合增长率为16.6%。2003年由于非典原因压抑的市场需求,于2004年集中爆发,说明民航运输增长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

  高油价下中外航空公司迥然不同的盈利能力

  扣除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益,中国航空公司经营性利润出现不同比例的下降。同样面临高油价,欧美航空公司盈利出现行业拐点,表明欧美航空公司在行业回暖的市场条件下,成功将航油成本向下游转移。

  我国航空业目前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2000年以后,旅客周转量的增长速度维持在16.4%,为同期GDP增长的1.8倍。中国民航客运增长将和高经济增长形成谐振,双重驱动有望把中国民航业带入长景气周期。

  民航供给:运力投放平稳有度

  市场一直忧虑中国民航运力投放过快,我们对于民航运力投放的结论是:民航运力投放平稳有度,将会为强劲增长的市场需求消化,近年来节节攀升的客座率可以作为佐证。2007年,中国民航将引进飞机155架,退役25架,增长约13%。

  我们估计市场需求增长率约为15.1%,2007年客公里收益水平和客座率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

  市场忧虑:运力投放过快

  市场的担心主要来源于两个依据:一是三大航空公司近年来ASK、RSK的高速增长,二是中国民航05、06年连续和波音和空客公司签订飞机引进合同,然而这些表象容易产生错觉。

  1、04-06年中国三大航运力高速增长存在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中国03年非典过后,被压抑的需求快速释放;二是三大航合并地方航空公司,使得三大航的运力增长水平远远高于行业水平。单纯使用ASK来分析中国三大航的运力增长速度,容易得出行业运力增长过快的错误结论。

  2、飞机制造需要1-3年的建造周期,交付时间会在引进合同中提前确认,飞机制造商根据合同安排制造工期,各航空公司签订订单不会出现集中交付的情况。

  行业管制:促使有度增长

  飞机引进有购买、融资租赁(相当于购买)和经营租赁三种方式,其中购买飞机经过国资委和民航总局审批;经营租赁由发改委审批后,送民航总局备案。飞机投放需要航空公司向民航总局申请航班、航线和时刻,民航运力投放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民航总局制定新增运力计划受以下因素制约,决定了中国民航运力不会过快增长:

  1、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飞机引进的总量,其中GDP增长速度以及民航市场需求和GDP的弹性关系就是民航总局进行决策的核心指标。根据民航“

十一五”发展规划,
航空运输
总周转量增长速度为14%,我们判断2007、2009年运力投放速度略低于14%,2008、2010年将会略高于14%。

  2、民航安全:中国民航核心技术人才(飞行、机务和空管人员)出现短缺,民航运力过快投放将导致疲劳作业,影响飞行安全。

  3、空域紧张:华南、华北和华东空域在高峰时刻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域紧张,以及五大机场近年来的准饱和状态,过快引进运力将加重空中堵车现象,影响航班正常率。

  收益管理:薄弱的收益管理水平

  中美比较:收入劣势

  我们对中美各三家骨干航空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客公里收入水平相差人民币0.02元以上,而可用座公里收入水平(RASK)则相差人民币0.06元以上。

  从下表可以看出,美国传统航空公司的客英里收入水平维持在0.13美元以上,折合成客公里收入为人民币0.645元。若中国航空公司能够实现美国承运人同样的收入水平,则中国航空业可以在几乎不需要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净利润增加人民币100亿元。

  收益管理——西方航空公司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利器

  收益管理,简言之就是求解MAX(RASK),或者是MAX(基准票价×客座率×平均折扣率)。具体是通过低价票吸引价格敏感类乘客,刺激运量;同时针对高端旅客销售高价票,从而实现RASK最大化。收益管理是西方航空公司赖以生存的法宝,主要实现方式始通过IT系统进行客票销售(类似于自动交易系统),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有学术观点认为已然到了极限。

  中国民航收益管理:理念在天上飞,行为在地上跑

  中国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水平低下存在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从2004年4月,中国民航方形成现行的分级票价销售体系,中国航空公司收益管理处于摸索阶段;二是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依靠经验进行人为操作的销售模式,无法适应民航市场的快速增长。航空公司纷纷引进收益管理系统,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认为,高端旅客的低折扣销售,造成了航空公司的收益毁损。

  行业特征:高经营杠杆和同质化竞争

  中国航空公司缺乏明确的产品细分和市场定位,各航空公司提供的产品替代性极强,属于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同时,在航班确定的情况下,增加单位旅客几乎不会增加任何成本,追求边际贡献的冲动成为航空公司价格战的直接诱因。

  集团整合进行时:尚未完全发挥协同效应

  三大集团整合地方性航空公司之后,未能完全发挥整合效应,这一点体现在销售体系尤为明显,直接对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中国国航已基本完成了整合,南航其次,东航情况不甚乐观。随着三大航的内部整合渐次完成,我们相信行业的整体收益水平会出现明显改善。

  展望:航空公司是使用最昂贵交通运输工具的IT企业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从运力发展规划、航线网络设计,直到终端的市场营销和客票销售,依靠历史经验和人工操作,已经遇到天花板。我们认为目前航空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利用收益管理理念,借助收益管理系统,加强对下游的票价控制能力。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航空业咨询公司盖安德认为:未来的航空公司不是运输企业,而是使用最昂贵交通运输工具的IT企业。

  中国民航:走出贫困式增长

  基于我们对中国民航运输业的理解和判断,我们认为中国民航业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有望提升收益管理水平,走出贫困式增长。

  三大集团完成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

  从三大集团的整合进程来看,国航领先,南航次之,东航的情况最为复杂。随着三大集团整合完成,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民航市场将会形成以2-3家超大型航空公司主导的寡头垄断,并占据80%左右的市场份额。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有利于航空公司提高票价的控制能力,改变收益水平低下的不利局面。

  中国民航市场格局发生有利变化

  06年以来五大航线外航空市场的崛起,以及我们对于国际航线的良好预期,将使得航空公司航线网络更为均衡。低收益市场的逐渐成熟,有利于航空公司提升定价能力。

  国际航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按区域细分,港澳旅客比例成逐年下降趋势,国内和国际旅客比例总体保持稳定。2005年,国内、国际和港澳旅客分别占比75.2%、21.4%、3.4%,美国目前国内旅客占比稳定在70%左右。国际旅客比重逐步提高,利于中国航空公司国际航线走出亏损。

  最近五届奥运会的数据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年奥运会举办地国际旅客周转量会高于周转总量3-7%。我们认为中国民航和经济发展和美国1984年的情况最为类似,洛杉矶奥运会对于中国08 奥运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二线市场加快成熟,航线网络体现规模效应

  2002年以来,四大机场五大航线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二线机场(吞吐量排名在5-15位的机场)20%左右的吞吐量增长,使得民航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航空公司得以搭建更为均衡的航线网络,并受益于航频加密带来的规模效应。

  部分市场需求处于压抑状态

  我们认为未来三年,中国航空市场相对于强劲增长的需求而言,可能出现供给不足。现实需求以潜在需求方式存在,将为航空公司提升运价水平,提供良好契机。

  从区域市场看,干线机场起降时刻的稀缺以及华南、华北市场的空域紧张,将会抑制运力投放,并提升该细分市场的收益水平。

  从全国市场看,从2004年以来,飞行、机务、空管等专业技术人才出现短缺,中国民航业运力投放面临瓶颈。我们预计在一个机长培训周期内(5-8年),即2009-2012年之前,中国民航业将会维持供给略小于需求的局面。

  航空公司经营理念发生转变

  中国民航业历史以来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甚至是计划经济色彩最为浓厚的行业。但航空公司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主要依据如下:

  行业格局发生改变:三大集团中国航空公司行政重组以前,航空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便容易成为行政兼并对象,存在强烈的运力扩张冲动,规模小,三大集团合并以后,航空公司生存压力变小,安全和效益成为航空公司的工作重心。

  游戏规则发生改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及国航上市,三大航空集团开始在资本市场同场竞技。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经成为国资委考察管理层经营业绩,以及左右行业并购重组格局的重要指标。

  航空成本:受益于人口红利和人民币升值

  通过中美航空公司的比较发现,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成本显著低于国外航空公司。

  中美航空公司之间存在不同的成本结构,随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航油成本、飞机保有成本(折旧和经营租赁费用)和维修成本将会逐年降低,起降费用和人力成本将会保持稳定,中国航空公司逐渐趋同于美国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

  航油成本:定价模式和套期保值锁定航油成本

  国内航空公司航油作价方法

  2006年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航空煤油作价办法的通知,内地航油销售价格按照国产和进口综合采购成本加进销差价构成,航油综合采购成本=现行航空煤油出场价格+(上季度一般贸易进口航油实际采购价格-上季度国产煤油平均出厂价格)×上季度一般贸易航空煤油进口量/上季度内地航班航空煤油实际销售量。

  新作价方法下国际油价对国内航油价格的影响

  国内航油价格出厂价为5830元/吨,相应新加坡航油FOB价格为83元/桶,预计二季度不会上调航油价格。如新加坡航油FOB价格季度均价超过88美元/桶,国内航油价格波动幅度仍非常有限。根据中华商务网提供的一季度成品油进出口数据,一般贸易航空煤油进口量为17万吨,据测算,中国一季度内地航班航空煤油实际销售量约为200万吨,因此国际价格的波动对于国内航空公司的影响约为10%左右,且滞后一个季度。

  航油套期保值对航空公司航油成本的影响

  据2006年报,国航、南航航油掉期头寸分别为2015万桶、1230万桶(东航不详),占2007年用油量32.5%、50%。基于国内航油的特殊定价体制,国航、南航利润将和原油价格同向波动,即随着油价上涨,盈利不降反涨。

  人力成本:人口红利铸就成本优势

  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座公里人力成本未来会保持稳定,行业人力成本将会和运量保持显著的正比例关系。以美元为计价单位,座公里人力成本将会呈上升趋势,但中国航空公司对西方航空公司,在未来5-10年中仍会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飞机保有成本:折旧政策扭曲折旧成本

  中国飞机引进,需缴1%关税和4%进口环节增值税。若中美航空公司能够获得同样的飞机购买价格,中国航空公司的折旧成本比美国高5%左右。中美航空公司折旧成本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飞机折旧政策:美国干线飞机折旧速度为20-30年,中国为15-20年,和美国支线飞机折旧速度相同。调整成同样的折旧政策,三大航折旧费用可以减少25%-33%。按照25%计算,国航、东航、南航可以分别节省人民币13.25、12.5、11.75亿折旧成本。

  假设波音、空客不调整目录价格,以及中国能够以同样折扣率购买飞机,以及人民币年均升值5%,预计2007年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同比节约1亿元的飞机折旧和1亿元的经营租赁费用。

  起降费用:支付方式差异抬升起降费用

  按照平均航距1500公里测算,每位国航、东航、南航乘客分别承担的机场费用为人民币125.28、112.07、149.12元,而每位AA、UA、大陆航的乘客承担的费用为人民币63.38、50.91、71.08元。造成该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机场收费方式不同:美国机场直接向乘客征收人民币100-200元不等的机场税,中国机场则是征收30元或50元的机场建设费。中国乘客承担的机场总费用低于美国,支付路径不同导致中国航空公司起降成本高启。

  人民币升值:加速升值和债务规模扩大双重推动

  人民币自从去年采用浮动

汇率以来,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3%。根据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200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极有可能超过5%。另一方面,航空公司运力扩张会扩大外债规模。假设2007年人民币升值5%,各航空公司外币负债同比增长10%,根据我们测算,国航、东航、南航07年的汇兑损益分别为16.75、25.12、16.15亿元,扣除所得税后折合EPS分别为:0.103、0.392、0.249元。

  中国民航运输业估值

  关于民航运输业估值,我们认为源于航空运输业的高成长特征,适用于周期性行业的P/B,对于中国航空公司的估值并不适用,以P/E为基础的估值体系更加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中国民航业和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成熟发达国家民航周转量增速基本保持在3-5%左右,且体现出很强的周期性特征。前面的分析已经说明中国民航运输维持在年均15%左右的增速,且表现出明显的刚性特征。中国航空运输业不宜使用周期性行业的PB进行估值,PE或者PEG更为适用。

  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会为中国航空公司带来高额汇兑损益。尽管使用EV/EBITDAR对航空运输企业估值良好的适用性,然EBITDAR并不包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益,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航空公司估值存在缺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