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正文
 

有线数字电视迎来快速发展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14:31 证券时报

  刚刚发布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线数字电视迎来快速发展期

  □本报记者 学铖

  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强数字电
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根据广电总局近期发布的信息,目前国内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平移已经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整体平移由点到面全面展开。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国内有线数字电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

  

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迅速增长

  实践表明,“整体平移”是国内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必由之路。根据广电总局近期发布的信息,目前国内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平移已经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整体平移由点到面全面展开。

  几天前,10月15日,青岛市基本完成城区60万户的转换工作,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竣工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城市。

  在整体平移试点较早的城市中,佛山、杭州将在2005年底完成城区用户的整体平移。深圳计划在2006 年初完成城区用户的整体平移。目前,大连、太原、绵阳等地整体平移的用户数都超过了10万户,已进入平稳的增长阶段。

  另外,北京、重庆、天津、广州、珠海等城市也已经启动整体平移工作,包头、遵义等中西部地区城市也进入了整体平移的阶段。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省份也开始行动起来,山西、广西、湖南等省区已举行了物价听证会或者正在进行物价听证。

  随着大规模整体平移进程的加速,业内专家预计,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很快将实现突破,将出现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扩张的第一个高潮,预计2006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达到1500 万户。

  运营模式趋于成熟

  目前,国内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初步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局面。这其中,杭州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杭州数字电视以VOD点播为主的交互电视业务进展较为顺利,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大的进步。

  据了解,杭州数字电视总计约50万用户,目前已整体平移40万户,其中定购交互电视服务的高端用户达到了8万户,2005 年底有望提前完成杭州市区50万用户的整体平移,初步计划2006 年关闭模拟信号。

  杭州数字电视公司在2005年6月结束了“免费点播”,实施点播收费,目前每月点播收入大约在40万元左右。在一个季度的时间里,整体平移后的高端用户比例就达到了约25%。在杭州,高端客户的总基本收视费用相对较高,为49元/月,是普通用户14元/月的3.5倍。

  成都证券最新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杭州模式已经具备中国数字电视运营模式的雏形。并且,杭州的进展表明,用户对交互电视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

  报告还认为,随着深圳等中心城市的跟进,整体平移在全国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各地运营商在数字电视用户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交互电视业务将成为其发展重点。预计2006 年交互电视业务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亮点。

  未来发展动力在于用户需求

  不过,也有人担心未来人们对电视娱乐的旺盛需求得不到满足,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电视娱乐领域的供求矛盾日显突出,人民群众对电视的质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量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但却得不到满足。典型表现在私自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和盗版光碟泛滥上。

  成都证券则认为,未来国内有线数字电视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将来源于广大用户持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杭州数字电视VOD 业务的初战告捷就充分表明,这类数字电视业务非常符合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

  发展瓶颈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在国内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历史上,“节目-用户”矛盾一直处于国内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位置。“节目-用户”矛盾,如同“鸡与蛋”,因为没有好的节目,所以数字电视用户数始终发展不起来;反过来,又因为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太小,致使好节目缺乏成长的土壤。

  成都证券的调研报告认为,“节目-用户”矛盾的症结应归因于有线网络渠道的不畅通。就好比两个极具活力的城市之间有着巨大的贸易往来需求,但中间的交通不畅,缺少一条

高速公路,如此硬生生的拖累了两个城市的发展。因此,推进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建立高效、畅通的流通渠道正是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步骤。

  调研报告进一步指出,网络运营商和节目提供商的利益一致,双方有足够的动力来合作推动开展点播业务,同时,数字电视的发展将为节目提供商在“节目-用户”之间搭建一个畅通的营销渠道,有效的打击盗版,降低节目产业的投资风险。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交互电视业务的逐步成熟,国内节目内容较为匮乏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节目-用户”关系将步入良性互动的阶段。

  (本文得到成都证券研究所大力支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