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正文
 

警惕油价高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17:09 证券导刊

  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刘勘

  提要:

  面对日益高涨的油价,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轻视或忽略它的“狂奔”。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难以幸免。可以预计下半年由于原油和成品油需求仍保持一定
的增速,将造成对经济及股市的冲击。随着油价的飙升,股市整体估值也将出现调整。

  目前国际油市与股市、汇市一样,已成为投机收益的大“赌场”,投机资金正在取代政治事件、经济兴衰、战争爆发等因素,成为左右国际油价走势的主导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对冲基金有7000家,资产达8600亿美元,它们的流向直接影响着油市、汇市和股市波动。国际石油市场期货价格上升,即期货价格超出现货价格现象,表明市场石油供不应求。

  值得关注的是油价高位震荡期间,美国“石油专家”大肆造势,称油价升至60--70美元后将推到100美元,其推波助澜,蛊惑人心,目的是制造市场恐慌,诱导不知情的消费者抢购石油,殊不知

石油价格非理性上涨的85%利润都流入了石油交易商腰包,尤其是美国石油交易商,而生产国只能得到15%的利润。从2004年财富全球500强中不难看出,前10家中就有4家为石油公司,就可见一斑了。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路攀升,创22年来新高,仍看不到下落趋势,说明已迈入高油价时代,不仅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变数或实质性的损害,高企油价迫使企业成本转移到产品价格上,成本与价格恶性循环加大通胀压力,使宏观经济和宏观调控增添变数,消费和投资成本越来越大,物价有上升压力,油价不断攀升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必然反映到各行各业的经营上,提高企业经营成本,最终导致整体经济受压。更为重要的是油价上涨是一个中长期过程,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滞涨”泥潭,引发我国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

  过去3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轨迹表明,油价上升是经济衰退和股市下跌的领先指标,油价下跌总是经济复苏与股市繁荣的领先指标。然而油价高企却必然使某些公司暴富,大赢家当然是石油公司。我国大型石油企业就是高油价受益者,如去年香港联交所盈利“冠军”的中石油,营业收入为38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升27.9%,全年净利润为102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47.9%,创下上市以来最好水平,中石化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5906.32亿元,净利润32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57%和69.77%,其净利润也创出历史最好水平,8月21日发布的“2005中国企业500强”,中石化年主营业务收入将为6342.8709亿元,业绩激增跃居首位,较去年又大幅度上升。

  能源价格上涨,对下游大多数行业造成冲击,行业盈利面临挑战,下游行业因市场竞争状况、产品供需不同,对涨价的消化能力表现迥异,行业估值水平将发生变化。对脆弱的中国股市,高企油价使原油类上市公司受益,国内能源开采企业,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国内原油价格大约在43美元附近,比

国际油价要低得多,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对上游开采类企业是件好事,使企业毛利率获得提升,A股的中石化、石油大明、中原油气和辽河油田等,石油开采类上市公司业绩将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国内

成品油定价机制尚处于半市场化机制,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国内市场批零倒挂,构成炼油类上市公司越炼越亏,成品油流通销售领域越卖越亏,已显示出价格改革迫在眉睫。不过政府对石油体制改革确实有所考虑,近期会有所动作,尽快理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上调的可能性极大,用价格机制来引导改变目前闹“油荒”的局面。

  油价持续走高带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本已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业绩再遭打压,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日益堪忧,对中下游行业造成压力,将推高大多数上市公司运营成本。企业若从国际市场直接进口原油进行加工,则其成本受到国际油价涨落影响,油价始终处于高位将淘汰部分没有竞争力的石化企业,如石炼化有一半原油依赖进口,锦州石化公司主营业务中有80%是炼油,从它们半年报业绩大幅度下滑看,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还有用油大户的电厂、钢厂、航空、交通运输,中下游化工企业、农业、同时会影响汽车制造等相关行业。尤其航空类上市公司波及最为明显,因油占其成本25%以上,假如航油上涨10%,对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上海航空每股收益影响分别为-007元、-0.04元、-0.09元,成本提升对利润大幅挤压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石油已成为工业社会的百业之母,石化价格急升在各行业普遍出现的话,所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水、陆、空运输,燃油发电等个别直接相关行业,还将影响整个中国企业盈利预期。据人行对5000家企业调查显示,今年7月份企业库存增长22%,油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预期,企业本能地开始囤积原材料,库存加大使得企业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已接近30%,在流通领域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说明企业流动性开始出现问题。

  那么看不见的潜在影响又是什么呢?如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从1972年的117.44点跌至1974年的69.72点,跌幅达40%;日经225指数也从1972年的5236点下跌到1974年的3764点,下跌了29%。这种情况会否在今天的中国股市重演呢?撇开股市政策面变化和影响不谈,近期全球经济所遭遇最大问题是石油价格连续疯涨,对我国企业盈利预期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可能会改变中国股市的整体估值水平,引起股市新一轮调整。

  日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股市,恐怕终究难逃为国际油价高企埋单的命运。由于股市投资是企业盈利的预期,随着油价飙升,股市整体估值将会出现调整。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轻视或者忽略油价的上涨,可以预计下半年对原油和成品油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构成我国经济和股市的冲击。当然长期看随着我国生产力效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我们在完成产业转型后,经济和股市仍会走好,但从中短期来看,对正在到来的第四次石油危机,投资人必须提高警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