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公关费引出郎顾之交 郎为顾写过利好文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6:53 京华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艳 实习生 张鑫 “郎顾相争”还是“郎顾相交”,如今成了一个疑问。 格林柯尔(行情 论坛)5天前被港交所谴责,如今又因为身陷“拖欠1000万港元公关费”之事而再次成为公众焦点。据了解,格林柯尔将在今天上午在深圳召开媒体说明会,就董
顾雏军被告欠款1000万 旗下拥有科龙、美菱、亚星等上市公司的格林柯尔(8056.HK),一向在家电行业被认为是“肯定有问题”的公司。具体问题何在,却无人知晓。上周格林柯尔主席顾雏军被香港联交所公开谴责后,事情开始浮出水面。 昨天有媒体爆出消息称,顾雏军曾经要求香港著名教授郎咸平撰写一篇对格林柯尔有利的文章,并因此欠下中间人1000万港元公关费。昨天香港高等法院向本报记者证实,确实受理了这宗民事诉讼85-2005的案件。 香港新鸿基证券经纪人宋振(SungChun的中文译名)告到香港高等法院,要求取回顾雏军承诺给他的约1000万港元。宋称,2001年底,格林柯尔股价曾因传闻大跌,顾要求SungChun帮忙澄清不利传闻。宋于是把顾介绍给郎咸平认识,并向郎提供了有关格林柯尔的财务资料。之后,郎咸平在国内《新财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顾、格林柯尔和科龙的文章。不久,格林柯尔股价出现回升。 宋振在起诉书中提到,顾承诺向其支付1000万到2000万港元作为报酬,但却一直没有履行承诺。2003年至2004年间,经几次提醒后,顾雏军承诺会将自己两家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GTT Assets Manage-mentLtd和Simog Capital Limited)持有的科龙股份出售后,再将钱付给他。到2004年5月,顾向新鸿基投资发出书面通知,分别将两笔524.3万和529万港元资金,转到宋以离岸公司开设的账户。但后来顾又向新鸿基表示,有关书面签字并非由他开出,而是宋将他在其他文件上的签名剪贴所成。新鸿基告到加拿大安大略法院,冻结了这笔已经汇进当地账户的资金。 郎咸平表示事不关己 昨天下午3时,郎咸平正在大陆飞往香港的飞机上,记者采访了其私人助理张小姐。张表示,2002年,郎咸平确实在《新财富》上写了《从“科龙事件”谈柔性监管》这样一篇文章。 张小姐表示,关于宋振状告格林柯尔以及顾雏军的事情,事实上与郎咸平没有关系。郎咸平就此事发表的评论为:“第一,顾雏军本人和别人有任何约定,我不知道,我也不会置评。因为这不关我的事。第二,没有一个人要求我写过任何公司的案例,但确实有很多人要求我不要写他们公司的案例。我做任何公司的案例分析,都是按照所披露的资料,因此我的分析是中立的、客观的。我对格林柯尔的一贯言论国内媒体是熟悉的,我不需要多加评论,但是我的言论对格林柯尔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这些谣言应该是不攻自破的。” 张小姐表示,此时此刻,郎咸平无法主动澄清什么,一切要等格林柯尔方面今天的解释,郎咸平会根据格林柯尔方面的解释做进一步的表态。 格林柯尔方面上下员工对此已经完全封口,正式的回答只有如下一句话:“明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此事。” 状告格林柯尔的当事人宋振已经离开其原来的工作单位香港新鸿基证券经纪公司,记者无法联络到他本人。其原工作单位方面表示,在两个月前宋振已经离开公司,去向不便透露,相关事宜公司已经全面交付律师。如果律师觉得可以回答记者提问,会主动联络记者。截至昨日发稿,记者并未接到新鸿基证券经纪公司律师的电话。据宋此前披露,他在2000年7月结识顾雏军,担任顾在香港新鸿基证券的经纪。同年11月,顾通过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GreencoolConcord买卖科龙股份。2001年2月顾向宋表示,GreencoolConcord与上市的格林柯尔公司同名,容易被大众知道他在买卖科龙股份,指示宋卖出所持有的科龙股份。2001年3月,顾指示以上述两家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名义开户,在当年8月到10月间继续买入科龙股份。广东科龙在同年10月底公布顾收购其股份,成为科龙最大的单一股东,顾雏军在当年8月到10月间的证券买卖属于内幕交易。 格林柯尔面临新危机 2004年9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说,批评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以七种手法侵吞国有资产。郎在演讲中认为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以仅仅9亿多元人民币,换了100多亿资产,是利用科龙强大的现金流,而不是靠个人的资金来建立冰箱帝国。没有多久,顾雏军便委托律师告到香港高等法院,以诽谤罪起诉郎咸平。郎咸平也随后聘请律师对峙。案件到目前为止还没了结,两人似乎一直是“对头”。 但此事一经披露,“郎监管”原来只是在两年里对格林柯尔的态度发生180度转弯。对此,郎咸平助理张小姐表示无法回答。 记者了解到,类似事件曾在2001年发生,不过与格林柯尔演对手戏的是瑞银华宝一位分析师。在2001年12月前,被权威机构评为“最佳中国分析员”的瑞银华宝分析员张化桥,一直都在极力推荐买入格林柯尔,但在跟踪格林柯尔两年之后,张化桥在2001年底转变了对格林柯尔的态度,质疑格林柯尔的无氟类制冷剂产品,因而被顾雏军告上法庭。 一知情人士表示,连续有两名知名人士态度逆转,我们不得不怀疑格林柯尔真的存在问题。事实上,之前人们一直就对顾雏军在国内四处收购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以及被其称为大本营的天津格林柯尔工厂总是拒绝媒体采访而大感疑惑。 5天前,港交所已公开谴责格林柯尔以及顾雏军:格林柯尔集团与天津格林柯尔关联交易不清,违反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操作关联交易。 郎为顾写过利好文章(链接) 据《每日经济新闻》披露,自《新财富》创刊以来,“咸平财评”便是该杂志的固定栏目,郎咸平是该杂志的学术顾问。在《新财富》2002年6月号上,郎咸平在《从“科龙事件”谈柔性监管》中写道:“据了解,顾雏军的年薪是12元。我听到很多流言说他太过矫情,只是做做戏给股东看而已。当然,我是局外人,不可能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是当我感觉顾雏军12元的薪酬与美国著名地产大王川普10美元的午餐费及K-Mart的采购相比,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个善良管理人应该做的事。”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郎咸平对顾雏军做法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