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9日19:00 新浪港股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家 港股独角兽 微信公众号(xlgg-sina)

  作者简介:港股独角兽,香港80后,曾分别担任过买方、卖方分析师,香港报章、电台访问嘉宾。致力寻找今天还被忽略的股份,分享每天看到光怪陆离的港股那些事儿。价值投资、投机、抽新股、卖壳、庄家股,寻找不同故事的不同炒法。

  香港自回归以来一直都是作为内地通往过际的一扇窗,即使近年一些中资科网股可直接到美股上市,但不少内地股份仍会选择香港作为走出去的首要地点,一来是香港与中国文化始终较接近,二来就是上市监管较宽松。笔者未来会分三篇文章,谈谈近年港股中新股市场的变化。

  2014年,阿里巴巴在选择美股及港股上市中,明显要以港股作为首选地,只是集团的合伙人制过不了证监会已而,才不得已到美国上市。上市不久,果然被名牌及股东提出诉讼,控告集团旗下的网站上出售假货,事件现时仍在处理中。既然是零售巨企这麽多合规部人员及律师团队,在美国上市仍是遇上水土不服,也难怪现在内地企业上市,最好当然内地本土上市,不能等的话仍会考虑香港为先,再考虑其他地方。

  回想多年前内地的“五保四行”上市,可谓盛极一时,甚麽工行(1398.HK)、建行(939.HK)等上市,都会吸引中外资金、本地富豪群星拱照,散户当然也会来凑热闹,争相入票。最后保荐人当然也很识趣,即使是散户也可以至少“一人一手”,务求做到皆大欢喜。

  这是最玄门正宗的炒新股时代,因为当时中国概念仍很新鲜,市场有憧景自然易炒。这些新股虽然也的确需要资金再发展,但业务大都正经对办,又有国务院做大股东,中国概念带来无限想象,新上市不难做到高开高收,甚至短炒好一段日子,真真正正做到皆大欢喜。

  然而,这段玄门正宗的炒新股时代已成过去,原因是近年国企新股已渐渐变得无新意,当重覆的概念出现时,会遇到两大问题。第一,即使想入票的外来基金,也因为该投资题材上已经有仓位部署,再拨出资金去推高股价的动力不大。第二,由于中国来的资金仍然是多,国企来港上市始终还是有资金要参加这场“俾面派对”,导致新股定价毫无吸引力。

  最近几隻庞然大物的国企旗下公司来港上市正正遇上这样的情况。中银航空租赁(2588.HK)今年6月1日首挂,集团母公司为中国银行(3988.HK),也算是堂堂正正的国企。集团採取42元定价,早市曾高见43.81元,但如上文提及,题材重覆,在本港已有同一题材的中国飞机租赁(1848.HK)上市,中国飞机租赁大股东亦是属于国企的光大系。因此,即使中银航空租赁估值较吸引,也调动不了多少资金买入,结果首日顶不住招股价,收跌2.55%。此后,中银航空租赁股价无大突破,直至上周五仍未重上招股价。

  近来两周同样见到这样的情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658.HK)及招商证券(6099.HK)两隻国企新贵上市成绩都普普通通。以邮储银行作例子再解释,这隻市值近4,000亿港元的庞然大物要上市,当然吸引到一班投资者留意。但其估值并不吸引,集团当然解释是因为集团的坏账比率仍低,有如早年内银上市的情况,估值因此不会定得太低。

  但估值这回事实际上看的是市场上的供求。邮储银行上市时便找到中船重工、上港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诚通等国家队做基石投资者。这些机构用的是国家的钱,自然愿意买贵货,变相推高上市邮储银行估值。国际配售当然也有其他实力较弱的国家队资金进场,变相令公开市场认购变得微不足道,这说实话是很不健康的一个情况。邮储银行的国际配售结果录得踊跃超额,惟本港散户也不笨,公开发售只得2.6倍超购,谈不上踊跃。

  连散户也看到“无水位”,资本市场中的港资及外资当然也不是笨蛋,这样解释了为何这些国企新贵上市时,市场反应一次差于一次。但作为国企新贵,又有这样市值,如果首挂收跌恐怕说不过去,未来那有面子在国企堆中行走呢?聪明机灵的投资银行家当然会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尴尬场面,便是保荐人出来护盘。邮储银行首几天股价就是在4.76元至4.77元高低徘徊,这都是保荐人的功劳。

  投资银行家当然还会去将邮储银行的产品包装推销给更多富豪,这次刚好有李嘉诚基金会原意接货。基金会披露持有超过11%邮储银行H股推定权益,约佔全数发股本约2.8%。基金会解释长和零售业务的市场分佈与邮储银行不谋而合,有充分理由去认定邮储银行是好的投资。这次好了,有李嘉诚这个华人商业圈的金漆招牌护身,保荐人角色也可慢慢功成身退,邮储银行股价终于企稳。

  邮储银行的情况与招商证券类似,读者若有兴趣可自行参考相关文件。不同是招商证券市值没有这麽大,上市保荐人自己做,护盘的买入牌也是自己招商证券。说实话,做到这样是另一层面的丢脸。

  近年国企新贵已少见具投资价值,不是已有相关题材,如上文提及的中银航空租赁、邮储银行、招商证券;便是市场看不懂业务,如中国华融(2799.HK);上市后潜水也不出奇,如中再保(1508.HK)。回想对上一隻玄门正宗的优质国企新贵,如笔者没记错,应该是2014年尾上市的纯正核电股中广核(1816.HK)。下期再续港股新股市场最新发展。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那些炒房的人真不怕泡沫破吗?

人们每一次判断房地产涨疯了,然后选择清空房地产,拿着从没见过的大数额现金去投资不稳定的股市,或者其他金融产品,或者去投资实体经济时,其结果都是一次次失望,因为非房地产的投资,都没有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

高科技才是创新只是一种迷信

企业创新,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效率的手段,效率最终反映在财务指标上,而终极的财务指标就是利润。如果工业4.0不能增加利润,要它做什么?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传统行业照样可以创新,照样可以提高效率。

房地产迷幻了一代中国人?

史蒂芬罗奇说,房地产迷幻了一代美国人,诱惑了许多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美国的问题可能会发生在中国身上,没有谁能肯定地说中国是个特殊的例子。几年前的这句话或许能给今天的我们一些警示,我们当从中吸取教训,及时醒悟,合理纠错。

当前经济最应警惕楼市过冷

无论采取什么限制性政策,房市交易归根结底是商品市场的交易行为,逃脱不了市场规律的洗礼,即便是以行政权力采取直接或间接的“休克交易”策略,也只能把问题和矛盾暂时压制下去---压制越久,将来的负面效应就越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