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3日08:30 智通财经网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2:3!昨夜中国国家足球队又输给韩国了,场面并不难看,而且双方还踢得挺好的,球迷没意见:怎么说第一场世界杯外围赛,咱们还比韩国队多进一个球!

  踢球是什么?就是双方22个身体素质好的人在场上玩“躲猫猫游戏”,而“躲猫猫游戏”的最终胜利者一定是用脑袋精明的人。可惜我们的国足似乎从选材上就出了问题,以前国家队选人,不少是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在场上按部就班的做规定动作,能不输吗?甚至球王马拉多纳到中国参加友谊赛,都曾告诫我们的球员:踢球是个智力游戏,不是体力活儿。

  想起最近轰动全国的一则电话诈骗案,济南大四学生小雨母亲无业,父亲有残疾。2016年8月24日,一诈骗团伙接连扮医保局、公安局、银监局等多方身份,骗走她27930元,其中2万是借同学的。当小雨拨通电话想讨个公道,对方竟嘲讽:“我是骗子。你好,你个傻子!”。我们在愤怒和谴责骗子的同时,怎么就没到想过如何让自身清醒不上当呢?至少最起码的社会常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有责任教育给后代。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是内地的口号,其实教育更要面向自己,学会自我保护才是当务之急。比如沪港通、深港通开了,可是内地的投资者普遍对港股知识一知半解,还带着A股的思维来投资港股,风险极大。

  A股流行讲故事,从上市公司就开始讲,到市场上股民开始讲,再到专家开始讲,最后到信不信故事都变真的了,“A股专治各种不服”资金推动型,毕竟A股市场90%的投资者都是散户。

  但是在港股用这套就不行,港股几乎清一色的机构投资者,你讲出来的故事人家都不相信,如何获得资金的认可呢?若有人问前几年香港人为啥很少炒港股,因为香港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投资美股,可能是香港本地人受港股的窝囊气太多,金融危机后段,连一些名家也在媒体发言,口口声声呼吁港民去买美股了。

  不过近期随着人民币贬值,欧洲动荡,日本量宽等等因素的影响,港股市场似乎又成了市场的宠儿。随着深港通临近,我们看见的是每日大量的A股资金,透过沪港通渠道持续买入港股,8月份以来,甚至连大笨象汇丰控股(0005.HK)的股价都飙升了近20%!

  做投资需要做功课

  如今的香港股市的确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至少市场的资金层面上分成了几路江湖:每日辛苦做恒生指数的大师们很多都是欧美机构;控制大蓝筹的国际投行;玩儿中资港股上市企业的内地资金;做借壳生意和老千股的“香港地主会”;场外衍生品创设的窝轮商及各路投机客...最奇特的是各路资金基本都是各玩各的套路,互不干涉,也算和平,也就是我们说的“炒股不炒市”......

  这盛世如你所愿,如同旧中国时代的上海滩,来了都是客,来了都是爷。喜欢玩儿快闪,喜欢舞几曲,喜欢跳蹦极,能够“嗨滑板”的毕竟已经属于潮流一族,但最终还是输给胸有成竹的价值老道。这是一道香港新风景,就看你是否有所察觉。

  香港市场被内地媒体称作“成熟的市场”,它如果是熟透了,也就熟烂了。市场这么多的老千股,不也就抓住了香港市场法律的漏洞嘛,你是否看清楚人家“合法的行骗”?就要求投资者平时多学习,学习财务知识,掌握市场动向,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

  说实话,这几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内地的股民才大开眼界,原来金融市场24小时都有铺天盖地的资讯,原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是这么的落伍,原来上市公司的本身才是市场的根基,原来写研报的很多分析师根本就没有实盘炒股票.......世界那么大,不要我没看清楚,就稀里糊涂的买了股票!

  内地大部分股民不喜欢看上市公司公告,喜欢跟着媒体鼓动操作自己的账户,这是很要命的。能看懂上市公司的公告,是投资股票的第一课。难的是看了以后公告如何解读,如何再去独立思考,这样的功课只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至少学会点自我保护吧。

  笔者见到内地一些做港股的私募机构人员,经常熬夜研究到深更半夜才有睡眠,认准了行业与企业的深度研究。作为散户投资者能把自己买的股票企业吃透,把一个细分行业研究更深,也许你自己已经是一个专家了。请记住股神巴菲特说过,经济学家对企业一点用都没有。所以喝了太多的“鸡汤”有价值的其实很少。

  香港市场最缺人才

  香港股市的制度(注册制)有问题,还是香港人不精明?在市场风雨飘摇之际,香港前证监会主席梁定邦很有迫切感。IPO排名、成交量、市值……,他认为香港这些表面的数字远不如人力资本(humancapital)四个字来得重要。

  “上海的CFA协会成立只有几年,人数已抛离香港。我还发现,上海人中学已很注重英文,英文程度甚至比香港高。”他忧虑长此下去,香港人才不足问题很大。

  “为什么读完大学商学院,得到荣誉学位,却要找一份8、9千元的文员工?很可怜!你可以说,内地清华、北大学生刚出来也只是5、6千元。问题是他们有向上流的机会。在香港,要运气很好才能爬上来。”

  金融中心地位的奠定,靠的是各种专业人才打拚。梁定邦担心人力资源错配及不足窒碍发展。现时职场怪现象是,一方面大学生找工难,一方面企业感叹找人难。

  梁定邦分析,根结在错配,在科技冲击下,全世界金融业正转型,以银行业为例,传统生意遭淘汰,一部柜员机可代替五个柜台出纳员,所以东亚银行会裁员。但与此同时,FinTech(金融科技)、riskmanagement(风险管理)、compliance(合规)却很缺人。

  他指出,这些短缺人手的工种均需要经验,不论纽约抑或伦敦都是“没有经验的人太多,有经验的人太少”,香港尤其严重,然而缺乏磨练的机会,又何来经验呢?

  梁定邦曾兼教香港中文大学、科技大学、岭南大学等多间商学院课程,经常帮学生撰写推荐信、找工作。“政府花这么多钱在教育上,却没有做好对接,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他批评,香港金融业界一向奉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某一项目需要什么人,便临时到世界各地物色,由于香港进出方便,不需工作签证,随时可以飞一批人过来,完成任务后飞走。这种即食文化形成了恶性循环,本地人才得不到磨练机会,没有经验上不了位,金融机构就愈要依赖“外劳”。这样的情况让笔者很容易想起英格兰国家足球队,英超联赛的确是国际顶级联赛,但是各个队伍都是外援当大,本土球员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一遇到国家队的正式比赛,英格兰队就现身一个欧洲二流水平。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为啥不太行

美国科技创新力量大,原因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房子是同样的,校区是同样的,大学名字都叫大学,但人家里头的活动却很不一样,差别很大。对我们大学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连接方式,真要重新反剩

当前应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以货币政策为例,政府可以根据每年确定的增长与通胀目标授权央行灵活决定货币政策,未来可以考虑逐步做实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功能。在机构实现相对独立的同时,最好也把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公务员的序列里分离出来。

探秘中国经济数据背离之谜

当前中国经济数据虽然不如7月那么悲观,但政策也难以继续加码,不会有更强的刺激政策出现,因此预计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可能至年底也难见起色,防止资产泡沫的任务仍然较重。

一带一路是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

对包括G20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一个促进器、推动器,不但能够营造更为友善的国际环境,也能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志在必达,理所当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