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5日21:44 港股那点事

  一、

  格隆酷爱围棋。围棋入门必须反复学习“十诀”:(1)不得贪胜、(2)入界宜缓、(3)攻彼顾我、(4)弃子争先、(5)舍小就大、(6)逢危须弃、(7)慎勿轻速、(8)动须相应、(9)彼强自保、(10)势孤取和。

  这个围棋十诀,实际适用所有博弈领域,而其中有三条之多都涉及了放弃: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对那些仅是目数的增减(等于官子)、局部的损失(亦等于官子)、逃孤对全局不利、对方很难吃净的子、放弃可以得到多种重要利用、放弃争得先手后可以换取全局更大的利益的棋子,均属“弃子”范畴。

  “善败者不乱”。在必要的时候,学会放弃,轻灵、主动且飘逸,是博弈的精髓。

  但很多人忽略了不在“十诀”之中,但或许更重要的另一条行棋秘诀:“棋筋再小也要救”。

  棋筋是在犬牙交错的复杂局面中,其中一块小棋是敌我若干块大棋的隔断/连接桥梁。虽然子数不多(有时仅一、二子),却往往对整个棋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付出再大牺牲,也绝不能轻言放弃的棋子。棋筋被吃,可能会导致对方的几块大棋连通,使你不单不能牵制对方,甚至无法自保——棋筋关系到双方生死存亡,是绝对不能被对方吃掉的。如果一方棋筋被吃,那么棋局也基本结束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国共双方的核心角力点集中在了锦州——这是蒋军连接关内外的咽喉生命线。塔山只是一个在锦西以东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距离锦州15公里,唯一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去往锦州的道路直接从塔山穿过。10月10日,蒋介石急调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援锦——只要穿过塔山,围锦的东北野战军将腹背受敌,可能全盘崩溃。东北野战军为全歼锦州守敌,以四纵、十一纵等8个师的明显弱势兵力在锦西蒋军援军北进的唯一通道、毫无险可守的塔山展开阻击战。战斗持续六日六夜,东北野战军在蒋军优势兵力和武器的狂轰滥炸之下,伤亡惨重,很多部队几乎被打残。

  当塔山阵地司令员程子华几乎哭着向林彪汇报部队的惨重伤亡时,林彪只回答了一句:我不要伤亡数据,我要塔山。

  1948年10月14日至15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攻克锦州。东北形势急转直下,解放军在全国势如破竹。一年后,新中国成立。

  格隆想问的问题是:在中国战车正在四处寻找突围之路的大棋局上,香港,到底是弃子,还是塔山?

  或者换个角度:内地嘲弄、批评香港的文章已足够多了,我们是否也该认真、深刻检讨一下,内地在对待、扶助、利用香港上,有哪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二、

  先谈谈现状。

  用弃子来概括香港,也许有点危言耸听,但上到庙堂,下到民间,至少目前看来,所有人心里都门清:香港绝对、绝对没有被视作塔山。

  某种程度上,香港甚至被是被视作了大陆的博弈对象,而不是大家庭的一部分。这从早就完成技术准备的深港通迟迟未能宣布,到国家队在A股忙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却从来无视港股市场,到内地媒体连篇累牍炒作类似“香港自作自受”、“香港关上了最后机会大门”等等居高临下、幸灾乐祸的文章,到香港少数居民排内、到就算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如此糟糕的情况下,港特首仍“没有任何准备、打算或意愿恢复深圳户籍居民赴港一签多行”,强调要靠自身发展……

  诸如此类,带有明显的互相博弈色彩:孩子不听话?冷落到一边,再敲打敲打,听话了再考虑派点糖。孩子则坚持性格——越敲打,越执拗,越对立。

  这种博弈,从哪个角度看几乎都是毫无必要的负和博弈。对中央ZF而言,只要解放军驻港司令部还在港岛,香港就永远都是一块属于中国的土地,一个大家庭中有点性格的孩子而已。它纵有万般不是,甚至离经叛道,又如何?我们需要做的最多也只是批评引导,而不是搁置、刻意冷落甚至屈身把对方视作同一个级别的博弈对象,你来我往地敲打。

  大不了,父母多贴一点——这点大家庭的自信与实力,是必须要有的。中国一代一代的父母,不就是这么含辛茹苦替子女奔波的吗?!父母与子女都是上辈子欠的孽缘,除非你们没有血缘关系。

  格隆长期身跨深港两地,能深切感受到这些年那些很细微,但却实实在在、渐进发生的一些不可逆变化:两地的人在从内心疏远,而不只是简简单单、无伤大雅的家人龃龉那么简单。曾经内地发生任何人道、自然灾难,香港人都会感同身受并积极捐助,但现在不是了。至少格隆身边的香港年轻人不这么看了。

  他们认为这是内地人自己的事,与他们无关——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人心散易,聚难。

  1894年甲午战败,清割台湾于日本,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倍受屈受辱的开端,这也是当年进场科考举子“不畏斧钺之诛”联名公车上书“弃台民即散天下”的原因:“何以谓弃台民即散天下也?天下以为吾戴朝廷,而朝廷可弃台民,即可弃我,一旦有事,次第割弃。民心先离,将有见土崩瓦解之患。”

  不离不弃,这是一个家长的心胸,更是责任!

  更何况,香港只是一个父母天然就应该呵护的孩子而已吗?

  对于改革开放前几乎没有渠道与外界沟通的中国,甚至哪怕二十年前,香港都是中国几乎唯一的对外窗口:招商、融资、引进技术、出口商品、人员流动、制度借鉴——说香港在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腾飞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没有任何疑义。这句话其实从一个反向设问,也许能更清晰认知:如果没有上海,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有问题吗?答案无疑是否。但如果么有香港,中国的经济腾飞,可能要至少多花上8——10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今日之成就,如果需要感谢一个城市,除了香港,不会有第二家。

  三、

  现在,我们回到棋筋,回到塔山。

  大国博弈,居安思危或许被批评为“大惊小怪”,但一定好过闭目塞听,井蛙自大。但凡清醒一点的人都能看到,中国这架战车,旧经济发动机已明显怠速,新经济发动机尚无踪影,前有美国阻遏,后有印度追夹,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如何突围,庙堂必有全盘思考,或许无需我等布衣忧心。

  格隆并非满腹经纶,全面论述用好香港的方法及意义,恐力有不逮,但我至少能看到的问题是:我们并没有充分用好香港。

  至少从资本市场角度,格隆确信,香港,就是中国战车突围的棋筋,就是塔山!

  当今中国面临的最大几个问题,自上而下,不外乎:

  1、经济转型失速;

  2、资本外流及令人寝食难安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3、资本市场,尤其A股市场的欲振乏力,拖累实体经济;

  庙堂的应对之策,经济上供给侧,忍短痛,换长远;汇率上严堵资本外流;A股市场国家队救市,辅以引进新外资(A股入MSCI明晟指数);

  除了第一条,剩余都是是头痛则医头的策略。Doesit work?

  当然。有大用吗?没有,尤其后两招。

  中国外储中的49%都是通过虚假贸易顺差和FDI流入国内这一事实残忍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存在套利机会的市场,常规的管制手段就无法堵住进出的通道。铁手铐可以捆住一个人的手脚,却无法束缚住贪婪的心。

  而且大部分国际资金流入中国的时候是加了杠杆的,这些资金往往是从香港的银行或者债券市场上借过来的。如果现在这些资金出去的路都被堵死了,那就意味着香港的银行或者债券市场拿不回他们的钱。这样一来,国内资本外流的问题即便能够解决,也只是因为问题已经转嫁给了香港。

  靠堵,汇率压力只会拖延或者转移,不可能消失——有流出,也有流入,放出去,也引进来,才是维持平衡的唯一办法。

  至于A股,所有人都知道它的核心症结所在:除了经济基本面不佳,估值水平不吸引外,畸形的市场投资者结构令市场根本没有上行的欲望与动能——国家队投入了巨量弹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是维持了这个市场不再无底线下跌。庞大的国家队筹码一跃成为市场各方的主要交易对手盘,而国家队筹码的数量与成本线又是明牌。

  但凡赌过博的人都知道,这牌肯定没法打下去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搞活一点,就搞活全局的塔山阵地?

  有的,香港股市。

  四、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但不赴邯郸,而是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被迫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之,遂解赵围。

  这就是战国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在格隆眼里,汇率与A股是赵,香港股市就是魏。

  为何不直奔赵国邯郸(汇率与A股):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继续头痛医头的办法,不单靡费精力,且事倍功半,再怎么折腾,也就那么回事。

  如何围魏:很简单,国家队(如社保资金)有计划、有组织地扫货港股,尤其国企股。

  为何围魏:

  1、足够低的估值——这一点无需多讲,上图既可;

  \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这种便宜得发指的估值,拿血汗社保钱买入,对子孙万代都有交代,因为股息率都足以保证回报(见下表的主要国企股数据):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2、围魏救赵

  港股(尤其国企股)估值上去了,AH天然价差的存在,就足以封杀A股的下跌空间与风险。

  3、激活港股的融资功能,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同时也解决A股IPO的堰塞湖

  香港股市有高达70%的是中资企业,因为市场环境,基本丧失了再融资功能。而另一边厢,A股多达近千家企业排队上市,按目前排队架势,蚂蚁金服、360这些优秀公司要等到上市,没个五年六载,基本不可能,而鼓励他们去香港上市,问题可迎刃而解。

  4、激活港股市场,引导外汇回流,一举解决外汇只出不进,人民币贬值压力山大的问题

  高盛首席外汇策略师Robin Brooks在周四的致读者信中称,高盛对人民币转向彻底负面。6月3日,美国财长雅各布·卢甚至高调表示,中国的外汇干预可能破坏与美国的关系,他表示美国在要求中国向汇率市场化迈进方面不会心慈手软。这一切无疑都增大了中国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的难度。

  截至目前,我们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都是被动地堵。与其如此,何不如激活港股,鼓励企业去香港IPO融资,去香港发债,融的就直接是外汇。单单蚂蚁金服、360两家,IPO融个一千亿美金回来,应该不是问题吧?外汇有出有进,自然会更容易趋于平衡。

  当然,中央必须当机立断,把十年前的限制外汇回流的过时政策立即、马上废除。十年前,中国所有资产都在上升中,我们担心外资流入套利,限制它们是对的。时至今日,外汇在想方设法逃离,国内美元慌,我们还限制外汇回流,未免太刻舟求剑了。

  5、激活港股的性价比高,“花小钱,办大事”

  相对于A股动辄上万亿人民币的日成交,香港股市每日成交总额仅区区600亿港币。国家队在A股市场花九牛二虎之力而所获无几,在港股市场花少量弹药,足以呼风唤雨。花几千亿激活市场,中资公司融回的钱又何止几千亿?

  6、最后一点,香港几乎人人炒股,相较于“华,也许不实”的深港通,真金白银激活港股,这是中央在当前情况下能派给港人的最实在的蛋糕和呵护。

  一句话做结:扫货港股,一石N鸟。

  五、

  以上,是否只是格隆一厢情愿的臆想?

  足够明显的蛛丝马迹显示:国家队或许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且在悄悄进行中。

  格隆用数据说话。

  港股市场在过去三个月的日均成交量为639.44亿港币,6月2日的单日成交量仅579.12亿港币。6月2日,建设银行汇丰控股的港股通净买入额分别为4.82亿和3.75亿港元。(此处注意,是“净买入额”,要知道,港股通的净买额数据很少出现亿级数字)

  目前,港股通持仓股票市值前五名的个股(占比)分别为:汇丰控股(9.2%)、工商银行(4.6%)、建设银行(4.0%)、招商银行(3.3%)、腾讯控股(2.2%),其中四只为银行股。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事非偶然,更震撼的是,自去年12月以来,港股通渠道便频繁对汇丰控股进行“亿级净买入”。截至6月2日收盘,港股通持股汇丰控股的市值已高达156.87亿港元,目前浮亏12.34亿港元。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对工行的大额净买入亦是自去年12月来便频频出现: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而近期,神秘资金开始了对建行每天非常规律性的大额净买入: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与此同时,如下图所示,自2015年来,港股通总市值呈稳步增长态势;自今年五月以来更是突然加大斜率迅速上行。今年5月份,港股通累计净流入合计267.04亿元港币,仅次于去年4月的526.73亿元港币,5月成为历史第二高的港股通累计净流入月份。从资金净流入的持续时间来看,在5月共计21个交易日里,港股通均呈现净流入状态,这也是港股通继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份后,再度保持全月净流入的纪录。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究竟是谁在用港股通疯狂扫货呢?

  以格隆经验,像汇丰和建行这样的庞然大物,通常并不会吸引内地散户的眼球,何况如此巨量也不可能出自散户之手。单只股票就高达156.87亿港元的持仓市值,显然也不在普通机构的合理持仓能力范围内。像这样账面浮亏(浮亏12.34亿),却依然坚定频繁净买入的大手笔,也不可能是出自普通大机构之手。

  会是谁,这样孜孜不倦地“买买买”?

  结语

  截至6月3日收盘,恒指国企指数收出了罕见的十一连阳。

图片来源:格隆会图片来源:格隆会

  5月17日至19日,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视察香港,这是近年来首次有国家领导人访港——他当然不是去旅游的。

  美国最新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出人意料的糟糕——这意味着,香港七一回归大庆的前后共三个月,美国人加息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了。

  格隆提个建议:从今天起,面朝大海,关注港股,关注国企股,关注格隆汇港A100指数吧。

责任编辑:王琳琳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