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机构减持成考验 中行笑称疾风知劲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11:42  《瞭望》新闻周刊

  外资机构的减持,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流动性出现问题,与中国银行的经营状况没有直接的联系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辉王仁贵

  1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宣布以每股1.71元港币的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中国银行4.26%H股股份,套现16亿英镑。始于2008年最后一天瑞银减持中行股份一事,最终以RBS的全部“清空”印证了各界对外资会继续减持的猜测。

  先前一度质疑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损害了国内利益的声音再起。其间混杂着对撤离原因的各种版本的猜想,更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资银行业的发展前途的关切,以及对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功过”的反思。

  《瞭望》新闻周刊在第一时间联系采访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刚一见面他就说:“你们可以敞开问,我也会敞开回答。”《瞭望》新闻周刊同时约请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外资减持主要是想解决自身的流动性

  《瞭望》:2008年的最后一天,也即瑞银(UBS)持有中行H股三年锁定期结束后的第一天,UBS减持了全部的中行H股,完全退出了中国银行。继此之后,RBS也开始“抛售”中国银行股份。原因是否如部分人士所说的那样是外资对中国的市场失去信心?会不会有大范围的抛售?

  王兆文: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份一事,近期受到比较大的关注。按照协议,在锁定期结束之后,可以选择持有也可以选择出售,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从另一角度看,此番“撤离”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主因是他们“后院起火”引起的。所以,对外资撤离不必看得过重,更不用惊慌。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与中资银行合作的战略投资者都遇到了较大的财务问题,首先是流动性的问题;其次,战略投资者本身的经营策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业务摊子铺得太大,投得太大,弹性太大。瑞士银行的体系和其他国家不同,瑞士不可能像美国、英国那样出手去救它的银行,因此,UBS受到的冲击特别大。RBS的盘子已经铺得很大,其在美国、荷兰等国家也进行了较大规模投资。金融危机一经触发,其流动性必然面临较大困难。事实上,RBS的流动性困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之前已经存在。在此之前,RBS曾经想把资产卖掉一部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成。

  左小蕾:我以UBS为例来分析一下。瑞银急急忙忙地去套现,可能是资金压力大。在金融市场尚未稳定、次贷风险尚未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其流动性风险随时可能爆发。因此,瑞银在当前情况下套现,提前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避免演变成雷曼那样的破产倒闭的危险,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自保之策,对此完全可以理解。

  《瞭望》: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构成以息差为主,而在央行一次次降息的情况下,息差正在收窄。对于外资的撤离,有声音认为,可能是缘于对中国银行业的前景不看好。对此,你怎么看中资银行未来的盈利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