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瞭望》文章: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份背后(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11:42  《瞭望》新闻周刊

  王兆文:2009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整体上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这属于阶段性调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全球影响,无论是中国的银行还是外国的银行,都要面对和承受。但不管是从接下来的三至五年看,还是从更长的预期来看,中国银行业扎根于中国这一大的经济体,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会比现在更好。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此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波折。对困难,我们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往前走。我再次重申我的观点,外资机构的减持,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流动性出现问题,与中国银行的经营状况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评论在说,如果外资机构撑一段时间再出售股份,他们的收益会比现在大。

  减持对中国银行影响不大

  《瞭望》:随着美国银行抛售建行和李嘉诚出逃中行消息发布,两公司A股和H股均受到较大影响。因此,目前,市场普遍担心,外资的纷纷撤离,是否会对中资银行业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王兆文:这要从长期和短期分别来看。短期来看,战略投资者突然减持,对股价肯定会有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我认为,无论是财务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几乎没有多少影响。因为我们当初选择战略投资者,并不是因为缺钱,我们当时也完全可以选择国内战略投资者。之所以最终从境外引进,最看重的还是其理念、机制、经验和技术。对于战略投资者的减持,我们也提前作了准备。

  从另一方面来看,部分外资机构选择在这个节点减持,不仅是对我们的考验,对其本身也是一种考验。“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们不会忘记外资机构在合作期间给我们的帮助,但我们也会总结这个时候他们的减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教训。现在要想将当前的影响化到最小,关键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另外,中国银行与外资战略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不会因此而停止,我们还将保持正常业务合作,共同谋求在中国地区和海外的业务合作机会。

  左小蕾:影响肯定会有的,关键在于是否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以瑞银退出中行为例,是以股份转让的形式,因此,不会影响到中国银行的市值规模。至于对中行的短期和长期的经营管理和业绩,作为财务投资者,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方面的参与。在长期公司治理的合作上,由于“瑞银”和中行的合作,仅仅是其投资部门,而非瑞士商业银行部分,因此,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行而言,全面长期合作的基础面较小。因此,类似瑞银这样一些财务投资的合作者退出,应该不会对中国的境外上市银行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中国的银行境外上市以后,特别是经历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以后,应该已经逐渐培养了应变的能力和信心。

  《瞭望》: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颇受市场关注,即外资的抛盘部分,应该由谁来接盘?

  王兆文:关于接盘,从RBS来看,其在抛售的时候,可能有两点考虑,其一,收益最大化,尽量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其二,争取把一个“盘子”卖给一家机构,因为在二级市场抛售会出现较大麻烦。这也符合我们的希望。据了解,已经接盘的机构都是一些有实力的长期投资者。

  《瞭望》:有没有可能由国内资本来接盘?

  王兆文:这个目前还不好说。我个人认为,我们自己来接手,当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目前价格并不贵,我们对中国银行的发展前景有着非常强烈的信心。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另外,也有人提出,让民间资本来接盘,中国并不乏有钱的民资机构,主要是渠道还未完全畅通。当然也可以通过中投公司这样的机构来接盘,但接盘本身也要很好地分析利弊,在资本市场上,每一笔交易都是双刃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