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10:01 财华社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信报报导,人民币汇价连日创6年新低,由去年“8.11”汇改至今累贬近10%,内地资金正循五路南下,除了争购本港保险产品、物业、国际股债基金及港股外,实物黄金也成为最新目标。北水购买力惊人,一方面扫入本港新盘,令楼价在年中由跌转升。另一方面,内地客来港买保险,推动友邦(01299-HK)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大增31%,当中香港的新业务价值更按年升逾60%,以年率化计,内地客业务占超过50%,较去年同期逾30%为高;友邦股价今年累涨14%,跑赢恒指7.5%的升幅。

  本港保险产品被视为可对冲人民币贬值,今年第二季内地客新造保单保费169亿元,按年激增1.38倍,金额再创季度纪录新高。物业方面,今年来多宗大手物业成交均涉内地客,新盘的内地客比例亦不断上升,例如周日开售的将军澳蓝塘傲,便有约40%为内地客;同日开售的屯门扫管笏新盘NAPA,内地准买家占逾20%;早前推售的马头角君柏,约20%至30%买家为内地客。

  另外,实物黄金也重返“中国大妈”视线。高盛报告称,10月份人民币贬值和内地楼价下跌,有望刺激中国人对实物黄金的需求,因这是资本管制下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途径。报告又说,中国实物黄金ETF(交易所买卖基金)持仓已进一步上涨,应与近期人民币贬值有关。

  高盛认为,金价下跌至1250美元以下可买入。内地财新网日前曾报道,近期大批内地居民涌往上环的金铺买黄金,随即在香港银行申请租用保险箱存放金条。

  近月内地财经传媒及基金,齐齐看好港股的投资价值。《中国基金报》的微信账户上周五就发出题为“人民币贬值加速,资本流出也在加速:避免财富缩水就靠着几招”的文章,表示不少读者查询如何确保血汗钱不失,建议换美元外,还可“购买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沪港深基金、内地与香港地区互认基金和在香港等境外以港元或者美元计价的保险”。

  该文章又指出,“一些土豪也借助香港购买万能险,尤其是1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保单,将资产转移出境。”

  海外股债市场今年回报远超A股,也吸引北水急急南下。许多今年热销的QDII基金已暂停申购,目前内地156只QDII基金中,仅73只还可以申购,沪港深基金(获准参与“沪港通”的基金)成为热选。中国证监会的审批进度表显示,目前待批的沪港深基金数量接近40只。

  继去年4月首只沪港深主题基金面世之后,截至今年9月底,内地共有39只沪港深基金,总规模约278亿元人民币,上周更有近10只港股主题基金同时发售。

  10月国庆黄金周假期后,北水一度减少流入港股,近日已见回增,昨天“港股通”净买入10.9亿元,是10月11日以来最多。

  从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起计,“港股通”净买入合共3421亿港元。基金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人的财富走出去,配合“深港通”开通,会优先考虑与人民币汇价相关性比较小的资产,变相成为人民币贬值受惠股。一些拥有较多国际业务的港股,例如汇控(00005-HK)、友邦和长和(00001-HK)料是北水的心头好。

责任编辑:自然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