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研究 > 建行上市 > 正文
 

建行IPO排队:国际金融巨子热恋东方动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1:46 第一财经日报

建行IPO排队:国际金融巨子热恋东方动力

  本报记者 韩圣海 发自上海

  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中都是情侣的味道。”

  看一下今年中外资金融机构的联姻名单,美洲银行入股中国建设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瑞银等入股中国银行,高盛、安联、运通等入股中国工商银行。

  三家大型内地国有银行都在今年和境外战略投资者闪电联姻。

  此外,法国巴黎银行入股南京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入股华夏银行……名单上无不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金融机构。

  可以说,境外金融机构在近一年中参股中国内地银行业骤然提速,国际

资本市场上开始刮起了“中国金融旋风”。

    分享内地经济成长

  据统计,过去12个月中,境外投资者向中国内地银行体系累计投资高达200亿美元,而此前很多年间,境外资本累计投入不过区区5亿美元。

  “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投资跟中国内地金融进一步发展有关,那就是2006年中国内地金融全面开放。”已经成为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的瑞银集团投行总裁何宏丰上周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是表示。

  一个被多数外资银行多次引用作为入股理由回应的则是“基于中国内地经济美好预期,我们可以分享到中国内地经济成长带来的回报”。

  中信证券银行业研究员杨青丽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外资银行入股中国内地银行都是非常理性的,从近期外资银行入股的市净率来看,不算很低。他们肯定是逐利而来,内地银行业较大的利差及长期成长性可能是吸引外资的原因,汇丰入股交行已经给出了很好的上市套利示范效应”。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金融业全面开放的临近也同时逼迫内地银行加快寻求境外战略投资者。

  何宏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内地正致力于金融业的现代化进程,利用外国金融机构的成熟经验是内地银行业的后发优势,资产评估、信贷管理、证券市场、证券承销等业务引用其他市场的一些成熟经验并适合中国国情来进行调整,或许是个好方法。”

  杨青丽称:“内地金融业的改革也迫使银行加快国际化进程,随着内地金融改革深入,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呈日益加剧之势,每家银行也都面临市场、资本充足率、业务创新等问题,因此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也成为他们的主动选择。”

    价格贵贱受质疑

  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价格。不少人士认为,中国内地在贱卖银行资产。

  对此,杨青丽称:“从外资银行入股中国内地银行业的市净率看,通常拿到的价格和净资产之比低于香港上市银行的市净率,从这点上来看是存在低估。但也未必,外资获得的价格已经经过多回合的价格博弈,放在内地,或许还没有那样的价格。”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则表示:“是否贱卖是社会学问题,不是经济学命题。至少从过程来看,外资金融机构获得的入股价格是市场给出的价格。事实上,外资金融机构出那么多的钱入股还是存在风险的,尤其是入股国有银行,有那么多的管理层级、那么多的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和风险都很难被正确判断。”

    东风西风,谁占上风?

  除了资产是否贱卖问题外,在银行业日益激烈的“西风东渐”过程中,控制权方面“东风和西风,谁占上风”的问题也不容回避。

  对此,外资银行大多以“无可奉告”或“我们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等加以搪塞。

  浦发银行原董事长张广生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曾表示:“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外资股东的股权安排,必然充满控制与反控制,要注意实现各方面利益均衡。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化关系,不能为了一味吸引外资战略投资者而无原则地降低谈判条件,进而做出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的事情。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仅仅注重国际化的量而非质,对银行无丝毫裨益。”

  瑞银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曾乐观预计,到2007年,外资银行和其他外国投资者将拥有整个中国内地银行体系的六分之一。

  《诗经》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或许,事情没有安德森想象的那么简单。

  特别声明:此稿件为第一财经日报授权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发布,如需转载请致电新浪财经,新浪财经保留此稿件的网络版权及法律追诉权,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6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