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02369)手机,曾经很响亮的名字,如今却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境。

  酷派这几年一直在尝试各种产品及营销转型,但始终都阻挡不了其迅猛衰落的市场份额。2016年上半年,酷派营收52.77亿港元,同比下滑了40%,净利润亏损达20.53亿港元,2017年5月份31日,该公司公布未经审核的2016年度业绩,显示营收仅为79.94亿港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亏损扩大至42.1亿港元,酷派的处境堪忧。

  实际上,酷派的营收恶化还将继续,在2017年8月15日,酷派在暂停买卖及近期发展更新公告中谈到,截止2017年7月31日,其营业收入仅为27.16亿港元,同比下滑52%,该公司称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近期偿债压力加大。目前酷派已停牌4个多月,至今仍未发布2016年经审核之年度业绩。

  如果今年保持52%的下滑速度,以酷派2016年未经审核的业绩计算,2017年度其收入将为38.4亿港元,较2015年度收入下滑74%。两年的时间,酷派的收入萎缩了74%,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若再这样下去,酷派估计得被市场所彻底淘汰,或将消失在这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战场中。

  这两年,酷派到底发生了什么?

  酷派多方面营销战略仍不改市场萎缩趋势

  我们把时间轴拨至2015年,智通财经APP观察,2015年酷派发生了很多变化,就产品收入上来说,2015年其4G手机收入127.91亿港元,同比增长3.7%,但其3G手机收入15.96亿港元,同比下滑达87%。酷派在其2015年年报谈到,2015年已停止生产新型号3G智能手机,产品策略全面进军4G手机市场。

  2014年4G发展迅速,而酷派的产品策略看起来很对消费风口,但以其2015年度产品收入看,它并没有捉住“风口”机会,或者说是该消费风口与酷派只是擦肩而过。酷派4G手机收入变化不大,到2016年半年度,其4G手机销售收入仅为50.6亿港元,不足2015年的收入的4成,而3G手机仅为1.02亿港元,它的3G手机市场几乎消失殆尽。

  实际上,酷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市场问题,2014年,酷派就开始部署市场战略,比如旗下品牌ivvi在2014年开始运营,这是该公司唯一仅在公开零售渠道销售的品牌。ivvi品牌的推广,酷派也是下了血本的,根据其2015年年报所述,ivvi覆盖国内数千家零售店,曾独家赞助湖北卫视制作的《如果爱》,邀请女演员赵丽颖担任ivvi品牌代言人。

  酷派貌似在模仿vivo的产品销售路线,但是ivvi品牌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收入效果,相反整体收入业绩还下滑了。2014年酷派将业务单元重组,不过该业务重组在2015年也并没有给予酷派更多的收入贡献,该年度收入及手机出货量均明显下降,该公司亦将原因归结于市场增速放缓以及竞争激烈导致。

  不过在2015年度,酷派出售附属公司导致该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43倍至22.765亿港元。

  值得一提是,酷派还将智能手机市场瞄准海外,截止2015年年度,酷派的海外市场已拓展至美国、印度、西欧及东南亚地区,我们可以从它的2015年市场业绩也可以看到,海外收入22.04亿港元,同比增长41.4%,即使在2016年上半年整体收入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它的海外收入实现11.64亿港元,同比增长仍达32.7%。

  不过,酷派所有的营销战略、推广以及海外市场战略,产生的收入增速远远落后于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萎缩速度。2015年度,酷派国内市场收入为124.64亿港元,同比下滑47%,而2016年上半年国内收入仅41.14亿港元,占比2015年度仅33%,国内市场进一步萎缩。

  乐视的退出或许对酷派来说是一件好事

  酷派的经营错误更多的在于改变销售模式太晚,2012年以来,小米、OPPO、vivo以及华为均在销售模式上摆脱对运营商渠道的束缚,大力发展线下平台,大量覆盖地区门店,特别是OPPO,OPPO的门店特别多,各种地面广告以及电视广告铺天盖地。虽然线下平台花钱多,但极具地区客户粘性,几年后,手机市场基本被上述四家公司划分的差不多了。

  酷派看着同行在瓜分着市场,而自己的手机市场份额却在下滑,即使在2014年开始转变销售模式思路,但其市场份额仍未改变下滑路线。

  控股股东Data Dreamland貌似不太看好酷派前景,前后转让酷派股份,于2016年8月5日,成功将股份由最原先的38.23%的份额减少至9.21%的份额,而乐风移动成功接收控股股东的盘,成为酷派最大股东,持股份额28.83%。值得一提的是乐风移动是贾跃亭旗下的公司,而贾跃亭的生态体系却处在资金链风口浪尖上。

  贾跃亭貌似后悔接下酷派,本来乐视资金链就紧缺,把酷派的盘接下来之后,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利润资金,还面临因巨额亏损导致的债务现金支出。在2017年8月份,有市场传出乐视将要卖掉酷派,而接盘的是深圳地产公司,据说乐视已经和部分地产公司谈判了。

  不过话说回来,贾跃亭自当上酷派第一大股东以来,并没有给予酷派更多的资金及发展帮助,如果换个大股东或许对酷派来说是一个机会。在酷派最新的公告中,曾谈到偿债压力问题,新的大股东给予酷派更多的资金支持,酷派或许可以重振旗鼓,而且它曾称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尚未上市,有了资金帮助或许可以在新产品上抢夺部分市场。

  结语

  综上看来,酷派面临的经营困境正在使它走向消亡,而2017年经营业绩急剧萎缩,使其面临着亏损扩大的可能性风险。而最可怕的是,没钱的时候,债权人上门讨债,在2017年7月27日,平安银行上门追债,称酷派旗下一家附属公司作为担保人出现财务状况恶化,要求借款人偿还8000万贷款。

  而且酷派面临的4G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如果在产品及营销战略上不及时作出调整,恐难保证它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压缩到什么程度。不过不管是产品调整还是营销战略调整,均需要money,但目前酷派又缺money,换大股东或许成为酷派补给资金的主要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酷派的海外市场战略扩张速度很快,未来将有可能取代国内市场成为其4G智能手机产品的主要收入阵地,而且5G浪潮即将来临,酷派早前就已经布局5G产品的研发,这或可以捉住市场风口,利用5G产品重新夺回国内的市场份额。我们仍然期待酷派能够走出经营困境。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