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6月21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吕锦明

  21日凌晨,MSCI明晟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消息出来后,相关地区股市表现不一, A股上证综指涨了0.52%,台湾加权指数小幅涨了0.24%,但南韩KOSPI指数跌0.49%,日本NKY指数跌0.45%,而港股也出现了震荡偏软的行情。市场分析认为,这显示市场对于未来资金有可能出现分流的反应。

  恒指在周三出现反复震荡走低的行情,在盘中曾一度下跌267点低见25576点,其后有所反弹收复至25600点以上,但力度未见增强,市场总体谨慎观望气氛继续维持。恒指收盘报25695点,下跌148点或0.57%;恒生国企指数收盘报10394点,下跌75点或0.71%。

  港股大市总成交金额略见回升,至765亿多港元;而沽空金额有77.8亿港元,沽空比例10.17%;至于升跌股数比例是744:820,而日内涨幅超过10%的股票有21只,日内跌幅超过10%的股票有5只。

  从盘面看,受惠于A股“入摩”,A股相关ETF有资金支持,截至收盘,南方A50(02822.HK)和安硕A50中国(02823.HK)均录得升幅约1%,南方A50报12.62港元,安硕A50报12.08港元。另外,其他多只A股获纳入摩指的H股向好,其中,金隅股份(02009.HK) 升1.29%和中国中冶(01618.HK)升22.33%,中远海发(02866.HK)升近3%。

  香港耀才证券研究部总监植耀辉表示,万众期待的A“入摩”结果已经出炉,如市场预期A股将被纳入MSCI指数,但港股在周三并未受到此利好消息带动。他认为,就A股“入摩”的短期影响看,目前约一万多亿美元的资金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中国新兴市场占比计,只有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注入,只占最近成交额约两成半,实际规模不算大;加上MSCI纳入A股后并不会立即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第一阶段实施日期将定于明年5月,增量资金在2018年8月才会入市,时间上未能为A股带来实际的上升诱因,短期A股走势仍然以资金面较为左右发展。另外,内地银行面对宏观审慎评估考核下,倾向保留流动资金以应对考核,上海银行同业拆息高企,同样令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对盈利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高负债类的资源股、房企股尤甚。“值得一提的是,A股入摩长远能为大市带来正面憧憬,A股将能与国际资本市场接洽,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另外,预期A股于MSCI的权重比例将会上升,估计更多外资机构能投资中国市场。”

  香港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员叶尚志不是,随着英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本月8日)、美联储宣布了年内第二度加息(本月14日)、以及MSCI落实纳入了A股,港股已到了关键时间窗口的尾声。“接下来要观察的,就该是市场对于所有消息出来后的综合反应,我们相信市场正处于解读的过程,但估计短期内该会有分晓,而恒指能否继续守稳25600点,将可以是我们的最终判断答案。走势上,恒指不容失守25600点,否则短期顶部将可确立于26090点(本月9日的盘中高点),后市将向下朝着25000点发展。”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