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经过年后尤其是春节后的一番猛攻,近两周有数个交易日站上24000点,但上周五的小幅调整又暂时跌破这个点位,收报23965.70点。对此,耀才证券分析师郭思治的观点几乎代表了券商分析的主流,他表示,估计经过少许技术整固及高台消化后,恒指仍会继续往上寻月内高位,短期目标当为2016年9月9日之高位24364点,只要成交金额不萎缩,整个上行形态不变。

  对于港股本轮行情的前景,记者梳理各机构、券商最新研报发现,多数机构态度倾向乐观。这主要是基于两大判断:一是港股长期处于全球市场的“价值洼地”,估值便宜,安全边际高;二是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更有信心,从而提升了对港股及港股中内资企业的盈利预期。

  经济向好 低估值仍是优势

  除了资金带来的推动力,经济预期好转也提升了投资者对港股的偏好。根据资讯数据,截至2月21日,以上市公司注册地来看,占港股市值42.46%的公司在中国内地,19.65%的公司在中国香港,还有17.85%的公司在开曼群岛。

  由此可见,港股市场同时受海内外市场经济影响,内地经济对港股的影响尤其重大。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数据正呈现出企稳之势,例如去年四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8%,2016全年GDP增速为6.7%。近期不断公布的基建投资数据,也有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升了市场对于经济好转的预期。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峰表示,2016年已经开始的中国市场重估之路将在2017年延续。首先,中国经济增速在经历了多年持续下滑之后,有望在2016年接近降速的拐点,后续可能逐渐见底而不再继续下行;其次,有关地产、债务与人民币贬值等问题,中国固然存在这方面的挑战,但市场很多看法似是而非,夸大了问题;其三,尽管中国在过去这些年政策潜力已经被挖掘较多,但改革的潜力依然较大,只要对路的改革框架建立,城镇化需求释放的空间巨大。

  此外,国际市场经济回暖预期同样较强。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复苏迹象较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高于50%,世界经合组织(OECD)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计也在逐渐回升,2017年、2018年的预计增速分别为3.3%和3.6%。经济预期的好转,推升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市场估值中枢逐渐抬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记者,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推动港股市场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四季度,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较强,对国际投资者影响较大。近期美元指数走势相对较弱,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并维持窄幅波动,加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也进一步加强了对A股和港股市场的热情。

  除了以上影响香港市场环境的重要因素,港股本身的低估值,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杨德龙表示,虽然香港市场相对低点已有较大涨幅,但截至2月22日,恒指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12.3倍和1.13倍,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为8.5倍和0.95倍,二者不但低于内地主要指数,同时也低于国际主要股指。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增强了港股对市场的吸引力,也是恒生国企指数涨幅相对更高的重要原因。

  对于后市 多数机构倾向乐观

  记者通过采访分析师、查阅机构研报,梳理出对于港股本轮行情的前景预测,多数机构态度倾向乐观。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在外汇流出受阻、海外投资受限的情形下,权益类资产成为为数不多的可选配置资产,尤其是港股通对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后,港股市场更值得看好。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也表示看好港股,理由是新经济行业盈利上升、中国金融风险及经济硬着陆风险下降,并预计未来12个月约有190亿至300亿美元(约合1482亿至2340亿港元)资金将流入港股。

  香港中环资产基金经理杨延德告诉记者,春节过后,无论是险资还是私募,都积极利用港股通渠道“南下”,对港股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南下”资金活跃,意味着对港股信心增强,形成撬动作用,促使更多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他透露说,去年9月中环资产旗下基金的港股仓位大概在两三成左右,目前已上升至四到五成。若加上通过QDII投资的美国上市中概股,中环旗下基金与中国挂钩的投资已经超过六成。

  国泰君安(香港)分析师黄博最新研报表示,港股成交显着活跃,南下资金买入多的股份今年表现甚佳,资金流入前十大股票今年涨幅远超恒指回报。继续看好港股的成长性,今年港股将跑赢A股,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港股长期处于全球市场的价值洼地,相对美股及众多海外市场具有股息率高、估值便宜,以及安全边际高等优势。二是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更有信心,从而提升了对港股及港股中内资企业的盈利预期。中国制造业及PPI连续上升,企业利润改善。国内基建投资也在2017年开始增加,整体社融信贷增速加快,资金脱虚向实。市场预期2017年上半年港股整体业绩向好。

  也有对港股中长期走向有疑虑的,嘉实沪港深精选基金张金涛认为,2017年以来,港股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上涨后已接近前期高点,预期后市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大。但从中长期看,美元加息、通胀、经济增长等因素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对中长期行情持相对谨慎态度。

责任编辑:张海营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