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5日15:53 新浪财经

  由新浪财经联合8大券商主办、香港交易所赞助的“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即日起开赛!报名即可抽取MacBook Pro、iPhone 7等大奖,比赛还有50万奖金等着你!戳此链接报名!

  新浪财经讯 12月5日下午消息 在今日深港通启动仪式后,新浪财经获邀在港交所独家专访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李小加在采访中表示,深港通最大的意义是证明沪港通已经完成试点,落地生根,走向常规化了。因此下一步港交所工作的两大具体方向是ETF纳入互联互通以及IPO方面的“新股通”,这两方面都有巨大空间,一旦达成将令香港市场逐步成为让中国从全球“债主”变成全球“股东”的场所。【点此查看专访视频回放

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彭琳、记者刘美楠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合影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彭琳、记者刘美楠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合影

  李小加还透露,未来取消每日的额度“只是时间问题”了,因为市场的发展越到后期越不会发生“用力过猛”的情况。港交所将更努力吸引海外公司前来上市让中国投资者买,也将梳理“三板”等计划,研究如何接纳“同股不同权”企业。

  对于市场希望以沪港通、深港通渠道对冲人民币贬值的想法,李小加则提醒投资者如果投资的是中国企业,汇率变动并没有影响,如果投资业务在其他国家的企业,可以达到对冲目的,但作为封闭渠道,沪港通深港通不可能达到让资金出境的目的。

  深港通最大意义:完成试点走向常规真正生根

  新浪财经:今天祝贺期待已久的深港通终于开通了。深港通启动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了总额度的限制,这就让机构投资者可以成为长期股东,而不是炒股心态了。您觉得这对香港市场的国际地位有何影响?

  李小加:我觉得深港通和沪港通不应该简单看对香港、对内地市场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是一大盘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中国的国民财富一定要走向全球资产配置,毕竟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经济体,钱不能全留在自己这里,必须去买别人的东西,要买别人的权益。这在资本还没有开放的时候,沪港通、深港通就是“坐在家里投世界”。

  总额度去掉了最重要的是沪港通走出了试点,沪港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试点的心态,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试点再扩大,深港通本身就说明了试点已经成功,额度再扩大就说明已经走出试点,常规化了。这样大的机构投资者就不用再担心试点结束,不再扩容要怎么办,这个从心理上就令互联互通机制真正生根了,成为我们可以长期依赖的发展模式。

  ETF和新股通是下一步两大具体方向

  新浪财经:业界对这方面期待很高,比如未来一年可能许多保险过来投资,那就是千亿规模的资金,也比如海外企业会觉得来香港上市可以吸引内地的长期投资者,对香港作为上市地是不是上升?估值是否也会上升?

  李小加:我觉得这是绝对的,从趋势上来看是肯定的。原本(香港市场)是中国的货到了这,国际投资者才能买,这样一种业务模式必定是局限于中国的上市公司得来,外国人的钱来进行交易,这是香港作为中国离岸集资中心的传统模式。现在如果内地的钱可以来了,市场的容量就会增加很多,交易量就会增加很大。外国的公司有可能也更愿意来上市。

  但光从表面浅层次分析可能只看得中短期的扩容,但真正结构性的扩容,必须想到这个事情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中国人的钱来香港买东西,香港的上市公司里面现在60%还是中国的,是中资企业,这样今天有些香港上市公司内地没有,比如说腾讯等等,那么中国老百姓就来这买。但是总有一天内地投资者会还想买别的,那香港还有吗?香港未来真正作用和功能的变化,是中国(内地)的钱这么多,除非香港“货架”上的货越来越多,否则即便在沪港通深港通下,钱来了也没有东西可买,那钱只好找其他地方去。

  所以下一步香港必须让自己货架上的“货”越来越丰富,不能像现在这样,60%都是中国企业,外国的公司也要吸引他们来。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现在他们来的时候无论沪港通还是深港通,都是在二级市场买,有没有可能一级市场上就可以买?有些发行者会希望上市的时候就直接把货(股票)卖给中国投资者,但还是按照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来交易。所以将来就会变成沪港通、深港通给香港市场带来结构性变化,必须让香港成为让中国人的钱来了就可以买到世界上的“货”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将来的方向。

  两个具体的方向,第一就是我们刚刚讲到的一级市场,可以有“新股通”。不过再有吸引力,世界上的公司也不可能都来。有些机会是不能自己主动来中国的,但中国人可能还是很有需求想投资他们,所以将来ETF就是很重要的产品。

  比如说德国制造业,很小的公司,但是非常强增长非常好,但是在德国上市也不可能来香港上市,我们有没有可能搞个德国制造业的ETF?或者搞个美国生物科技(Biotech)的ETF?搞个南美矿业的ETF,搞个澳洲农业的ETF……这样把这些“货”摆在香港,虽然企业没有来香港上市,但内地投资者还是可以投资者这种“access product”(渠道性产品)可以达到,这是非常巨大的空间。

  新浪财经:您预期ETF未来半年是否可以开通?

  李小加:ETF现在比较大的挑战就是,南向和北向的挑战不一样。北向的挑战由于银行和券商之间清算、结算的模式、时间,沪深两地市场的时间,本身现货和ETF市场结构上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天两天的,南下较容易解决,但沪港通南向北向一般同步做,那就必须把北向也做起来,北向比较难。我们正在努力,所以时间表就不太好说了。

  香港市场让中国人从“外国的债主”变“股东”

  新浪财经:您刚刚也再次提到新股通,我们知道港交所提出这个建议也一年多了,不知道内地监管层这方面有怎样的想法?会否造成港交所和内地沪深交易所在上市资源上的竞争?

  李小加:这个首先不光是内地监管当局要仔细协商,香港也一样,港府和证监会也都得对这个问题有共识,我们现在只是提出了这样的想法。监管当局要全面综合考虑来敲定。但我想这个问题(竞争)肯定不会是一个主要问题。现在很多企业来香港上市已经非常容易,选择性已经很大。

  另外新股通最重要的是把国际的公司带进来。正如刚刚我们讲的,老百姓的钱来了香港,不能还都是中国的货。实际上是给中国老百姓多元化配置提供他们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国际的公司,国际的公司将来也可以直接在国内上市。

  这个问题就像我们说企业的“债转股”,其实我们国家也应该能够“债转股”。就是我们现在是别人的债东,但却不是别人的股东,股东的权益是企业做得好我们都可以跟着收益的,债东就只能收债息。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通过沪港通、深港通这种形式,让人民币成为一种交易货币。

  过去人民币只是贸易结算货币,深港通、沪港通现在每天上百亿的交易都是人民币进行,这是人民币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工具和交易工具,而不是简单的贸易工具,这是第一次出现。当然人民币加入SDR,未来很多央行会把人民币作为储蓄货币,但规模还不大。将来我们要让海外更多拿着我们人民币来买我们的国债、企业债等,这是很好的事情,人家要相信你和你的国家,我们等于有了铸币税。

  另一方面,在股票上要让中国老百姓自己拿着钱资金投资,多元化的配置,让他们的钱有多元化的回报。日本过去二十年经济那么差,但老百姓并不穷,因为GNP比GDP要大多了,就是因为他们多年来大量的海外投资,尽管国内经济比较萧条,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别的地方有好事出现时他们是人家的“股东”,都是有回报的。

  取消沪深港通每日限额只是时间问题

  新浪财经:业界也有预期,如果机构要成为长期投资者,可能大宗交易的平台和配股等渠道也要慢慢打开,目前沪港通深港通每天的限额依然存在,不能买该多,所以在这方面近期是否会有进展?

  李小加:二级市场的配股,现在沪港通、深港通下已经可以做了,一级市场方面,刚刚讲的新股通就是重要的大宗交易的问题,这已经不是先卖给香港的投资者然后内地人再从二级市场去买,二级市场如果买太大,价格都就上来了,所以最重要的大宗还是新股的大宗。

  至于每天的限额是净限额,现在是有买有卖的,每天交易量八九十亿,但买的净限额只是20-30亿。将来市场上如果真的有这样的需求,应该来说额度是可以变化的。其实每日额度限制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能够管理节奏,不要一下子太猛。这方面我认为越到后面就越不会有“过猛”的问题,尤其是存量越来越大,每天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卖出,净额就不会特别大,所以虽然不能预测,但我想总额度已经去掉了,每日额度去掉只是时间问题。

  深港通标的不能作为监管工具

  新浪财经:目前香港市场有一些特点让内地投资者心有顾忌,比如所谓的“老千股”或是频繁配股等现象。有业界建议可以从深港通丶沪港通机制设计上将这类股票直接剔除,比如一年内配股多少次或达到多少比例就不进入深港通标的,这个建议您如何看?

  李小加:作为市场的运营者和监管者,不能因为某件事就让谁进来让谁出去,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是非常重要的。要么(企业)是违规了,要么就没有违规,违规了就有违规带来的处罚,不会因为某些事是作为“好事”送给你的,违规了就不给你了,应该有标准的处理办法。如果公司已经在沪港通的标的中了,就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轻易地剔除出去。

  但我们也有剔除标准,目前的标准要么是指数股,又或者是在市值和交易量上(达到一个标准),这个应当是客观的标准。至于说企业在不在(沪港通深港通标的股)里面,做的事情如果是合法的,那在不在里面没有区别,如果做了不合法、需要追究的事情,在不在里面也没有区别。所以我觉得不应把沪港通的标的作为一种监管执行的手段,这是不应该的。

  港交所研推“三板”接纳同股不同权

  新浪财经:最近内地有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比如美图秀秀等,准备在香港上市了,大家也开始再讨论不同的企业股权架构在港交所上市的问题。我们也知道上市架构咨询刚刚结束,证监会上个月也表示港交所其实可以研究同股不同权等上市方式,目前是否有这方面研究?上市架构咨询对于未来香港的IPO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

  李小加: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我们去年战略规划的时候已经说了新的“三板”这个概念了。当然监管条例的变化,新的改革都是一个过程,我觉得2017年应该是一个挺大的“大年”,该讨论的问题,该考虑的问题都会讨论,不管是不是能在年内解决,我们(港交所)已经做好准备,2017年要把这几年事情好好梳理清楚。我想展开咨询应该是其中必备的步伐之一。

  新浪财经:前海的商品交易平台是否跟深圳市政府是股权合作的模式?这个平台目前是针对国内投资者的,什么时候也能达到互联互通,沟通海内外的目标?

  李小加:这个还没有最后完成,但前海政府的国资会将是前海平台的一个股东。我们互联互通首先是愿意跟目前的四家交易所,包括期货交易所,可以产品互挂,流量的联通,到对方市场上“开店”,我们是全开放的心态。当然最好是马上就能跟他们合作,因为现在两边市场已经很活跃了,但是有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也取决于其他交易所的喜好,以及他们战略安排的轻重缓急。

  我们做前海平台主要是服务实体经济,然后把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的发现和现货价格的基准找到,这是个很苦的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功的。但一旦做成了,这些基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基准,在这个基准之上,如果能够和国内交易所合作,或是在香港展开互联互通,这就是我们“商品通”之中的,既有合作的梦,也有自力更生的梦。不管合作还是不合作,我们都还会有自己自力更生的梦。当然先要市场做起来,才能再讨论互联互通。

  沪伦通是另一种通,与台、新、日可建互通

  新浪财经:刚刚许多人都提到沪伦通的问题,您也提过沪伦通就像另一座内外投资的桥梁。您如何看待沪伦通扮演的角色?

  李小加:我觉得中国的国内市场跟谁都应该通,我特别希望看到沪伦通、沪纽通、沪X通……都是可以的。不过我觉得这个“通”字在我们这里用了以后,慢慢就形成一种意思,就是真正的通是指双方投资者是在实时的交易对方的市场。这方面我觉得沪伦通就不是这个意义上的“通”。因为这要求两个市场是同时交易的,如果你睡觉的时候他在交易,你交易的时候他在睡觉,这就很难。

  但也有另一种通,就比如说(产品的)互挂啊,有或者某些期货在这边收市以后,持仓量转到那边市场去交易,第二天我们起床了再转回来,这也可以叫“通”。只是我们这种形式的“通”,在不同时区是很难做的。但可以做“沪新通”、“沪台通”,甚至“沪东通”,这都可以,或者“沪澳通”、“深澳通”,这个是可以做成像沪港通一样的。但这也要求两边的监管者有充分信任,以及共同运作的基础,同时两个市场也要对对方市场有足够的需求,有需求就可以谈。

  挑选业务在海外股票可对冲人民币贬值

  新浪财经:内地投资者很关心,深港通、沪港通是否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一个对冲人民币贬值的机会,这方面您如何可能?

  李小加:这个里面应该是两个问题。第一是沪港通深港通是不是把投资者的货币拿去国外?第二是不一定货币到国外去,但来到香港换了币投资沪港通深港通,贬值是不是就跟我没关系了?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沪港通深港通模式是交易总量过境,但结算清算是境内的,买了股票以后卖掉,钱是回来了,所以沪港通、深港通是不能作为货币出境渠道的。把钱转到国外去,躲避资本管控或者洗钱,这是沪港通、深港通做不到的。但是买的过程中换了汇,是外币形式的敞口,但由于沪港通的特殊机制,任何时候如果买了造成贬值(资本流出)的压力,卖的时候升值的压力(资本入境)又回来了,市场里面自然对冲。沪港通深港通最好的事情,就是不用认为汇率是个很大的问题。

  从老百姓来说,是不是买了香港股票,是不是对冲人民币贬值?这里有个常识的问题,如果你买的是国内的公司,那外汇的汇率变化跟你没有关系。因为可能转汇时汇率是变化了,可是公司的股价也会因为汇率而变化。但如果你买的上市公司,挣的是外国人的钱,不是国内的,那的确可以在汇率上实现对冲的目的。

(新浪财经彭琳 发自香港)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