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消息,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府近年一直争取与内地订定两地基金互认协议,在今年8月底签“CEPA补充协议10”时,港府已表示与内地当局已进入最后阶段的讨论,其后10月银公访京及11月初财爷访京,亦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但未有大进展。有基金业人士透露,两地基金互认存在很大的技术掣肘,港府与内地商讨陷胶着,主要的问题包括两地基金存有不少差异,而大量境外基金被认可,会增加内地的压力,包括审批、风险监控,更重要是资金外流的压力。
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会长丁晨表示,该会欢迎两地基金互认的政策,她相信此政策,将会是影响香港未来5至10年经济环境的最重要政策,也是本港能否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不过,此政策能否尽早推出,取决于能否释除内地的疑虑。
监管标准达共识需时
东骥基金管理董事总经理庞宝林认为,此政策对内地当局来说,面临两大难处,第一是大量香港基金一下子获内地认可,管理会变得混乱,尤其是基金业牵涉内地多个监管单位。两地监管标准的差异,包括认可产品的申请程序、对合资格发行商的要求、投资者保障等。他相信,两地需就此达致共识,还有一段长时间。
第二大难处更难解决,就是内地外汇管制的问题。庞宝林表示,外国大型基金公司的竞争力强劲,投资产品多元化,绝对能吸引内地大量资金“帮衬”,这一方面会削弱内地基金公司的竞争力,同时也导致资金大量从内地流出,这是内地政府不想见到的情况,也是两地基金互认最困难的突破点。
基金迁册回港候北上
故此,他认为,基金互认第一步应先让港资基金公司获得资格,毕竟CEPA的原意都希望扶持本港企业到内地发展。若果做不到只向港资基金公司开放,内地也可选择先向本港注册的基金公司,批出若干的额度,让该些公司以有关额度发行能够在内地销售的新基金,这样便易于控制“北上”基金的数目及规模。
该批新基金的销售点,初期可局限于前海及上海等试点,以先行先试模式,增加新措施的可控性。不过,他认为基金额度则不应设限,因为一只基金一旦容许在内地销售,发展潜质难以估计,好像天弘基金与阿里巴巴[微博]合作的余额宝,很短时间内其规模已突破千亿元人民币,所以限制准入基金的额度并没意义。他相信,基金互认最终都可以落实推行。
冀港府落实免利得税
据了解,本港基金业为了迎接此项新政策,已纷纷将在外国的基金迁册回港。例如恒生,该行现有31只基金在开曼群岛注册,占产品总数近八成,该行正计划把个别产品转移在港登记,以便将来符合新政策。
庞宝林称,东骥也有同样计划,当前新成立的基金,只会在港注册成立。他指出,过去基金公司选择到外国成立基金,主要因为在港注册的基金需缴交利得税,但全球很多金融中心已豁免有关税项。
港府当前正计划扩大现时离岸基金豁免缴交利得税的投资范围,现正草拟相关法例修订建议,他期望措施能尽快落实。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