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艳
对于国有大行赴港融资潮,香港金融机构普遍认为,H股市场可消化大规模融资和集资,而A+H融资和集资将有助于扩大各大国有银行股东基础。
国有大行的再融资方案已基本成行,其中H股市场是主战场之一。国有银行到港集资或融资成为香港金融机构热议话题。
香港永隆银行永隆证券及期货公司董事林启康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巴塞尔协议对资本金的要求,各大行再融资势在必行,即使不在香港也会在其他地方再融资,但香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内地A股融资估值较高,但在香港融资,可以扩大股东基础,引进更多国际资金。”
林启康认为,即将开始的融资盛宴,也是对香港市场深度和能力的一次考验。“前几年中资银行轮着来上市,市场很有秩序,H股的基础扩大了,对香港的长远发展是好事。”他认为,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对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H股融资或集资参与到中资银行中,都是非常期待的事。
对于近来市况较为波动,香港富昌证券总经理蔺常念告诉记者,各大行再融资加上农行上市,资金规模或高达人民币6000亿元,但市场绝对可以承受。“银行再融资的影响已经反映出来了,上周内地银行股大跌就是担心再融资。但现在资金规模确定就已开始回升,相信融资方案全部出来后,市场会有更好的表现。”他说。
辉立资产管理基金经理陈煜强认为,各大行融资对市场心理上确有影响,但关键在于融资的时间窗口和具体规模。林启康和蔺常念都认为,按照过去的经验,各大行会有次序地来港。林启康认为,农行上市,其他行融资会让路;蔺常念则认为,交行、工行和建行可能会在农行之前融资。
“我们投资不可能全部投到银行,在资金定额的情况下,如果要沽掉手上的货来填,对大市会有压力。”陈煜强表示。林启康则表示,已经在积极准备参与农行上市和各大行再融资。“香港每一只基金都一定会买工行,我们的客户很多都希望能够买齐四大银行。”
荷宝亚洲投资管理中心高级投资组合经理缪子美也向本报表示,作为需要分散风险和对冲的国际基金,对内地各大银行都有需求。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内地银行的市盈率普遍在10至12倍之间,短期内受到融资压力,但相信在融资规模和时间窗口清晰后,“6到9个月之后,银行股会有更好表现。”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