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减持百亿银行H股的图谋 阴谋论最盛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7:38  投资者报

  陷入困境的UBS也同样接受了瑞士政府52亿美元的注资,与此同时,瑞士央行还宣布从UBS资产负债表中移除600亿美元不良资产。

  而在2008年11月,RBS也接受了英国政府290亿美元的注资,并收缩了原来的扩张业务,回归到本土业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外资银行减持中资银行H股是一种去杠杆化行为,是其在全球降低风险操作中的一部分;金融危机以后,外资金融机构感觉负债率太高,因而要进行资产负债的重新调整;有选择地出售一部分资产,对其财务状况能起到一定粉饰作用。

  最为盛行的阴谋论

  除了套现自救论,市场上还有一种主要看法,即认为外资银行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期持悲观态度才出逃。

  国家统计局1月22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08年中国GDP增速为9%,但第四季度增速只有6.8%。

  1月中旬,瑞银集团在上海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对银行股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银行息差在缩小,且受经济放缓影响,贷款增速从数量上来看也在减少,且潜在不良贷款出现的可能性会增加。

  摩根大通2009年初也认为,预期银行息差缩小、收费收入增长放缓、信贷成本上升,并将中国内地各银行今明两年收益预期分别下调9%和8%,内地上市银行的目标价也调低13%至34%。

  也有一些人士认为,2009年中资银行股将迎来大小非解禁高峰,外资机构在国内大小非抛售之前抢先出逃是明智选择。

  不容忽视的是,持有成本低、折价抛售还能获得高收益,是外资银行尽快离场的动力。

  资料显示,2005年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购进建设银行每股仅花去0.94港元;2006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运通公司入股工商银行每股成本只有1.16港元;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等入股中国银行每股成本为1.22港元。

  记者注意到,在诸多拆解外资减持银行H股的版本背后,阴谋论最为盛行。

  持阴谋论观点的人士认为,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外资机构通过减持金融企业上市股份、并把投资和利润兑换成为外汇撤离中国。

  如果资本账户被开放,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时,这种撤离行动变成一种一致行动,人民币将不得不大幅度贬值,从而导致国内金融危机爆发;外资机构此后可再利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进一步增持或收购中国金融机构股份,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控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中资银行H股遭外资股东大规模抛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