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狂抛中资银行股 海外大小非有组织无纪律(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4:15  每日经济新闻

  未来:海外大小非撤离仍将继续

  在香港市场,一家公司在上市之初往往都会引入一些战略投资者,受欢迎的新股可能还会在国际配售环节引入企业投资人。

  这两类投资人的区别在于,战略投资者的入股时间往往相对较早,而入股作价也相对较低,例如建设银行(00939,HK)的战略股东美国银行首批入股成本仅为每股1.115港元,远低于建行H股发行价每股2.35港元;而企业投资人往往是在公司IPO时通过国际配售渠道以发行价买入新股,香港富豪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经常以这种方式参与新股认购。

  除了入股时间和价格的不同,企业投资人更倾向于财务投资者,战略投资人则往往兼具财务投资者和业务合作伙伴双重身份。近日抛售股份的美国银行等都是相关中资银行的业务合作伙伴。只不过,金融风暴让外资银行开始考虑如何粉饰自己的报表,于是中资银行H股成了最好的“提款机”。

  对于海外大小非为何在如此低位减持套现,谢国忠认为,去年这些股份的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谁也没有料到金融风暴会如此严重,而全球市场对金融风暴的深刻认识也是在去年10月雷曼兄弟倒闭之后,但在那时,这些中资银行股的表现也并不好。

  至于这种外资套现潮会否继续蔓延,谢国忠认为,当外资股东因流动性不足产生融资需求时,便会产生套现动力,因此2009年的外资套现潮将会继续进行下去。

  “眼下西方银行注意力都放在国内,对海外投资都在压缩或减持。未来几个月,随着西方银行手中的中资银行股的解禁期来临,还会出现西方银行抛售其手中的中资银行股,”吴雅楠也说道。

  但他同时表示,西方银行不会因此撤出中国金融市场。如美国银行就表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高且时间长,所以不会轻易放弃。

  对策:不必过虑 或可趁机买入

  对照去年次贷危机大规模爆发,QFII纷纷撤出A股导致A股恐慌性大跌的前车之鉴,近来海外机构在港股的撤退也引起了投资者的疑虑:海外大小非的撤退是否意味着西方银行业又陷入一波危机?这是否会对A股市场带来一轮持续性的下跌?

  “这股风潮并不意味着西方银行业陷入更大的危机。应该说,几大银行去杠杆后资产负债都有显著改变,比如摩根大通和花旗的杠杆都从20~30倍的高位降至接近10倍。另外它们还可以发行政府担保的债劵来进行融资。”吴雅楠表示。

  从乐观的角度看,海外大小非的批量减持也需要颇具实力的大买家“接货”,所以即便有人看淡中资银行股的前景,同时也会有买家看好中资银行股的前景。

  同为中资银行股战略投资人的高盛,就在去年底加仓工商银行(01398,HK)。去年12月17日,高盛集团在场内以每股4.309~4.35港元增持了2052.9万股工商银行,令该行的持股量由去年10月底的19.99%提高至20.01%。高盛所持有的164.76亿股工行H股将有一半在今年4月底解禁。

  除高盛外,去年12月31日,韩国投资大师朴炫柱旗下的未来资产管理(MiraeAsset)也增持了473.55万股招商银行(03968,HK)。该公司的最新持股量从6.91%增加至7.09%。

  尽管外资金融巨头的情况较去年危机爆发时乐观,但是刚经历完2008年国内大小非解禁的热潮之后,海外大小非的解禁抛售也确实打击了部分投资者的信心。对此,吴雅楠强调,投资者更应看到A股市场主要还是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

  “QFII是否撤离不是中国资本市场走软的首要条件,我从来不认为QFII是市场先知,他们在中国资本市场最多也就是个二流考量指标。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在中国是:共同基金、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QFII会有一、两次做对,但是从长期来说,他们不可能引领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潮流和主流。”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投资部、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迈克·吴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更为乐观的看法是,投资者不仅不应当恐慌,还应当趁市场调整的机会买入。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大股东们都在增持自己股票——美国的巴菲特在购买H股,香港的李嘉诚在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而汇金去年年底前也在增持中资银行股。“跟着大股东买卖,你才可能变成大股东。”李大霄说,而对于中资银行股来说,外资银行其实都不算这些中资银行股的大股东。

  “这些海外机构有钱还是汇金有钱?”李大霄提醒投资者。“国家在2007年号召大家卖股票,而在2007年底,国有资金就减持股票。现在,国家在增持股票,号召大家现在买股票,因此,跟着国家走,才能挣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