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受益港股反弹走出泥潭 抄底QDII时机隐现(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 02: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兴市场也浮现出了投资机会,对比美国与欧洲市场,今年新兴市场的表现可能相对更好。”招商证券基金分析师王丹妮表示。

  上投摩根人士表示,从经济成长角度来看,2009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仍为正,新兴市场的再平衡过程将会持续,而新兴市场内需将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记者手头的一份报告显示,IMF在去年11月就曾预计2009年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实际GDP增长率为5%,高于以往经济周期波谷(1990年、1998年、2001年)的水平,东亚国家(包括中国)总体下调幅度影响较小,因为他们的金融状况往往更为强健,商品价格下跌使他们从贸易条件改善中获益,并且他们已经放松了宏观货币政策。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于新兴市场今年走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华安基金全球投资部总监翁启森向记者表示,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成长的推动力,但成长速度恐不如预期,过去的经验表明新兴市场出口动能落后美国景气周期1~3个月,美国ISM制造业指数2008年8月起的急剧衰退预料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重大影响将陆续出现,新兴经济体成长幅度恐低于预期。

  该不该抄底?

  在外围市场有望回暖之际,QDII的持续反弹机会已经隐现。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仓位的把握是QDII决胜的关键。

  去年明显的代表是华夏全球精选。2008年上半年华夏全球精选在香港市场的仓位很低,并做了一些新兴市场的投资配置;但在下半年,华夏全球精选判断香港市场出现了历史性的低点,于是撤回在其他新兴市场的投资,加仓了港股,特别在三季度对港股的加仓幅度尤为明显。

  “仓位的把握依然是2009年QDII基金成败的关键。”卞晓宁向记者强调。

  典型的代表还有目前唯一净值在1元之上的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其基金经理助理杨鸣表示,在去年基金成立时采取了非常谨慎的建仓策略,但自11月20日道琼斯指数创新低后,境外市场有整体转暖的迹象,因此迅速将操作策略转变为较为主动的投资策略,提高了仓位。

  此外,北京某QDII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今年将进入“炒股不炒市”的阶段,可以在前期超跌股票中寻觅价值洼地,从而确保全年实现绝对收益。

  不过郝康也向记者表示,以香港市场为例,第一轮借助于政策性利好刺激的反弹已经基本结束,在多数上市公司即将发布2008年财报之际,企业的盈利状况将左右下一阶段QDII基金的操作思路,业绩的分化可能会造就第一阶段反弹中涨幅不大的绩优权重指标股有所表现。

  然而,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还是可能对QDII反弹的高度和力度带来困扰。

  首先是QDII基金潜藏的赎回潮。安信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付强向记者表示,QDII基金的投资人很多是原本境内基金的投资人,他们对于分散风险、QDII资产配置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部分投资者很可能在净值回归1元附近时出现保本性逃亡。

  “也许还等不到净值归1,从目前的点位反弹30%~40%水平时,QDII基金的第一波赎回潮可能就会出现。”卞晓宁表示。

  对于2008年新发的QDII而言,也可能存在一些非正常因素影响加大其赎回压力。王丹妮指出,个别QDII在申购时可能存在一些“捧场”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最终是要赎回的。

  其次是QDII基金的新发效应。资料显示,2008年内地只发行了工银全球、华宝兴业海外中国、银华全球、海富通中国和交银施罗德环球精选5只产品。其中在海外市场急剧恶化的下半年,交银施罗德环球精选是发行的唯一一只QDII产品,而已取得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有24家。

  对此,北京某基金分析师表示,一旦QDII基金重启发行,新发QDII可能由于在底位建仓而分流掉一些老QDII的流出资金,从而对现存QDII的运作带来负面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