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如何亏损1.75亿港元的
本报记者 蒋云翔
“我认为是星展银行对我进行了欺诈!”时至今日,薛女士(化名)已气愤至极。
2007年7-8月,薛女士在星展银行香港分行业务人员黄先生的不停游说下,成为星展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随后星展银行通过电话推销,为她购买了大量Accumulator合约。今年10月份斩仓后,薛女士的亏损达到了1.75亿港币。
中信泰富投资Accumulator合约巨亏186亿,已经暴露出了Accumulator合约的巨大风险。内地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而产生亏损,已经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但内地个人投资者投资Accumulator合约等金融衍生品而产生亏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事实上,投资Accumulator合约产生巨亏的内地个人投资者不只是薛女士一位,且这些投资者都认为银行在向其销售Accumulator合约时有误导、欺诈行为。荷兰银行香港分行私人银行的客户李先生(化名)表示,荷兰银行在向其销售Accumulator合约中有欺诈行为,这造成李先生超过2000万的亏损。
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告诉记者,他也接触到一些在香港投资Accumulator合约产生亏损的内地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被银行骗了。
时近年底,一些银行对保证金为负的Accumulator投资者提起诉讼,也使一些投资案例浮出水面。广东佛山两位客户在星展银行香港分行投资Accumulator受损,反欠银行保证金贷款,被银行提起诉讼(详见本报12月16日报道《星展银行香港起诉两内地累股证客户》)。香港一位律师表示,今年香港投资Accumulator失败的客户数不胜数,由于年底银行需要清理业务,近期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诉讼发生。
今年年中,香港投资者投资Accumulator合约产生巨亏,已经引发了香港证监会、金管局的关注与调查。如何保护内地个人投资者利益,也理应摆到内地监管者面前。
薛女士这样亏掉1.75亿
2007年7-8月,薛女士在星展银行香港分行业务人员黄先生的多次游说下,先后在星展银行私人银行开设了个人账户以及San-Hot公司账户,薛女士是San-Hot公司的主要股东及总经理。星展银行还专门为薛女士在英属维尔京群岛 (BVI)注册了一家公司San-Hot HK,并将薛女士个人账户及San-Hot公司账户中的资金、基金、股票等资产转移到San-Hot HK的公司账户中。
薛女士根据交易的明细统计,进入San-Hot HK账户的资金总额达到8088万港币,不仅包括薛女士个人账户以及San-Hot公司的资金,也包括薛女士生意伙伴打来的货款。2007年11月份,San-Hot HK账户就被星展银行冻结。到2008年10月底,星展银行提供的综合月结单显示薛女士的总资产净值为-9446万港币。
“8000多万进去,两个月账户就被冻结,一年时间反欠银行9000多万,我当时都懵了。”薛女士表示。
正是导致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巨亏的金融衍生品——Accumulator,造成了薛女士的亏损。
薛女士后来查询在星展银行的账户才知道,从2007年10月到11月初不到两个月时间,星展银行通过电话推销为她购买了18只Accumulator股票合约,最大合约值达4.53亿港币;4只Accumulator外汇合约,最大合约值为400万美元。
Accumulator 的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即“KODA”),实际上是一个期权结构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现时股价的水平为投资者提供股票,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自行终止,但保证投资者至少一个月的积累股份。但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股份。由于此类产品风险极大,在香港市场上又有I kill you later之称。
薛女士没有想到成为私人银行的客户,竟然给她带来如此之大的亏损。事实上,薛女士起初并不清楚Accumulator是什么样的投资产品。
薛女士回忆,在星展银行开户后,客户经理黄先生每天打电话向她推荐股票。“他们说能拿到打折的股票,而在此之前我对这个产品一无所知,更不知道风险。” 薛女士表示,“没有书面合同,也没有什么签字,只是他们打电话推荐,听他讲得这么好,我就说行吧。”
Accumulator属于场外交易的投资产品合约,只向专业投资者发行。专业投资者无疑要能承受比普通投资者大得多的风险。
“(2007年)11月7日之前,我不知道他们给我做了多少Accumulator,也不清楚我账户有多少钱,因为我看不到账户信息。”薛女士说。
2007年11月份,薛女士需用钱去转账时,被告知银行账户已经被冻结了,但是薛女士并没有及时了解情况。
2007年12月,薛女士公司一笔业务需要银行出具信用证,再次被告知账户已经冻结,无法开立信用证。根据星展银行的综合月结单,12月末薛女士账户的总资产净值为7064万港币,其中包括3577万元的定期存款以及价值3899万元的股票、基金投资组合。
2008年1月,银行开始不断给薛女士打电话,要求薛女士“续钱”,说购买Accumulator的抵押金和保证金不够了。
直到今年2月,薛女士才开始清理自己的账户信息和文件。这一清理,薛女士也吓了一跳——她发现,在2007年9月20日至2007年11月15日期间,星展银行的客户经理通过电话向她出售了Accumulator股票18份及累计外币期权4份,牵涉金额高达约4.83亿港元,到2008年11月合约期满,执行合约所需资金更高达2.88亿港元!
“今年前四个月,因为股价暴跌,我每个月要收2400万港元的股票。”薛女士说。
月结单显示,今年2月份,星展银行运用薛女士账户中的现金来购买股票。薛女士的现金组合由上月末的3074万元降为1522万元,股票价值则由2776万元升为4605万元。薛女士的资产组合中,股票仓位由42.89%升为69.82%。
随后,星展银行告诉薛女士,从今年5月开始到11月合约执行完毕,薛女士仍须额外提供资金共约1.73亿港元,以履行一切Accumulator项下的义务。因为薛女士没有追加资金,从5月开始,银行开始以“透支”的方式每月帮薛女士接收2400万港元的货(股票)。
星展银行后来向薛女士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从2007年11月起,San-Hot HK的贷款差额水平下跌至低于星展银行在未完的Accumulator合约内所要求的水平。至大约2008年5月,San-Hot HK在星展银行的账户内的资金已不足以让San-Hot HK履行在未完的Accumulator合约之下的结算责任。星展银行以透支的方式在San-Hot HK的账户扣账,以履行San-Hot HK在未完的Accumulator合约之下的结算责任。薛女士称,这些操作当时都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星展银行月结单显示,5月份星展银行为薛女士提供了2223万元的透支贷款。此时,薛女士的现金只剩下了993万,股票在资产组合中占比达到84.23%。
此后,星展银行不断向薛女士提供透支贷款用来接货。6月份投资贷款余额达到4560万元,7月份达到6718万元,8月份达到9231万元。到9月底,透支贷款达到11899万元,股票组合为6814万元,在资产组合中占比为87.58%。
10月份,星展银行正式通知薛女士已经斩仓。当月月结单显示,薛女士的定期存款仅剩下1419元,股票及基金投资组合为0。透支贷款总额为9257万元,总资产净额为-9446万元。
从8088万到-9446万,薛女士亏损额达到了1.75亿港币。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