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11月,正在经受金融海啸肆虐的香港正进入一个严峻的经济寒冬。
从去年10月末港股疯狂牛市之后的31638点,到今年10月黑色风暴后的13968点,香港恒生指数整整回调了56%;换言之,大部分投资者的腰包都要缩小过半,而事实上,如果投资表现差过恒生指数,那么缩水的程度会更糟。
富豪腰包大缩水
和经济衰退的效果不同,买股票的大部分是有闲钱者,因而股市崩盘首先影响到的是香港的富豪们。
今年最令香港富豪们头痛的无疑是Accumulator(累股证),从年初至今,已经有不下十位富豪中招,这些富豪级别相当“高”,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主席。
最早主动曝光的莫过于被称为“美容女皇”的现代美容(00919.HK)主席曾裕,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她曾怒斥高盛未经其授权便进行投资买卖,导致其巨额损失6000万港元。到了10月下旬,中国富豪榜的“常客”荣智健事发多日后宣布,中信泰富(00267.HK)的高管投资外汇(类似累股证的合约)出现巨额亏损,潜亏加实际亏损已达150亿港元之上;消息曝光后,股价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回落了66%。
和荣智健同时曝光的还有兼任九龙建业(00034.HK)和保利达资产(00208.HK)两家上市公司主席、人称“澳门李嘉诚”的柯为湘,其10月27日公告称,截至10月22日,两公司投资亏损共48亿港元,金额刚好相当于两公司的总市值。
即使那些没有传出累股证投资的富豪,也纷纷传出股市失利消息。去年被封为“亚洲股神”、一路唱好股市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在9月初传出股市失利,他表示不敢再对恒指公开预测;随后不久,雷曼兄弟破产,李兆基也成了雷曼挂钩产品的“苦主”,业内人士称其市值约78亿港元的账户被冻结,即使解封,价值也岌岌可危。
内地的新兴富豪似乎也没有可以独善其身者。前不久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统计称,金融海啸已把中国富豪的财富卷去约1万亿元人民币。去年首富、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身家已经缩水千亿元。曾是首富的纸业大亨张茵,其身家已经从去年的253.5亿元人民币跌到目前的约18亿元,惨跌出富豪榜之外。
李嘉诚独善其身
回头看看,当众多内地与香港富豪纷纷倒下的时候,人们发现只有“超人”李嘉诚仍然幸免于股灾。当“四叔”李兆基高呼恒指会冲上4万点之时,李嘉诚自2007年起,每次重大媒体发布会,都会叫大家谨慎投资。
他在去年5月严肃地提醒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随后不到半个月,“5·30”便出现,A股暴跌;到了去年8月,港股在“直通车”消息刺激下出现非理性飙升,李嘉诚特意向股民发出忠告,香港与内地股市均处高位,而且要留意美国次贷问题。上述两次言论,均被内地一些所谓股评家批评为“不懂股票市场”——这些股评家迄今还没有给“李超人”一个道歉。
到今年3月27日业绩发布会时,港股刚刚经过“3·17”股灾,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复苏迹象,但是李嘉诚再次坚定地对香港市民呼吁,经济风暴还没有完结,买楼买股要量力而行;到了8月22日,市场充斥着内地政府将会斥资数千亿元资金救市的消息,股市再次飙升,李嘉诚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公开唱衰,希望股民要慎重考虑,他还直斥“利用此类消息赚钱是罪过”。
随着9月雷曼倒闭,黑色十月股灾出现,欧美出现严重的信贷危机,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李嘉诚的判断了。
“超人”的股市投资策略
李嘉诚为何能独立于富豪群体之外,面对金融危机,他的“过冬策略”是什么?其实李嘉诚多次的新闻发布会坦言已经表明,他在股票投资方面异常的谨慎保守,紧紧把握基本面信息。
李嘉诚不仅公开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自己也在实践中做到了提前“过冬”的准备:他早在去年便大手笔减持手中的中资股,回笼资金至少上百亿港元,另外在产业布局方面,也早在两年前便开始了调整。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从去年的李嘉诚旗下信托基金操盘记录来看,李嘉诚减持南方航空(01055.HK)、中远控股(01919.HK)以及中海集运(02866.HK)可谓是神来之笔。
李嘉诚是上述三只股票的基础投资者,早在IPO时就以较低成本买入。李嘉诚持有南方航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招股时期,当时招股价约4.7港元,李嘉诚一直是该股的长期持有者,但是从去年9月25日至11月30日,李嘉诚基金及和记黄埔总共进行了多达十次的密集减持,共减持近1.62亿股,套现17.02亿港元。
相关报道: